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报道:“山竹”吹倒树木为何小叶榕最多

   2018-10-22 人民网1020
核心提示:原标题:“山竹”吹倒树木为何小叶榕最多?日前,深圳市城管局在华侨城湿地公园举办“山竹”自然教育讲座,通过公众沙龙形式,以
原标题:“山竹”吹倒树木为何小叶榕最多?

日前,深圳市城管局在华侨城湿地公园举办“山竹”自然教育讲座,通过公众沙龙形式,以开放的、跨学科的模式聚焦台风“山竹”热门话题,探讨气候变化对城市的影响、树木种植及养护、生物循环等相关问题,拓展管理者及公众对城市自然科学的了解,并引导公众认知生态系统和自然现象以及城市园林绿化的价值,同时开展征集活动为倒塌树木再利用、城市事件纪念等题目寻求创意方案。

近年来,深圳一直致力于打造“森林城市”和“世界著名花城”,在公园绿地建设、道路绿化环境改善等方面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但在9月16日,台风“山竹”来袭,给深圳带来前所未有的重创,大量树木倒伏,很多已种植多年的大树被连根拔起。据统计,受此次台风“山竹”影响,深圳全市倒伏死亡的树木共1.1万株,另有大量树木断枝和歪斜。

本次科普讲座从超强台风的成因出发,向市民普及气象知识和城市树木倒伏缘由,并深入讨论气候变暖问题的根源。据介绍,此次台风中小叶榕受损数量最多,主要是因为小叶榕的种植数量大,占全市行道树种植总量的16%,而且种植多年后树冠大,气生根由于道路建设要求不能下地,导致小叶榕的抗风能力小。市城管局园林处副处长梁治宇表示,在行道树选择上,需要在城市适应性、遮荫效果、抗风能力和生态效应等方面做出平衡,抗风力不是树木选择的唯一标准,也要考虑城市植物的多样性和生态功能,为城市里其他生物提供栖息场所。“‘山竹’过后,也让我们反思树枝处理场地不足,树枝循环利用效率有待提升;针对行道树要进行专项修剪或系统改造,提升抗风能力;城市发展需统筹规划,提升城市海绵效应,提升绿化稳定性。”梁治宇说。(记者 伊宵鸿)

(责编:夏凡、王星)
 
举报收藏 0评论 0
更多>相关评论
暂时没有评论,来说点什么吧
更多>同类资讯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公益慈善栏目 赞助本站可以扫描支付  |  免费推广计划  |  全球资源网顾问团  |  帮助中心  |  企业文化  |  关于我们  |  全球信息中心  |  隐私政策  |  使用协议  |  版权隐私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网站留言  |  帮助中心
本站对所有发布的信息不承担任何责任,用户应决定是否采用并承担风险。全息元宇宙联合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