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财经 » 数字货币 » 正文

全球报道:加快企业年金建设是完善资本市场的重要一环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18-10-14  来源:腾讯网
核心提示:原标题:加快企业年金建设是完善资本市场的重要一环■赵莎莎2025年前后,我国将进入深度老龄化社会,领取养老金的人口可能超过3

原标题:加快企业年金建设是完善资本市场的重要一环

■赵莎莎

2025年前后,我国将进入深度老龄化社会,领取养老金的人口可能超过3亿。在国家人口老龄化加速的同时,我国经济增速却开始逐渐放缓,未来国家财政养老金支出压力必然加大。为此,我国政府参照海外成熟经验设计制定了三支柱型养老金保障体系,除了强制缴纳的第一支柱社保养老金外,自愿缴纳的第二支柱企业年金和第三支柱个税递延养老金在政策层面也先后获得通过和支持。

从2004年企业年金制度正式诞生到如今,历经十四年的时间,我国企业年金总体规模增长依然缓慢。近期,市场对个税递延型养老金建设的关注度已明显高于企业年金:一边是企业年金市场的冷若冰霜;另一边却是养老金产品筹备百花齐放。问题到底出在哪里?是制度设计上的原因,还是宏观经济的特殊性导致的?

2004年,我国仿效发达国家建立了积累制的企业年金制度,即养老金体系下的第二支柱。然而发展十余年来,它的覆盖面一直没有打开。截止到2018年6月末,我国建立企业年金的企业数量为82886个,参加企业年金计划的职工人数为2342万人。其中,企业法人覆盖率不足10%,远低于发达国家40%以上的覆盖率水平;就业人口中的覆盖率不到6%。从近五年企业年金总体规模的增长情况来看(规模指标分别为:建立企业、参加职工和积累基金),发展遇阻的情势更加突显。2015年以来,城镇职工参与企业年金计划的人数增长几乎停滞,企业年金积累规模增速因资本市场低迷而震荡下行。

为什么企业年金制度在美国和加拿大等国的接受度就很高,可以成为多数企业职工有效的养老金替代来源,而在我国市场上却推行遇冷?

从制度设计上看,至少有三个方面的原因导致企业年金制度在国内市场推行遇冷。

一是我国企业的社保基金缴费率较高,负担沉重。我国企业主的社保基金缴费率普遍为20%(少数沿海城市除外),个人缴费率为8%。美国社保基金的资金来源同样为企业主与雇员,但是,企业主与雇员分别只缴纳占总收入7.65%的税金。在养老金第一支柱的缴费率上,我国比美国高出2.6倍。

二是我国企业年金的税收优惠比例仍然偏低,对于企业和职工的税前列支额度均有待提高。根据新版《企业年金办法》,我国企业年金缴费每年不应超过本企业职工工资总额的8%(原来为5%),职工个人缴费不超过4%。企业缴费在不超过职工工资总额5%以内的部分可以在计算应纳税所得额时扣除。然而,澳大利亚、美国、加拿大的企业税优比例分别为20%(有限额规定)、15%和18%(有限额规定)。因此可以说,我国企业年金对于企业而言是缺乏足够税收优惠刺激的,4%的个人税前扣除比例在进行了国别比较后,也可以认为偏低。

三是企业年金领取门槛设计苛刻,影响职工缴费积极性。多数建立了积累制企业年金计划的国家的确规定了只有满足退休、死亡或移民三个条件之一才可以领取企业年金的条件。当前,一些发达国家,比如日本和法国,也在尝试适当放宽企业年金的领取条件和方式。今年,我国刚刚实施的新版《企业年金办法》也增加了完全丧失劳动能力的领取条件。

从宏观经济环境上看,也有两个重要因素制约了我国企业年金制度的发展。

一是美国居民储蓄率极低,政府需要通过税延型私人养老金促进整体储蓄率的提升,而我国恰恰相反。在老龄化问题日趋严重的美国,储蓄率的提升有助于减缓美国财政的压力。美国信安金融集团(美国最大的养老金服务供应商之一)高级副总裁兼信安国际首席运营官2017年撰文称:“如果没有退休计划缴费,美国目前的储蓄率约为1.8%,而加上退休计划缴费,储蓄率则为5.5%。”

二是美国资本市场较为发达,长期投资收益率稳定、可观,对养老金等长线资金吸引力较强。2016年,美国股市约37%的市值是由企业年金和个人退休账户资金持有的。而我国资本市场制度建设尚不完善。这背后的原因错综复杂。所以,也难怪我国企业年金的大多数受托人会基于业绩持续性考虑,将核心投资考核目标设定为绝对收益率对标三年期定存和当年投资收益率不为负。这种考核模式不仅不利于企业年金形成长期投资目标,更不利于企业年金成长为我国资本市场的稳定器。

从海外养老金制度的建设发展经验来看,并不存在养老金制度设计的“万能键”。照搬硬套他国经验、不考虑国情的特殊性,制度设计过于死板最终都会影响私人养老金制度(养老金的第二支柱和第三支柱)效能的减退。因此,我国企业年金要做好持续改革与创新的长期准备,一切从实际出发才能最大限度满足广大雇员的养老服务需求。为此,笔者结合中国企业年金在发展中遇到的实际困难,向市场参与方与监管方提出以下建议。

一是三支柱型养老金制度建设重点需要因时而异、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相对于发展建设个人税延型养老账户,加快完善企业年金制度更加紧迫。海外经验表明,即便个人税延型养老账户的发展也有赖于企业年金规模的壮大。在养老金三支柱形成互通机制以后,个人税延型养老账户的资金更多是来源于企业年金的资金转移。为此,政府应尽快为规模以上企业的社保基金缴费减负,同时提升建立企业年金计划的企业的养老金缴费税优比例,鼓励规模以上企业开设企业年金账户,给予抗风险能力较高的企业和员工更多养老金储蓄的选择权,实现养老金多缴多得、长缴多得的激励机制。

二是稳定经济发展,加速完善资本市场建设,培养合规的养老金资产管理能力。经济长期稳健发展是养老金整体投资收益率的最强保障。资本市场改革提速可以不断提高市场的透明度与有效性,让资产配置的贡献在养老金投资收益中体现更为突出,也有利于养老金投资管理机构培育出合格的资产管理能力。为此,笔者建议资本市场监管方自上而下加快推进资本市场制度的完善,吸引更多长期资金入市;建议养老金投资管理人借助人工智能与大数据等信息科技加强自身资产配置能力的建设。

三是从客户体验出发,虽然说税收优惠力度是企业年金建立的强刺激手段,但目前而言,广大企业年金持有人更期盼通过运用信息科技来尽快解决养老金资金账户的管理问题。例如,资金账户透明度和便捷性的有效解决将大幅提升持有人的体验,这有助于建立企业雇员对企业年金账户的信任感。为此,建议监管机构鼓励企业年金受托人进行账户信息披露,鼓励企业年金在运营管理的全链条中充分利用金融科技的力量提升客户的体验与信任。

免责声明:本文若有侵权,请联系我,立刻删去!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全球资源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 资讯搜索 ]  [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