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报道:贵州稻水象甲区域防控技术研发应用成效显著

   2018-10-10 人民网1470
核心提示:原标题:贵州稻水象甲区域防控技术研发应用成效显著9月26日,中国农科院植保所组织国内植保专家,对贵州省农科院植保所在西秀区旧

原标题:贵州稻水象甲区域防控技术研发应用成效显著

9月26日,中国农科院植保所组织国内植保专家,对贵州省农科院植保所在西秀区旧州镇邢江村组织实施的“贵州稻水象甲区域防控技术应用和示范”项目进行现场验收,在100亩防控示范区的田间测产结果表明,采用“育、拌、喷、撒、浸”防控集成技术,可有效提高防控稻水象甲成虫、幼虫的效果,在“旱育秧+无纺布”、“药剂拌种+无纺布水育秧”、“水育秧药剂防控”等不同处理中,大面积防控成虫、幼虫效果可达81%和75%,挽回稻谷损失率可达57%。同时“旱育秧+无纺布”育秧防控技术在秧田期农药使用量为零,“药剂拌种水育秧+无纺布”技术在秧田期减少67%的用药成本,两种技术简单易行,农民易于接受和掌握,适合于大规模推广。

专家们查看采用防控措施与未采用的防控措施水稻的差异。

自2010年以来,省农科院植保所在深入全省各水稻主产区调研的基础上,以危害贵州水稻生产的稻水象甲为主要研究对象,结合稻水象甲的生物学特性和发生规律,开展以农业防治、生物防治、物理防治和药剂防控等多管齐下的综合防控技术研发,并在项目实施示范区主推“育、拌、喷、撒、浸”综合防控集成技术,防控稻水象甲越冬代、一代成虫和一代幼虫对水稻的危害,年防控示范面积超过20万亩,挽回稻谷损失50公斤/亩以上。

据了解,“贵州稻水象甲区域防控技术应用和示范”是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重大/新发农业入侵生物风险评估及防控关键技术研究”内容之一。(裴晓红 何永福)

(责编:王培(实习)、陈康清)

 
举报收藏 0评论 0
更多>相关评论
暂时没有评论,来说点什么吧
更多>同类资讯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公益慈善栏目 赞助本站可以扫描支付  |  免费推广计划  |  全球资源网顾问团  |  帮助中心  |  企业文化  |  关于我们  |  全球信息中心  |  隐私政策  |  使用协议  |  版权隐私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网站留言  |  帮助中心
本站对所有发布的信息不承担任何责任,用户应决定是否采用并承担风险。全息元宇宙联合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