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国内 » 全国各地资讯 » 江西 » 正文

全球报道:滕王阁留下的那些动人传说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18-11-02  来源:人民网
核心提示:原标题:滕王阁留下的那些动人传说“西江第一楼”滕王阁近日成功“加冕”国家5A级景区,正式开启了南昌旅游产业的5A新时代。名动

原标题:滕王阁留下的那些动人传说

“西江第一楼”滕王阁近日成功“加冕”国家5A级景区,正式开启了南昌旅游产业的5A新时代。名动天下的滕王阁,外揽瑰伟绝特,内纳桂殿兰宫。文以阁名,阁以文传,历千载沧桑而盛誉不衰。百家讲坛的学者康震来南昌,第一站就选择了滕王阁。他说:“江西文化源远流长,哪怕只讲滕王阁,也足够了。”确实,这座风华绝代的楼阁,留下了许多脍炙人口的诗词歌赋和民间传说,可谓蔚为大观。

滕王阁因李元婴而得名

滕王阁是唐太宗弟弟李元婴于唐永徽四年创建的。李元婴何以会想到要建这么一座宏伟壮观的楼阁呢?传说李元婴帝王之家的出身,受到宫廷生活熏陶,工书画、妙音律。李元婴从苏州刺史调任南昌都督时,从苏州带来了一班歌舞乐伎,闲时爱在都督府里吹弹歌唱。

有天,李元婴心血来潮,想找个风景优美的地方散心。这时,有位名叫刘世昌的南昌幕僚提议道:“南昌城西,赣江东岸,风景优美,地方开阔,都督大人何不到江边一游?”这日风和日丽,春光明媚。李元婴带随从和歌舞乐伎,来到了赣江东岸。只见江畔峰峦起伏,江舟来往如梭,好一派繁荣景象。李元婴令人在岗峦之上摆宴歌舞,歌伎们抚琴歌唱,李元婴一边喝酒,一边兴致勃勃地对舞伎们说:“乐已奏响,你们怎不起舞啊?”他这一问,舞伎们全都跪下,不敢抬头。原来,此处乱石高低不平,实在难以起舞,这让李元婴非常扫兴。

回来后,刘世昌寻思如何才能让都督能够在岗峦之上看歌舞呢?经过一夜的思考,第二天,他向李元婴建议说:“倘若在江边建一楼阁,背城临江,居高临下,可揽山川之秀,也可观歌舞之乐,岂不美哉!”李元婴一听,拍案叫绝,于是便命人择日动工建造。落成典礼这一天,李元婴在大小官员的簇拥下来到了楼阁之上。只见这一楼阁层台耸岸,巍峨壮观。楼阁虽已建成,阁名却尚未想好。有人建议此阁临江而建,可称“临江阁”;也有人认为此阁雄峙洪城,该叫“洪都阁”。忽听一声“圣旨到!”原来是皇上加封李元婴为滕王的圣旨到了,刘世昌随即建议:“阁成之日是受封滕王之时,如此喜上加喜,叫‘滕王阁’最为适宜。”从此,滕王阁的名字就这么定了下来。

当然,从历史学的角度来说,这个故事仅仅是一个美好的民间传说,因为据史书记载,永徽三年(公元652年),因李元婴在贞观年间曾被封于山东省滕州市故为滕王,且于滕州筑一阁楼名以“滕王阁”,后滕王李元婴调任江南洪州,又筑豪阁仍冠名“滕王阁”,此阁便是今天我们所熟知的滕王阁。但这则民间传说,也从侧面反映了滕王阁作为宫廷歌舞宴乐的顶级文化场所,给人们留下的深刻印象。

王勃一字值千金

《滕王阁序》无人不知。可很少有人知道,序诗中有一处留白,也留下了一段美好传说。传说王勃在滕王阁上写完《滕王阁序》之后,便告辞走了。阎都督一边读一边赞叹,但他看到最后几句时,不禁惊诧起来:阁中帝子今何在?槛外长江□自流。原来,王勃故意空下一字走了。阎都督和宇文钧、吴子章等众多名士,均不解其意。有人说,应该填“水”字,但显得太直白了;有人说,应该填个“独”字,又觉得太一般了。大家想来想去,总觉得找不到合适的字。于是,阎都督便派人赶往会馆,恭请王勃返阁填字。

使者受命来到会馆,却被王勃的书童挡住了。书童对使者说:“我家公子有言:‘一字值千金’,望都督海涵。”使者将原话带回后,阎都督暗自思量:人才难得,理应礼贤下士。于是带着纹银,前往会馆求教。王勃见都督前来,拱手笑道:“何劳都督下问,不才早已将字留在宝阁了。”大家疑惑不解,连声追问:“才子墨宝,留于何处?”王勃大笑说:“空者,空也。阁中帝子今何在?槛外长江空自留。”此时,众人才恍然大悟,齐声称赞。

张太守设宴敬才子王安国

北宋仁宗年间,江西临川出了位少年才子,姓王名安国,字平甫,是政治家、文学家、思想家王安石的亲弟弟。

王安国自幼聪颖好学,五岁诵读唐诗如流,七岁学写诗词。十一二岁的时候,在王安石的影响下,熟读经史,博学多闻,写得一手好文章,因而获得了个“少年才子”的美称。庆历元年(公元1041年),他的哥哥王安石赴京会试,13岁的王安国送兄来到南昌。在王安石离开南昌后的一天,他兴致勃勃地登上了滕王阁。登阁之后,他举目望去,见西山迭翠,乱云飞渡,远处水天一色,烟波浩渺,接着他浏览了历朝重修滕王阁的记文,眼前的景色触发了他的诗兴,于是,他提笔诗一首:“滕王平昔好追游,高阁依然枕碧流。胜地几经兴废事,夕阳偏照古今愁。城中树密千家市,天际人归一叶舟。极目沧波吟不尽,西山重叠乱云浮。”当他写完最后一句,正准备留名落款的时候,竟有人在他的身后叫好。王安国不禁吃了一惊,回头一看,原来是位官员。“小秀才,这位是南昌太守张侯大人,还不赶快行礼。”一位随从向王安国介绍道。王安国忙恭身施礼。张侯是个极其爱才的人,今见王安国13岁就写出这么好的诗文,感到十分高兴,于是立即传令在滕王阁大摆宴席,奏乐歌舞,为王安国庆贺,以表示张太守爱才之心。

辛弃疾滕王阁举办谷雨诗会

“又是一年谷雨时,春风入酒好吟诗。”如今谷雨诗会成为了江西文坛每年都会举办的文学活动。而在南宋淳熙年间,辛弃疾曾在滕王阁举办了一次谷雨诗会。

传说辛弃疾因为没有实现收复中原的宏愿,心里非常郁闷。此时正值谷雨时节,辛弃疾遂在滕王阁摆上酒宴,邀请文人骚客前来吟诗联句,以便排解心中愁闷。为避免冷场,辛弃疾抛砖引玉,赋《贺新郎·赋滕王阁》词一首。正在大家对辛弃疾的新作进行点评时,有一位诗人胡时可冒失闯入,要求参加诗会。由于他没有请帖,就在门口与随从争吵起来。辛弃疾非常谦虚,表示胡时可既自称诗人,一定不是平庸之辈,便把胡时可带入阁内。胡时可当即写下:“滕王高阁临江渚,帝子不来春已暮。莺啼红树柳摇风,犹如当年旧歌舞。”辛弃疾看后非常满意,特别是最后“犹如当年旧歌舞”一句,把此次谷雨诗会比喻为当年阎都督重阳设宴的盛景,大家连连称好,滕王阁上原先那种沉闷气氛被打破,诗会顿时变得活跃起来了。

唐伯虎游阁作《落霞孤鹜图》

江南著名才子唐伯虎,平生最爱游历天下名山大川,而且每到一处都要吟诗作画。他早就听说滕王阁乃江南三大名楼之首,却没有机会去南昌登阁一游,深以为憾。

一天,唐伯虎在苏州桃花坞居室里读书。当他读到王勃的《滕王阁序》时,勾起了登游滕王阁的兴致。这时,他恰好接到了宁王朱宸濠与妻子娄妃的亲笔拜帖,邀请他来南昌一聚。于是,唐伯虎便自苏州乘船来到南昌,住进了阳春书院。

第二天,宁王朱宸濠在王府亲自为唐伯虎接风洗尘,并由娄妃作陪。娄妃名娄素珍,是明代理学名家娄谅之孙女,自小聪颖善学,多才多艺,好诗文、工书画、通棋琴,颇具贤德学识。席间,彼此一番寒暄后,娄妃提出了向他学画的要求,唐伯虎一口答应。

过了几日,唐伯虎准备到滕王阁去游览。忽然宁王府派人请他到王府赴宴,唐伯虎感到很扫兴,无奈随车马来到了宁王府。这次的宴席非常私密,仅有三人出席,即宁王、江西名士刘养正和唐伯虎。酒过三巡,刘养正说:“宁王驻守南昌的时候,派兵帮助过皇帝解决危难。皇帝曾说过与宁王平分天下的话,现在却食言了。今王爷求贤若渴,慕名将才子请来,还望你我共同替王爷效劳!”唐伯虎是个聪明人,见他们如此妄议朝局,心下十分震惊,赶紧假装醉酒呕吐,被送回了阳春书院。唐伯虎回书院后闭门不出,他想,宁王不满皇上,怨言已露。南昌街巷亦传宁王有反意。因此他不敢久留,但要辞宁王而去,又找不到理由。唐伯虎觉得非常苦恼,为了解闷,便去登滕王阁。

来到滕王阁上,唐伯虎凭栏远眺,但见南浦云霞流飞,远处水天一色,江面沙鸥飞翔,顿觉心旷神怡。一时兴起,他提笔画下《落霞孤鹜图》。这时,娄妃派人寻到滕王阁,送来娄妃亲书的药方和一盘枣子、一盘梨。唐伯虎不由吃了一惊,忙展开药方,只见上面写道:“病中风寒,即刻发汗,加服当归,病体保全。”

唐伯虎看了药方,心下明白是娄妃示意他当归苏州,早(枣)离(梨)南昌。他思索片刻之后,立即大喊一声,撕破衣裳,狂奔乱跳。假装疯癫的唐伯虎被人送回阳春书院后,见人又哭又笑,又抓又踢。宁王以为他真的疯了,便派人把他送回了苏州。不久后宁王造反被俘,娄妃投江自尽,而唐伯虎却因装疯返回苏州而得以幸免。至今,在南昌杏花楼(原娄妃住处)依然有“唐伯虎戏水处”遗迹,印证了这段动人的传说。

汤显祖滕王阁首次公演《牡丹亭》

明朝万历年间,我国文坛诞生了一位杰出的戏曲家、文学家,他就是被誉为“东方莎士比亚”的汤显祖。明万历二十六年(公元1598年),汤显祖弃官归里,回到家乡临川“玉茗堂”,潜心研究戏曲艺术,集中精力进行《牡丹亭》的创作。

明万历二十七年(公元1599年)九九重阳佳节,适值新修滕王阁举行落成大典。江西巡抚王佐在阁上大摆宴席,在一代大儒张位的建议下,恭请汤显祖赴宴,并由浙江海盐班王有信领班演出《牡丹亭》。这一天,滕王阁上灯火辉煌,鼓乐喧天。汤显祖的老师张位在巡抚王佐的陪同下,率领南昌大小官员观看《牡丹亭》的演出。当杜丽娘唱到“原来姹紫嫣红开遍,似这般都付与断井颓垣,良辰美景奈何天,赏心乐事谁家院……”时,台下响起了一阵又一阵雷鸣般的掌声。《牡丹亭》的演出,从黄昏开始,直到深夜方散。《牡丹亭》在滕王阁上演出的成功,使汤显祖感到十分满意和兴奋。于是在演出结束后,他挥毫写下了《滕王阁上看<牡丹亭>》二首。正是在滕王阁的公演,为《牡丹亭》插上了广为传唱的翅膀,很快风靡全国。明代文学家沈德符如是评价:“《牡丹亭》一出,家传户诵,几令《西厢记》减价。

这些民间传说是自滕王阁建成起,就应运而生的民间文学。1300多年来,它在豫章百姓之间口耳相传、幻化演变着。传说因滕王阁而生,其瑰丽的幻想性、高度的凝练性、浓郁的趣味性,也极大地开阔了历代滕王阁诗文作者的创作视野,对南昌传统文化保护传承,民俗研究等有着极高的研究价值。这些动人的民间传说,凝聚着劳动人民对滕王阁的喜爱、对滕王阁文化的评述以及对美好生活的期许。如今,滕王阁传说作为民间文学项目,入选了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人们可以通过这些传说了解南昌灿烂的历史文化,增强市民的自信心和对家乡的热爱……(记者 徐蕾)

(责编:罗娜、毛思远)

免责声明:本文若有侵权,请联系我,立刻删去!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全球资源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 资讯搜索 ]  [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