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振兴,既要塑形,也要铸魂。乡村振兴,乡风文明是保障。加强乡风文明建设,村民生活更加幸福安定,精神文化生活更加丰富多彩,致富路上更有奔头。
党的十九大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一年来,南宁市委、市政府认真贯彻落实中央、自治区关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各项决策部署,大力实施乡风文明培育行动,从加强农村思想道德建设、深入推进文明村镇创建、传承发展乡村优秀传统文化、加强农村公共文化建设、推动发展乡村文化产业、推进农村移风易俗等多方面入手,绵绵用力,乡风文明如清风吹拂南宁乡村每个村落。
文明新风吹开幸福花
在邕宁区蒲庙镇良勇村,每天早上,70多岁的居民韦秀环都要将房前屋后的村道巷道仔细打扫一遍,这是她固定的“工作”。韦阿婆说:“每个人都把自家屋子附近的卫生打扫干净了,整个村子就整洁美丽了。”
在良勇村,村民逐渐养成了讲文明、树新风的好习惯。近年来,良勇村干部发挥先锋模范作用,通过不断建立完善村规民约、村民环境卫生自治制度等,使村民思想观念发生根本性改变,由旁观者向参与者转变。隔三差五,村民们就自行打扫房前屋后卫生,或约定时间拿起工具参加环境卫生整治集体活动。
良勇村还以讲文明话、办文明事、做文明人、创文明新村为目标,开展“星级文明户”“优秀保洁员”等系列活动,使村民在自我教育、自我评价中享受精神文明建设的成果,从而大大调动了村民参与文明新村建设的积极性。“现在村里道路宽阔平坦,家里厨房宽敞明亮、厕所干净卫生,人人讲文明、讲卫生,精气神都不一样了。”村民黄明寿说。2017年11月,良通村喜获“第五届全国文明村镇”荣誉称号。
文以载道,文以化人。近年来,我市围绕“美丽乡村”建设这一主题,深入开展文明村镇创建活动,广泛开展“星级文明户”评选活动,形成以“星”为荣、“创星争星”的浓厚氛围。目前,全市所有村镇都参与了“星级文明户”创建活动,农户参与率达95%。
乡风文明培育显成效
今年6月25日,市委十二届六次全会审议通过《中共南宁市委员会关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决定》,对培育乡风文化进行了部署,要深入推进乡风文明培育行动,加强农村思想道德建设,深入推进文明村镇创建,传承发展乡村优秀传统文化,加强农村公共文化建设,推动发展乡村文化产业,推进农村移风易俗,树立乡村文明新风。
今年以来,南宁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步子迈得更大更坚实。大力实施的乡风文明培育行动也初显成效——
在乡镇、村屯的主干道及村委会的宣传栏上,因地制宜设置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24字”公益广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农村落地生根。深入推进文明村镇创建,着手制定实施文明村镇创建三年行动计划。进一步完善公共文化基础设施,新建162个村级公共服务中心。公共文化产品供给能力明显提高,组织开展3653场农村文化活动,惠及群众197万人次。文化遗产保护传承更加扎实,成功申报7个国家级、116个自治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创建自治区级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1个。加快发展传统文化产业,隆安县金穗生态园那文化产业、马山攀岩特色小镇等特色文化产业全面升级。
春风化雨久久为功
乡风文明培育犹如春风化雨,需要长期浸润,需要坚持久久为功。
市文明办主任劳世青表示,做好农村精神文明建设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内容,我们将把提升农民综合素质特别是文明素质作为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的首要任务,广泛开展文明村镇、文明家庭、星级文明户创建,大力推进乡村诚信建设和志愿服务工作,通过建立健全村规民约和村民议事会、道德评议会等群众组织,引导乡村大力兴起移风易俗热潮,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农村落地生根,努力使乡风民风美起来,不断提高我市农村社会文明程度。
市文新广局相关负责人表示,将深入实施“文化服务提质工程、文化传承示范工程、文化产业拓展工程”三大工程,聚力推动乡村文化振兴。统筹城乡公共文化设施建设,推动公共文化资源重点向乡村倾斜,广泛开展群众性文化活动,增加优秀乡村文化产品和服务供给,培育壮大乡村文化队伍,充分发挥文化富民育民乐民的作用;守护好文化根脉,在乡村振兴中注入优秀文化基因,走特色化、差异化发展道路,构建乡土特色文化新格局,增强民族文化自信;大力推动文化与旅游等相关产业深度融合,培育乡土文化新产业新业态,加强民族特色文化品牌建设,实现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杨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