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报道:合伙随礼1314元:如此创意缺乏诚意

   2018-10-24 燕赵都市报900
核心提示:“合伙红包”的奇葩做法一经曝出,便迅速刷爆网络。18个人一共才给了1314元的礼金,这确属是“塑料同事情”无疑了。尽管公众并不

“合伙红包”的奇葩做法一经曝出,便迅速刷爆网络。18个人一共才给了1314元的礼金,这确属是“塑料同事情”无疑了。尽管公众并不清楚,这一行为背后是否还有内情,但这丝毫无碍于就事论事,来各自抒发关于社交礼仪、关于人际相处的感悟与见解。在一个根深蒂固的人情社会,“红包”代表了一系列约定俗成的传统,任何特立独行的所谓“创新”,都很容易视作冒犯——小徐感觉“同事欺负人”,这是再正常不过的情绪反应了。

婚礼红包,作为由来已久的民俗,事实上已有一整套健全的“规则”,比如说礼金数目应该是偶数,并且通常要“额度对等”。在大众认知中,红包切忌玩花样、耍噱头。玩谐音梗、说吉祥话当然可以,1314元的红包本身也没有问题。可是,若十几个人才凑出这么个“大包”,恐怕不仅缺乏诚意,甚至透着一股“投机取巧”的意味。虽然有着一套冠冕堂皇的说辞,可是“合伙红包”还是难免给人一种不好的感觉。

18个同事合起来随礼1314元,婚礼现场也只有两人到席。红包给多给少是一回事,展现出的姿态、释放出的信息,则是另一回事。若无起码的尊重,那么任何花式的创意,都注定适得其反。要知道,“红包”从来都不只是单纯的金钱赠予,还是社交活动的润滑剂,是人际关系再确认的指向标。一般而言,“给红包”过度算计恰恰是“友尽”的表现。不过看起来,“合伙红包”的本意似乎并非如此。

无论初衷如何,就客观效果而言,“合伙红包”似乎让这对新人有些尴尬。值得注意的是,有观点认为,“红包”代表的人情债让人苦不堪言,18个同事合起来随礼1314元,正是移风易俗开风气之先……诸如此类的论调,基本属于站着说话不腰疼。一个基本逻辑是,在人情往来的具体社交场景中,对于规则和传统的改变,只能是基于主人一方的自我意愿和主动选择,而绝不该由宾客一方强加于人:新人们可以不收红包,但是亲朋们主动不给或少给就不厚道了。

从某种程度上说,民俗也是关联各方之间的默契约定和稳定预期,收红包时坦然笑纳,给红包时精于算计,这种单方面、选择性并且明显利己化的“随礼创新”,不要也罢。

 
举报收藏 0评论 0
更多>相关评论
暂时没有评论,来说点什么吧
更多>同类资讯
  • mjd0808
    加关注0
  • 没有留下签名~~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公益慈善栏目 赞助本站可以扫描支付  |  免费推广计划  |  全球资源网顾问团  |  帮助中心  |  企业文化  |  关于我们  |  全球信息中心  |  隐私政策  |  使用协议  |  版权隐私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网站留言  |  帮助中心
本站对所有发布的信息不承担任何责任,用户应决定是否采用并承担风险。全息元宇宙联合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