蜿蜒的小道,大片的绿地,天津市东丽区雪莲路16号原来是一处50年前的国家储备棉麻老仓库,经过一年半的升级转型,如今已成为天津占地面积最大的文创园——京津国际文化创业产业园。文创园近日开园,随着一批文创企业陆续入驻,昔日老仓库正焕发出新生机,变身当地一处文化新地标。文创园成功转型,也成为京津推进协同发展的最新案例。
老仓库转型花园式文创园
老库房占地约200亩,尽管地理位置优越,离天津滨海国际机场才8公里,但此前仅作为物流仓库对外出租,经济效益上不去,一平方米一天租金才六毛钱。此外每天大货车进进出出,也影响周边居民生活。
京津两地供销社通过协商,决定合作投资把这处老仓库变身为文创园。园区改造的具体操刀者是一支来自北京的团队。北京文创产业起步较早,尤其是北京市供销社旗下的几处文创园如竞园、七棵树等,都是从计划经济时代的老仓库转型而来,并由北京供销社下属的世欣东方集团长期运营,这些年来摸索出了一套转型、招商和运营的经验。
从去年3月启动至今,园区改造历时大约一年半。一排排红砖墙库房,修旧如旧,并通过加装透明玻璃廊道,为这片花园式的文创园区增添了现代感。从园区进门,远远就能看见一座发布厅,这里将用于举办各类发布活动,是文创园的门面。
文创园运营方、天津世欣宏棉文化发展有限公司王建华来自北京,他这一年多来就扎根在园区忙改造,“从造型看,发布厅跟北京竞园艺术中心长得一模一样。”竞园艺术中心每年承接的各类发布活动就有上百场,王建华希望北京文创转型的成功经验也能在天津落地。
文创园定位是“设计+”“互联网+”,预计将引入200余家文创企业,入园企业年上缴利税超亿元,直接带动就业2000余人。
京企依托园区闯天津市场
9月底入驻文创园的鸿威新科(天津)装饰材料有限公司,是一家集自主设计研发、专业生产、全渠道全网营销于一体的跨境电商企业,主营玻璃贴膜、桌面水晶板、桌布等产品。“双11”临近,年轻的“90后”员工正在忙碌备战。
“我们员工都是年轻的小伙伴,大家非常喜欢这样的开放式办公环境。”公司相关负责人吕玉洁指着一角精心设计的咖啡吧台说,这种由老库房改造而来的办公空间,还能自己设计夹层,“来这里感觉办公很舒适,就决定把公司搬到这里。”她说。
影视传媒、设计、培训教育、互联网(电子商务)、总部办公……据园区招商经理赵明介绍,截至目前园区累计入园企业已达28家,营业面积约1.5万平方米。
园区招商也不光面对天津本地企业,其实早在园区转型之初,文创团队就寻思着把北京文创资源引入到京津文创园。从目前招商情况看,这一设想正在变成现实。据赵明介绍,目前北京已有2家摄影传媒类企业落户园区,另有几家摄影、广告设计、动画制作企业也在洽谈中。
树连文化是一家刚成立的公司,定位高端商业摄影,主要经营影棚租赁及商业活动内容策划等。公司创始人李钼是土生土长的北京人,他说选择到京津文创园落户,可以利用天津地域、价格优势服务北京影视客户,“除了便利的交通,老厂房的挑高符合摄影要求。”
另一家昊森艺林视觉科技有限公司,公司总部在北京,这回是在天津开办分公司,公司相关负责人表示,天津文创园租金水平较低,与北京文创园动辄每平方米每天四五元相比,天津文创园仅一元多,价格优势很明显,同时也能在天津开拓新的市场。
智慧园区成低碳节能试验田
“高效燃气锅炉系统已经准备就绪了。”在京津文创园一角,国家电投天津分公司为园区打造的智慧能源项目已经落地,公司总经理冯俊杰说,等采暖季一到,园区就能准时集中供暖。据她介绍,京津文创园是国家电投在京津冀地区落地的首个绿色低碳环保节能综合示范项目。
早在今年6月底,园区集中供冷设备就已为用户送去了丝丝凉意。“跟供暖是一个道理,冷水通过管道传送到各个房间,7摄氏度出去,到用户那里转一圈,12摄氏度回来,通过热交换,屋里就变凉了。”冯俊杰解释说,集约化供冷的好处是,每家用户不用再安装空调,通过规模优势把能源综合成本降下来。
未来随着园区入驻用户的增多,园区还将在屋顶安装近4万平方米的太阳能光伏板,自发自用满足园区用电需求,多余部分并网。园区入驻企业有不少摄影棚,需要大量使用灯光设备,用电较多,冯俊杰介绍,未来可以通过用能分析系统,帮助用户分析不同时间段用能情况,并在园区配套储能充电桩,给用户提供经济实惠的用能方案。(记者 孙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