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饭膏粱,维系万家;食品安全,关系大局。
近年来,贵阳市积极开展国家食品安全示范城市创建工作,以落实食品安全“四个最严”要求为核心,以全面实现“四有两责”为主线,着眼全域,通过多项举措探索创建食安名城的“贵阳经验”,有效推动全市食品安全水平迈上新台阶,群众食品安全满意度明显提高。
落实党政同责,推进属地责任的“贵阳模式”。一直以来,贵阳市把保障食品安全作为一项重大的政治任务和重点民生工程来抓,在全国众多省会城市中,较早出台并执行《贵阳市食品安全党政同责暂行办法》,在全国率先制定了《贵阳市食品安全党政同责工作落实情况专项督查考核方案》,真正形成了“党政同责、一岗双责、齐抓共管”的市、县、乡、村“四级全覆盖”的食品安全责任体系。
创新智慧监管,探索监管执法的“贵阳实践”。我市通过“互联网+现代农业”实现产品“身份可查、过程可看、质量可追”全程信息化管理,并建成 “两核多功能”智慧食药监管体系,在全省率先制定数据交换系列规范,实现省、市、县监管平台间的数据汇聚、互通和应用,提升智慧监管效率。同时,“贵阳市网络餐饮监管系统”“阳光厨房”“食安监”等智慧监管系统的落地,有效倒逼企业落实主体责任,推进“传统监管”向“智慧监管”转型升级。
强化准入准出,力塑食用农产品的“贵阳品质”。我市通过制定《贵阳市种植业农产品产地准出实施方案(试行)》强化产地准出,通过加强食用农产品批发市场源头监管来严格市场准入,切实提升食用农产品市场销售环节管理水平。同时,鼓励食品相关企业参与示范创建,引导全市食用农产品经营者以追求农产品质量安全作为企业的生命线。2017年以来,在地利、渔樵等5个省级食用农产品监测点和12个惠民生鲜超市累计完成快检7.52万批次。
破解痛点难点,打造全程监管的“贵阳样板”。全市各区(市、县)在全省“三级联创”过程中,强化全域同创,以问题为导向,因地制宜,狠抓食品安全。其中,清镇市充分利用“互联网+”对505家小作坊进行智能化监管,建成小作坊数字化可追溯体系,并在全省推广;白云区建成日处理规模为215吨的餐厨废弃物资源化利用和无害化处理项目,并在相关职能部门联合打击及百姓共同监督下,有效防止“地沟油”回流餐桌。同时,贵阳市数字化禽蛋配送中心活禽科技宰杀加工生产线建成,实行活禽定点宰杀、冷链配送、白条禽上市,有效防控了高致病性禽流感等重大疫病的发生和传播。
此外,我市推进农药减量控害绿色防控与统防统治融合、食品职业化检查员队伍建设、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校营养改善计划实施等方面工作,不断尝试和摸索,初步形成了贵阳食品安全工作的新模式,让创建更有特色、更见成效、更惠百姓。(汪平 吴伟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