折扣、红包、定金、满减……距离“双11”还有十余天,电商却早已推出各种优惠活动吸引消费者“拔草”,规则五花八门,算来算去原以为得到了实惠,下单时却发现隐藏其中的门槛和套路层出不穷。省消费者协会提醒消费者,“双11”是购物高峰,也是交易纠纷和物流高峰期,要理性购物,看清商家设定的规则,并留存好与客服的聊天记录、购物单据、订单信息等凭证,便于产生纠纷时进行维权。
套路一:折扣
预售价、尾款价、到手价、销售价……今年,电商纷纷推出预购商品,与此同时,设定了领券立减、定金膨胀、跨店优惠、店铺优惠、加购指定商品更优惠等优惠规则,商家的折扣套路层出不穷,消费者却不能明白购物,甚至弄不清楚交易价格而产生纠纷。
提示:消协提醒消费者,尾款价不是到手价,所有优惠不一定能叠加使用,应仔细了解平台购物规则。同时,要留存好与客服的聊天记录、购物单据、订单信息等,便于产生纠纷进行维权。
套路二:红包
满减红包、抓猫猫得红包、火炬红包、预售红包,各种红包五花八门,但消费者在使用过程中才发现要么不满足优惠券使用条件,要么该商品不参与满减,红包优惠券使用常常暗藏门槛。
提示:消费者在领取各类红包及优惠券时须看清使用规则,并提前向客服咨询清楚是否存在使用门槛,避免出现满减不减,优惠券不优惠等情况。
套路三:定金
部分商家刻意混淆“定金”与“订金”,二者的区别在于定金不退,订金能退。而很多平台预售商品中需要消费者支付的多为定金,而非订金,虽然定金翻倍看似十分优惠,但如果消费者不支付尾款则定金不予退还。
提示:消费者在支付所谓的“定金”前应仔细查看商品的预售介绍,咨询客服关于“是否可退”等问题,并保留订单截图、与卖家沟通时的聊天记录等下单凭证。
套路四:先涨后降
部分电商平台某些商品在“双11”促销前先涨价,而在促销当天降价,徒有优惠打折之表,实则价格持平甚至上涨,促销活动名不副实,消费者购买这些商品并没有得到实惠,甚至更亏。
提示:消费者应做到理性消费,按需购买,勿贪低价。根据自身需要制订采购计划,提前关注商品价格,避免冲动消费,造成不必要的浪费。
部分电商平台存在刷单炒信行为,严重误导消费者购买商品,通过近两年“双11”期间投诉情况分析,主要聚集在服装鞋帽、化妆洗护、家居家纺等领域。
提示:消费者应擦亮双眼,切莫仅凭信誉高低选择商家,可以通过查看追加评论等途径多方面了解。
套路六:发货
“双11”期间,交易量激增导致很多商家不能如约发货,为了避免被投诉,一些商家虚假发货,消费者交易页面显示已发货,可是迟迟查不到物流信息。
提示:商家若因订单增多导致发货延迟,应在交易之前与消费者进行协商约定,主动告知确定的发货时间,而不是虚假发货。如果在“双11”期间购买急需用品,应与商家确定发货时间,避免因商家虚假、延迟发货带来损失。
套路七:诈骗
“双11”电商大促期间,往往是网络诈骗高峰期,钓鱼木马、中奖、退款、货到付款、秒杀等诈骗手段均让消费者防不胜防。因此消费者须提防信息泄露,莫贪小便宜。
提示:消费者要注意防范网络交易风险,增强安全支付意识,切勿轻信他人的付款要求,不要点击不明链接、不要向陌生人透露个人信息或扫入二维码等。不轻信退款及中奖电话,对于货到付款的要先验货再付款。(记者 王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