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国内 » 全国各地资讯 » 青海 » 正文

全球报道:激荡督查检查考核的正能量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18-10-18  来源:人民网
核心提示:原标题:激荡督查检查考核的正能量既要加强督查检查、发挥考核指挥棒作用,破解形式主义、官僚主义问题,也要从改革发展的宏阔视

原标题:激荡督查检查考核的正能量

既要加强督查检查、发挥考核指挥棒作用,破解形式主义、官僚主义问题,也要从改革发展的宏阔视角更好开展工作、推进落实

有基层干部反映,随着脱贫攻坚进入关键期,针对扶贫工作的各级各类督查也日益增多。现在,为应对上级要求,每日工作都要做笔记台账,反反复复填报材料,不少内容还必须一式多份。一些名目繁多、频次过密的督查检查考核,重留痕轻实绩、不问因果就追责问责的做法,成为抓落实过程中形式主义、官僚主义新表现,给基层干部群众带来困扰。

督查检查考核是推动政策落实的重要手段,如何让这项工作更好激发正能量?近日,中办印发《关于统筹规范督查检查考核工作的通知》,针对当前督查检查考核工作中存在的突出问题,要求加强对督查检查考核工作的统筹规范。鲜明的导向、及时的纠偏、务实的举措,有利于革除督查检查考核中的作风积弊,切实减轻基层负担,更好激励干部担当作为。

从某种意义上讲,没有外在督导,就没有深入落实。问题在于,督查检查考核务必把握时度效,督在关键、查在要害、考在实处,避免过多过频。现实中,一些督查检查考核工作失真失准,落入了形式主义、官僚主义的窠臼。一年之内,有的县要接受300多次督查检查,有的企业迎检要写上千份材料,有的基层干部有200多天忙于应对检查考核,“乡上的两个锅炉,各级部门就查了10多次”。结果,陪同督查比开展工作的时间长,督查的比干活的多,也难怪基层反映强烈。

督查检查考核,贵在“真”“实”。今年7月、8月,习近平总书记先后两次作出重要指示,指出现在下去督查的太多,检查考核过多过频,基层不堪负担,要统筹解决。督查检查考核工作,为什么会变形走样、成为负担?除了统筹管理不足、方式方法欠佳、作风病故态复萌,其中一个重要原因还在于,上级推动工作缺乏抓手,下级展现政绩缺乏出口。这启示我们,既要加强督查检查、发挥考核指挥棒作用,破解形式主义、官僚主义问题,也要从改革发展的宏阔视角更好开展工作、推进落实。

应该看到,督查多、检查多、考核多,表面上看抓落实雷厉风行、层层传导责任压力,也暴露了工作短板:推动工作手段单一,督查检查考核成为惯性思维、标准动作。其实,打破以文件落实文件、以督查促进落实的固定模式,创新方式方法,丰富渠道抓手,更有利于政策落地生根、深入人心。正因如此,此次通知明确提出,规范督查检查考核工作,必须从源头抓起,从上级机关做起。

在一些人看来,督查检查考核不只是工作,而且能出政绩。在一些地方或部门,日常调研指导也被冠以督查、检查、巡查、督察、督导之名;有的干部不把心思和精力放在科学统筹、改进方法上,而是搞花拳绣腿、繁文缛节,做表面文章。一级有一级的职责,一层有一层的担子,完成工作不能靠利用督查检查考核来取巧。只有全方位做好本职工作,才能守土有责、守土尽责。

中办印发通知后,一位干部由衷感慨:“看到切合基层工作实际的好政策,很激动。希望能落实下去,让基层干部有更多时间干实事。”下大气力统筹规范督查检查考核工作,以上率下、一级做给一级看,涤荡形式主义、官僚主义弊病,我们何愁不能“督”出真成效、解决真问题、激发新活力。

(责编:马建辉、杨阳)

免责声明:本文若有侵权,请联系我,立刻删去!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全球资源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 资讯搜索 ]  [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