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财经 » 数字货币 » 正文

全球报道:更大规模减税,正是企业所需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18-10-09  来源:人民网
核心提示:原标题:更大规模减税 正是企业所需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正在共同担当护航中国经济行稳致远的重任。这也能为应对经济稳中有变吃

原标题:更大规模减税 正是企业所需

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正在共同担当护航中国经济行稳致远的重任。这也能为应对经济稳中有变吃下“定心丸”。

7日,新华社刊发专访财政部长刘昆文章报道称,将以更积极的财政政策护航中国经济行稳致远,并强调,积极财政政策不是“大水漫灌”式的强刺激,“我们还在抓紧研究更大规模的减税、更加明显的降费措施”。

从执行情况看,今年积极财政政策的效应除了表现在大力减税降费,还有加快债券发行和提速预算执行,确保地方政府加快资金使用,尽快发挥效益。数据显示,截至9月26日,地方政府新增一般债券已完成全年计划的91.8%,新增专项债券已完成全年计划的85%;前8个月全国财政支出完成预算的67%,9月份进度继续加快。

面对复杂多变的国际经济局势,如何增强国内经济稳定性,是财政政策所要做的工作。而从财政部长此次表态不难看出,加力减负(包括企业和居民)被摆在了首要位置,这个“加力”直接指向了“更大规模、更加明显”减税降费。

据悉,按照已经出台的减税降费政策,落地后预计全年减税降费规模超过1.3万亿元。这对企业和民众来说无疑是利好:如何让钱“循环”起来,是更加积极财政政策的重要发力方向,而加力减负就是一个让钱“循环”起来的最直接办法。税收减免可以直接刺激扩大企业生产、提振居民消费,促进经济增长的作用十分直接和效果显著。

历史经验也表明,税收减免是应对经济下行一个切实可行的举措。比起财政政策中的政府支出,税收尤其是所得税还能起到“自动稳定器”的作用,即在经济繁荣时抑制通胀,在经济衰落时减轻萧条。这种直接从企业端产生的优惠既有利于帮助企业增加利润,也是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降成本”的具体体现。

在以往,财政政策有时被诟病存在挤出效应,这主要是因为此前的财政政策更多地集中于“铁公机”(铁路、公路、机场等基础设施建设项目),由于存在一些壁垒,民间资本无法进入,造成了对民间投资的挤出效应。

而此次更为积极的财政政策三管齐下,从企业端减负、居民端降税、政府端减少开支发力,仅在重要的基本设施建设上做投资,这很大程度减少了对社会投资的挤占。与此同时,不断增加的基建开支主要在于“补短板”,这也为企业提供了更好的外在发展环境。

的确,积极财政政策中的政府投资应该突出民生性、生产性,并立足改善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就全国而言,基础设施已经相对完善,但就中西部地区、农村的基础设施还不平衡、不充分,积极财政政策中的政府投资应着力改善这些地区和人群的民生问题。同时,更多投向服务于欠发达地区产业发展的生产性基础设施项目。

值得注意的是,积极的财政政策同样需要货币政策作为支撑。也是在7日,货币政策开始有了动作。央行宣布:自2018年10月15日起,下调大型商业银行、股份制商业银行、城市商业银行、非县域农村商业银行、外资银行人民币存款准备金率1%。这将直接释放1.2万亿元的流动性,其中4500亿用以偿还到期的中期借贷便利,新增量资金约7500亿,超过市场预期。

这次协同不像几月前的争论那样,货币政策担起了为经济稳增长、企业融资等开闸的任务,下一步便是财政政策的精准灌溉,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正在共同担当护航中国经济行稳致远的重任。这也为应对经济稳中有变吃下了“定心丸”。

免责声明:本文若有侵权,请联系我,立刻删去!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全球资源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 资讯搜索 ]  [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