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世纪八十年代的石家庄是一个引风气之先的城市,在中国第一个提出“打破铁饭碗、打破铁工资”的马胜利就在这个城市中成为“国企承包第一人”。
1984年4月19日,刚刚承包了造纸厂当上厂长的马胜利,将“打破大锅饭,砸烂铁交椅”这副对联贴在厂门口,立下“军令状”。或许,当时的他并没有想到,他把“包”字引进城的做法,会在后来引发了中华大地国企改革的飓风。此后,“马承包”成了他的代名词,在40年改革开放的历程中,他无疑是一个标志性人物。
人物档案
马胜利,1938年出生,国企承包第一人,组建跨省区承包企业集团第一人,首届全国优秀企业家,两次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
1984年,马胜利毛遂自荐承包石家庄市造纸厂,率先在国有企业打破“铁饭碗、铁工资”,造纸厂迅速扭亏为盈。在全国近千企业“求承包”的呼声下,中国马胜利造纸企业集团1988年成立。3年后集团难以为继宣告解散。1995年,马胜利被免去石家庄市造纸厂厂长职务。2014年2月6日,马胜利在石家庄市因病去世。
1.“包”字进城,
马胜利承包造纸厂
20世纪80年代初,改革开始向城市渗透。但几乎跟所有的国营大厂一样,那时的石家庄市造纸厂仍在“原料由国家供给,产品由国家包销”的固有计划思维轨道上惯性前行。改革到来后,国家不再包收购,也不再管收购,往日享受“皇帝的女儿不愁嫁”待遇的造纸厂,遭遇了生产1000吨卫生纸却积压了900吨的窘境。
正是这900吨库存给了马胜利在厂里“崭露头角”的机会:1984年初春,时任销售科科长的马胜利请求承包造纸厂!他许诺:承包厂子后将实现利润翻番、工人工资翻番。达不到目标,甘愿受法律制裁!
据时任石家庄市市长的王保华后来回忆,“简政放权”是当时国企改革的主要思路,1984年国家要求推动国营企业“承包制”试点,但当时市政府却找不到突破口。正好在这个时候,马胜利出现了。
河北省经济学会顾问郭省说,其实,当时的中国,农村“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已取得巨大成功。在城市里,个体户已经成为富裕的代名词,但以国营企业为主体的城市经济体制改革依然迟滞不前。由个人承包国营企业,这在全国应当还是首次。
市政府权衡再三后,为马胜利打开了承包的大门。1984年4月19日下午,马胜利如愿以偿地在承包合同书上签下了自己的名字,当上了造纸厂的厂长。
2.利润翻番,
“马承包”成第一人
刚走马上任的马胜利首先在厂门口贴了一副对联:“打破大锅饭,砸烂铁交椅。”横批是“多劳多得”。他按照“层层承包、责任到人”的经营理念,制定了一系列管理制度,调动职工的积极性,“以销定产”,产品要由市场来决定。他还在产品结构和销售激励上下足了功夫:造纸厂生产的是家庭用的卫生纸,马胜利根据市场需求,把原来的一种规格变成了六种不同的规格,颜色也由一种变成三种,还研制出“带香味儿的香水纸巾”。
“我省国企改革经历多个阶段。”郭省说,在计划经济时期,国企的生产销售等都由政府包揽,带来产品与市场需求脱节、员工吃“大锅饭”等诸多问题。改革开放后,各行各业都在发生新的变化,我省国企也围绕市场化加速变革。“承包制改革在国企转换经营机制的初始阶段发挥了重要作用,提高了经济效益,增加了职工收入,激发了企业活力。”
确实,经营制度改革契合了市场需求,1984年当年,石家庄市造纸厂盈利140万元,1985年盈利280万元,1986年盈利560万元,超过了造纸厂建厂以来的利润总和。被誉为“国企承包第一人”的马胜利率先在国有企业打破“铁饭碗、铁工资”,对当时我省经济体制改革产生了深远影响。
3.放眼全国,
刮起一阵“马旋风”
“市场需要什么,我们就生产什么”,这是马胜利让厂子扭亏为盈的良策。在一切由计划说了算的年代,“承包”成为解决国营企业困境的一剂良方。一夜之间,大江南北刮起了一阵“马旋风”。
从河钢石钢退休了近20年的老人王希忠,对当年那段历史依然记忆犹新。“全省乃至全国都在学‘马承包’。”时任企业小型炼钢车间主任的王希忠记得,他所在的厂子跟地方政府签订利润指标承包经营合同,约定每年向政府上缴多少利润。在利润指标的倒逼下,他们大刀阔斧进行内部改革,把生产经营各项指标细分到部门和个人,完不成的扣奖金,以这种方式打破“干多干少一个样”,调动企业上下的积极性。
1987年,马胜利开始“放眼全国”,决定承包20个省、100家造纸企业,他一人担任100家分厂的法人代表。1988年1月19日,中国马胜利造纸企业集团成立。至此,他的辉煌达到了顶点。
1989年下半年,盲目扩张带来的诸多问题开始暴露,1990年石家庄市造纸厂亏损300多万元。1991年5月,中国马胜利造纸企业集团解散。1995年,当时56岁的马胜利被免职退休……2014年2月6日,马胜利在石家庄市因病去世,享年76岁。
4.开创先河,
失败也是一种进步
石家庄市胜利大街与和平路交叉口西北角——北道岔,如今是一个高楼林立的名为“明日郡”的住宅小区。这里就是曾经风云一时的石家庄市造纸厂的旧址。马胜利曾经在这里创下了“一包就灵”的神话,但随着神话的破灭,马胜利传奇也烟消云散。
“改革是一个不断发展的过程。成功者给人以信心和激情,试错者让我们时刻冷静、自省。正反面都是改革的组成部分。一代代曾领风骚的改革明星反被改革淘汰,恰恰证明了改革的成熟、活力和自我净化。”郭省说,马胜利之后,改革热情一下子被激活了,继他之后,石家庄先后有万人大厂国棉四厂、市无线电一厂、市拖拉机厂、市长征胶鞋厂等企业自荐组阁,大多数企业均由原来班子进行了承包。到1984年10月底,全市98%的工交企业和99%的商业企业,建立了以承包为主的多种形式的经济责任制。“马承包”马胜利、因搞联合经营和“满负荷工作法”而走红的“张联合”张兴让、“夏服务”夏继勋、“许引进”许期颐等改革的先进典型,并称石家庄经济改革“四大名旦”。
在王希忠的记忆中,从1978年到1986年,企业钢材产量由5万多吨突破到12万吨。乘势而上,企业又在全国率先以转炉工艺冶炼特钢产品,引领我国特钢行业进入转炉冶炼的新时期。“经营机制的变革,使得企业实现第一次飞跃。”
1991年,邯钢全面推行“模拟市场核算,实行成本否决”经营机制和管理模式,这一模式被认为是经济体制转轨过程中决定企业改革与发展的关键,具有普遍适用性。后来被总结为“邯钢经验”,国务院正式将其向全国推广。
随着改革的深化,国企开始向以产权制度改革为核心的“深水区”挺进。1997年党的十五大奏响“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最强音,又一次被“松绑”的企业纷纷建立起现代企业制度,轻松上阵。几年之后,国企改革开始由改制向战略性发展转变。其中,中小国有企业以破产重组形式为主,大型国有企业则寻找战略投资者,实现投资主体多元化。
其实,马胜利只是开始,直到今天,改革的步伐从未停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