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报道:西安为科研人员因公临时出国(境)开辟“绿色通道”

   2018-11-02 人民网950
核心提示:原标题:西安为科研人员因公临时出国(境)开辟“绿色通道”“出国批次数、团组人数、在外停留天数,根据实际安排。”“一般3日
原标题:西安为科研人员因公临时出国(境)开辟“绿色通道”

“出国批次数、团组人数、在外停留天数,根据实际安排。”“一般3日内办结审批程序,根据需要可申请加急受理。”日前,西安市出台《教学科研人员因公临时出国(境)管理办法》,首次将教学科研人员出国(境)开展学术交流与其他国家工作人员因公出国(境)分别对待、区别管理,审批程序更加简化,因公出国更加便捷。
“以前,因为政策规定不够明确,教学科研人员开展国际学术交流活动均要参照现行的国家工作人员因公临时出国(境)管理政策规定执行,每次出国审批至少需要提供8份资料,不仅审批环节多,审批周期长,而且行政效能非常低,影响了全市教学科研人员的工作积极性。现在我们将原来的出国请示、审批报告、经费预算、承诺书、行前公示、出国登记表6份资料整合成一张新的任务申请表,加上外方邀请函翻译稿和日程安排,总共只需要提供3份资料即可申办出国(境)手续。”10月18日,西安市外侨办出入境业务受理大厅工作人员李超告诉记者。
据了解,新整合的任务申请表只有一页纸,因公出国人员只需填写重要内容,避免了相关人员和各级领导重复填写和重复审核。“简化程序考虑到了教学科研的特点,为广大教学科研人员出国(境)开展学术交流提供了极大便利!”西安市红会医院院长郝定均感慨地说,“西安市公立医院众多,国际交流需求十分强烈,简化程序以后,不但为专家们节省了时间,还提高了效率。”
西安市外侨办副主任强盛说,目前西安市教学科研人员开展国际学术交流取消了请示性文件,参加国际学术会议的可行性由校长、院长确定;具体行程的把关及杜绝超时、绕道等违规现象,由市外侨办严审;以对外学术交流合作为名,变相公款出国旅游等问题则由各级纪检监察部门依规依纪严惩。
据了解,今年以来,西安市外侨办深入推进行政效能革命,借助“互联网+”技术,让数据多跑路,让群众少跑腿。截至10月底,全市教学科研人员因公出国(境)已达256人次,同比增长了1倍多。(记者 刘丽华 通讯员 袁战鸿)

(责编:任志慧、邓楠)
 
举报收藏 0评论 0
更多>相关评论
暂时没有评论,来说点什么吧
更多>同类资讯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公益慈善栏目 赞助本站可以扫描支付  |  免费推广计划  |  全球资源网顾问团  |  帮助中心  |  企业文化  |  关于我们  |  全球信息中心  |  隐私政策  |  使用协议  |  版权隐私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网站留言  |  帮助中心
本站对所有发布的信息不承担任何责任,用户应决定是否采用并承担风险。全息元宇宙联合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