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国内 » 全国各地资讯 » 甘肃 » 正文

全球报道:深度开发贫困村中药材产业 助推精准扶贫取得实效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18-10-11  来源:人民网
核心提示:原标题:深度开发贫困村中药材产业 助推精准扶贫取得实效定西市位于甘肃省中部,地处黄土高原与青藏高原过渡地带,多样性的地理

原标题:深度开发贫困村中药材产业 助推精准扶贫取得实效

定西市位于甘肃省中部,地处黄土高原与青藏高原过渡地带,多样性的地理条件、气候资源和生态环境与多种中药材的生物特性相吻合,为中医药产业发展提供了先决条件。

定西自古就以“千年药乡”著称,是全国道地、优势地产中药材的主产区之一,全市共有各类中药材品种439种。在全国统一普查的363个主要品种中,定西就有135种,占37.2%;常用的130多个品种中,定西就有97种,占75%左右。

近年来,定西市紧密结合中医药产业助推脱贫攻坚工作,向全市869个建档立卡贫困村倾斜,鼓励中医药企业积极参与精准扶贫工作,创新探索“企业+”精准扶贫模式,带动全市贫困村中药材产业的深度开发,进一步延伸产业链,推动县域经济发展,助推精准扶贫工作取得实效。2017年,全市农民人均从中医药产业中获得可支配收入1695元,占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的24%。

2017年,定西市中药材种植面积达到141万亩,总产量34万吨,种植面积和产量在全国地级市中居第一位。其中当归、党参、黄(红)芪三个主要品种分别达到34万亩、44万亩、39万亩,分别占全省的74%、70%和65%,全国的60%、20%和40%。全市中药材种植业实现产值78亿元,加工业实现产值66亿元,市场年销售额达到170亿元。今年前三季度,全市中药材种植总面积152万亩,其中当归36万亩、党参44万亩、黄(红)芪35万亩。

与此同时,定西市成功选育出当归、党参、黄芪、板蓝根等中药材新品种15个,选育水平达到国内领先。三大中药材新品种示范种植均占到60%以上,引进和驯化野生中药材品种120多个,试验研究了10多个品种的综合配套技术,建立示范种植基地50个。

目前,全市有70户企业的生产线通过新版GMP认证,年加工中药材31万吨。规模以上中药企业达到34户,其中年产值过10亿元的企业1户,亿元以上企业10户。6家制药企业共有152个主要产品、297个药品批号,常年品种74个,产品已发展到中药饮片、配方颗粒、中成药、保健品、药妆等多个系列。同时,定西市与国内30多所科研院校建立了长期稳定合作关系,组建成立省、市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38个,企业实施科技合作项目80余项,在研新药4项,取得科技成果172项,中医药方面授权专利21项。

“十三五”以来,定西市制定印发《定西市中药产业人才培养三年行动计划》《定西市中药产业人才培养三年行动计划实施方案》《甘肃省建设国家中医药产业发展综合试验区定西市先行先试实施方案》《定西市落实支持陇药产业发展政策措施的意见》等政策措施,为定西中药产业的发展提供政策保障。

值得一提的是,定西市按照“以医带药、以药促医、医药并举、药医共荣”的思路,充分发挥中医药特色和优势,提升中医药服务水平。2017年,全市公立医疗机构共有中医床位3676张,占实际开放床位总数的26.72%;有中医药卫生技术人员2501人,占卫技人员总数的24.84%;全市公立医疗机构中医药年门诊人次314.8万人次,占总门诊人次的37.77%;中医药年业务收入为45063.96万元,占总业务收入的23.03%;中药年收入为22876.57万元,占总药品收入的31.13%。

下一步,定西市将继续以打造“中国药都”和建设甘肃国家中医药产业发展综合试验区核心区为目标,按照“以医带药、以药促医、医药并举、药医共荣”的一个思路,优化“中药材种养、仓储、加工、中医医疗、康养服务”的五大空间布局,创新“人才政策、药材种养、医疗服务、医疗康养、生产加工、研发检测、流通交易、对外交易”的八大模式,形成“人人学中医、户户种(养)药材、处处搞康养、层层兴岐黄、县县做产业”的五大发展格局,努力把中医药产业加快培育成推动全市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战略性主导产业和助推脱贫攻坚的首位特色产业,把定西建成中药产业与中医事业齐头并进、融合发展的示范区。

(责编:王彤、邵兰)

免责声明:本文若有侵权,请联系我,立刻删去!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全球资源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 资讯搜索 ]  [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