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省建立困难县补助(救助)退坡机制
本报讯(记者宗苗淼)10月25日,省政府新闻办召开新闻发布会,由省财政厅解读《促进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十条财政政策(试行)》(以下简称《十条政策》)。据悉,我省将瞄准县域经济发展的“短板”,充分发挥财政调控作用,对县域经济发展“奖勤罚懒”,“不吃大锅饭”,“不撒胡椒面”。
1 省级专设2亿元出口奖补
《十条政策》中的奖补力度非常大。据悉,十条政策有五条是按省级分享增值税、企业所得税(简称“两税”)增量测算奖励的,其中,税收增长奖励比例为省级分享“两税”增量的15%,对贫困县和税收占比较高的县奖励比例最高能达到35%;对高新技术产业、军民融合企业和京津产业转移的相关税收奖励比例为25%;对于招商引资吸引总部企业的奖励比例第一年更是高达100%。
此外,我省还将支持县域经济产业升级,发展更高层次开放型经济。每年安排2亿元,分别对出口退增值税总量、增量和增幅前10名的县市进行奖励。
2 建立困难县补助退坡机制
十条政策都直接地体现为“真金白银”的财力奖补,由县级统筹用于保障运转和加快发展,目的是通过财力下沉,让县市真正感受到实惠,给予县级更多的资金使用自主权,激励各县增强自身造血功能,做大做强收入蛋糕。
《十条政策》明确,建立困难县补助(救助)退坡机制,倒逼县级财政自立提升。对统筹自有财力和上级转移支付补助不能满足“三保”支出基本需要的财政缺口县,从2018年起省级财政再补助(救助)3年,补助(救助)资金每年退坡三分之一,3年全部实现财政自立。
3 县域经济“奖勤罚懒”
《十条政策》奖勤罚懒。此次政策实施范围包括了所有县市和设区市,奖励范围虽然很广,但既不是“吃大锅饭”,也不是“撒胡椒面”,而是根据县级经济发展质量实施奖补,对于发展越快、质量越好的县市奖励得越多,反之就会少,甚至拿不到奖励资金,由此激励县级增比进位,竞相发展。
出台《十条政策》的根本目的,就是瞄准县域经济发展的“短板”,激发县级发展内生动力,促进县级财源规模和质量双提升,推动做大做强财政收入蛋糕。
《十条政策》的核心就是“多增多奖励、高质更受益、激励壮财源、约束促自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