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世界诗人齐聚绥阳 探寻诗歌的原乡精神
人民网绥阳10月13日电(李宇)“原乡与其说是我们出生和生长的地方,不如说是一种乡愁的冲动。”美国诗人西蒙·奥蒂斯说。
10月12日,第38届世界诗人大会暨第二届中国·绥阳十二背后国际诗歌文化旅游活动周“诗歌的原乡精神”主题论坛在贵州省绥阳县举行,来自2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300多位诗人参加论坛。会上,来自中国、美国、日本、新西兰等国家的十余位诗人各自阐述了对诗歌原乡精神的理解,共同探讨诗歌中流露出的原乡精神。
“原乡精神,就是一种将漂浮感和不在家的不幸转化成诗性言说,以安顿心灵的一项精神计划。”西蒙·奥蒂斯认为,诗歌的原乡是我们的精神得以扎根的地方,现代人体验到的无根状态其实是一种精神无以依托的状态,此时,乡愁并不只意味着返回原初之地的冲动,而是向诗意生活的扎根。
“我感觉我要不没有原乡,要不就有好几个原乡。”诗人梅尔表示,每个诗人都会有原乡情节,但是不一定是在故乡,其他地方也会成为诗人的原乡。
对梅尔来说,她的诗歌的原乡就不在故乡,而在生活了20多年的北京以及在绥阳十二背后景区的5年时光。“我的童年和诗歌的接触较少,故乡不是我创作诗歌的源泉,而恰恰在我诗歌创作达到一个顶峰时候,我遇到的这片土地才是我最重要的原乡,而北京和十二背后正是给了我诗歌创作的灵感的原乡。”
有些诗人诗歌中的原乡精神来源于给自己灵感的地方,就比如西蒙·奥蒂斯、梅尔这样的诗人。但也有些诗人诗歌中的原乡就是自己生长的故乡。
“诗歌像葡萄酒一样,亦让人回想起故乡的味道,回想起那种植葡萄的乡土。对诗人而言,土生土长的故乡记忆会是诗人诗歌创作的灵感源泉。”法国诗人、世界诗人大会执委乔治·弗里登克拉夫特(又名沙普捷)在会上表示,诗人的写作风格与诗人早期生活的社会环境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儿时所珍视的经历终将助推并决定诗人成人后的创作风格。
如何在诗歌中去寻找精神的原乡?诗人李自国认为,寻找诗歌的原乡精神需要我们承载着一种对文化之根的寻觅,同时又是对大地、乡土、乃至家园意识、五千年农耕文明的形而上思考和追问。当我们立足于自己特定地域的原乡情怀,通过”山川之魂”、“大地之树”、“生命之盐”这一群中心意象谱系的逐一呈现,对个体生命意识和集体乡土意识的审美交融,构筑乡土的现代人间词话。在一步步的岁月回首与一次次的精神原乡的阵痛中,挖掘出大千世界苦涩而温馨的民族记忆,从而有效地拓展了诗的意蕴之美和张力之美。
“诗歌的原乡是流淌在血脉里的因子,是诗歌的起点,也是诗歌的终点。”这是诗人李轻松对原乡的理解。李轻松表示,原乡不仅仅是地图上的一个标志,更是精神上的依据、写作的发源地。从地理到心理,再从心理回到地理,便完成了一次返乡,完成最后的抵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