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细数金庸与江苏的缘分 曾当过南京图书馆馆员
有人曾经问金庸:“人生应如何度过?”老先生答:“大闹一场,悄然离去。”
10月30日下午,金庸在香港逝世,享年94岁。
金庸生于1924年3月10日,浙江海宁人。他20世纪40年代移居香港,50年代开始以笔名“金庸”创作多部脍炙人口的武侠小说,包括《射雕英雄传》《神雕侠侣》《倚天屠龙记》《天龙八部》《笑傲江湖》《鹿鼎记》等。
金庸与江苏有着剪不断的缘分。他曾经在南京图书馆当过馆员,做过苏州大学名誉博士。南京的浡泥国王墓,还曾被他写进小说。
30日下午
金庸在香港离世
著名武侠小说作家金庸30日下午在香港逝世,享年94岁。
金庸本命查良镛,生于1924年3月10日,浙江海宁人。他20世纪40年代移居香港,50年代开始以笔名“金庸”创作多部脍炙人口的武侠小说,包括《射雕英雄传》《神雕侠侣》《倚天屠龙记》《天龙八部》《笑傲江湖》《鹿鼎记》等。
金庸与古龙、梁羽生合称为“中国武侠小说三剑客”。其小说屡被翻拍为影视作品,享有“有华人的地方,就有金庸的武侠”的赞誉。他的部分作品还被翻译成英文、法文、韩文、日文、越南文及印尼文等在海外流传。
除了武侠小说的成就外,查良镛还是知名报人、社会活动家。他于1959年创办《明报》。他曾从事翻译工作,还为报刊撰写了大量随笔、散文、电影和戏剧评论。
金庸一生获颁荣衔甚多,包括国内外多所知名高校的荣誉院士、荣誉博士、名誉教授等;2000年获香港特区政府颁授最高荣誉大紫荆勋章;2001年,国际天文学会将一颗由北京天文台发现的小行星命名为“金庸”星。
金镛曾任浙江大学人文学院院长。2005年,他获剑桥大学授予荣誉文学博士名衔。
2017年,香港文化博物馆开设常设展馆“金庸馆”,通过早期流通的小说版本、手稿、文献、照片等300多项展品,向公众展示金庸武侠小说的创作历程及其对香港流行文化的影响。据新华社
曾当过南京图书馆馆员
现代快报记者了解到,金庸与南京缘分匪浅。南京的浡泥国王墓,曾被他写进《碧血剑》。他还曾在南京图书馆当过馆员。
1986年,金庸曾到六合探望大哥
很少有人知道金大侠与南京六合还有一段渊源。
2014年5月,现代快报记者曾经采访过南京六合73岁的查传统一家。查传统已经去世的父亲,名叫查良铿,正是金庸的大哥。
1952年,查良铿为生计所迫,在友人冯其庸(史学家)的引荐下,到江苏丹阳县中学教书。4年后,同属镇江专区的六合县中缺教师,查良铿乘小火轮来六合赴任。此后,查良铿率子女在这里定居下来。
查传统告诉现代快报记者,早年困难时期,金庸曾从香港给他们寄过几次食品。1981年,金庸来内地,叔侄在杭州见过面。1986年,查良铿七十大寿,金庸特地赶到六合为大哥祝寿。
查传统家至今还保存着一套家谱,是由中国书画出版社正规出版的,全谱的名字叫《海宁查氏》族谱,共有5本,100多万字。在修谱过程中,主编曾把打印稿寄给金庸过目修改。在序页上,金庸亲笔写下査氏族谱的辈分排行:“秉志允大,继嗣克昌,奕世有人,济美忠良,传家孝友,华国文章。”
南京的浡泥国王墓,被写进《碧血剑》
南京雨花台区有一座浡泥国王墓,墓园的主人名叫麻那惹加那乃。在他去世近 600 年后,金庸在小说《碧血剑》的开篇写到了他。
2016 年 10 月,现代快报向相关专家求证并报道过麻那惹加那乃率团来访大明,是确有其事的。《明史 · 浡泥传》有详细的记载。
历史上的永乐六年,朱棣还没有迁都北京,所以小说里提到的“赐宴奉天门”,就发生在今天南京明故宫的奉天门旧址上。
《碧血剑》第二次写到南京,是在第八回。袁承志与温青青来到南京,寻访燕王朱棣篡位之时建文帝所遗留的宝藏。这一段,提到了南京朱雀桥、乌衣巷、太平门、钟山、覆舟山等多处地名。书中还写道,“那金陵石头城是天下第一大城,乃太祖当年开国建都之地,千门万户,五方辐辏,朱雀桥畔箫鼓,乌衣巷口绮罗”,点出了明代南京的繁华。
曾在南京图书馆担任过馆员
南京图书馆相关专家介绍,在110年里,图书馆出了很多优秀馆员,金庸、郑振铎、钱钟书都曾在馆工作过。
“对苏州大学的‘爱情’永远不变”
现代快报记者了解到,金庸是苏州大学第一个授予名誉博士称号的人。对此,他曾兴奋地说:“我对苏州大学的‘爱情’永远不变!”而回味金庸的小说,其中不经意流露出他对苏州的“偏爱”。他还曾一元版税将《雪山飞狐》《天龙八部》两部小说的评弹版版权授予苏州。
获授母校首个名誉博士
1915年,东吴大学法学院(苏州大学前身)在上海成立,1947年,金庸就进入东吴大学法学院插班进修国际法。
2000年苏州大学百年校庆前夕,金庸先生为母校题贺词:“养天地正气,法古今完人;季札伍员陆逊范仲淹皆吴人中之可法者也。”
2007年,金庸荣膺苏州大学首位名誉博士并受邀来到存菊堂作讲座。金庸高兴地说,接受过很多学校授予的名誉学位,但还是第一次成为某大学的第一位名誉博士。他表示一定会珍惜这个荣誉,兴奋地说:“我对苏州大学的‘爱情’永远不变!”
笔下不止一次提到苏州
金庸的祖母是苏州人,很小的时候就吃过祖母做的苏州菜,也经常听祖母说苏州话。也许正是因为这份深刻的童年记忆,金庸在后来的武侠小说创作中不止一次提到过苏州。
金庸在《天龙八部》“段誉初入姑苏”一章中,多次提到苏州话的温软动人,甚至在阿朱和阿碧的对话中,使用了大量的苏白。在“江南可采莲”一章中,人物、事件都和苏州有关。如段誉对姑苏美食一尝倾心;又如阿朱和阿碧的待客之道也很符合姑苏风格。红菱亦是江南土产,在苏州以城东娄葑水面为佳。
又如,《射雕英雄传》中金庸提到的金头鳌为莫厘峰寨主,莫厘峰乃是太湖洞庭东山的主峰。
再如《鹿鼎记》中,金庸借韦小宝之口说到:“西施是浙江诸暨人,说话便不如苏州的陈圆圆好听。”
金庸还将“端庄略带稚气,神清骨秀,端丽无双,惊世绝艳,清丽绝俗”的王语嫣设定为苏州人。
金庸“大侠”分布图:江苏36人,名列第三
2014年3月23日,一则“神帖”《谁说90后不看武侠,看本人自制一份金庸大侠分布图》的帖子,发在百度金庸吧,引发热议。
发帖人称,在看完金庸全部作品后,觉得应该让所有人都看到90后读武侠不一样的看法,因此特别制作了一份以前没人做过的金庸大侠分布图,想和大家讨论一下,大侠都来自哪里。
根据这份分布图,其中河南有50位“大侠”,人数最多;山东41人;江苏36人,名列第三。帖子中总结的这36人是:狄云、王语嫣、陈圆圆、阿碧、包不同、风波恶、卜垣、丁典、长青子、仇松年、丹青生、邓八公、秃笔翁、卫春华、马善均、于万亭、孙大善、万庆澜、马大挺、上官毅山、石双英、玉如意、平旺先、龙骏、白振、李可秀、朱祖荫、沈德潜等。(苏大宣 郑文静 何洁 韩飞周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