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10万个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助农民致富
秋收时节,上高县塔下乡槐树岭村农民郑赋根眉眼里全是笑,一家三口天天忙着在家门口翻晒富硒稻谷,他逢人便说:“今年我家种植的富硒水稻,每亩纯收入比往年种植的普通优质稻多了500多元哩,加入联社让我家的六亩农田‘点地成金’了。”
南城县五黑鸡养殖专业合作社理事长李金华这段时间也忙得很:“‘双十一’马上就要到了,我们的社员天天加班加点发货,今年合作社利润可破百万元。”
近年来我省涌现出越来越多的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极大地推动了农业现代化进程。截至目前,全省农民专业合作社达66968家,成员总数达111.85万人;家庭农场达38500个,经营总收入突破70亿元;农民合作社联合社达到343家;农业产业化省级龙头企业865家,其中国家重点龙头企业40家。
让农民腰包鼓起来
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需要适应市场消费的新特点、新要求,找到现代农业发展的“新动能”。
江西绿万佳合作联社理事长刘小晖说:“我们联社发挥上高县拥有的富硒资源优势,开发了富硒水稻、富硒皇菊、富硒紫皮大蒜和富硒鸡蛋等农产品,带领联社社员抱团发展富硒生态功能农业。由联社统一给社员提供良种、有机肥、联社统一加工、销售,一头‘链’田头,一头‘链’市场。今年,联社800多户社员每户年收入可达2万元以上。”
和绿万佳合作社联社一样,近年来我省许多新型农业经营主体通过为农民提供产前、产中和产后服务成了带动农民致富增收的“娘家”。从全省来看,合作社组织化程度高、机械化程度高、技术到位率高、品牌和产业化水平高,而且不少的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带头人都经过了新型农民职业培训,识得“水性”。他们立足各地资源优势,组织开展专业化、规模化生产,打造了一大批特色产业带、产业群,加速了了特色区域经济的发展。
品牌化和标准化经营,都市人餐桌的绿色有机农产品多起来了。
“这几年,我发现市场上出现了越来越多的品牌农产品,我们消费者也有口福啰。”10月31日,在南昌市北京西路的江西农产品销售总店,市民黄埔一边挑选农产品一边说。前来送货的临川金山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方金山透露:“前两天,我刚与麦德龙超市、上海绿色食品贸易有限公司,签订了2000万元‘虎奶菇’订单,销售范围已扩大到全国各地。大健康消费趋势是我们农民的福音,生态农业之路是我们的‘法宝’!”
食品安全源头在农产品,基础在农业。我省各类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纷纷聚焦打造全国知名绿色有机农产品供应基地的目标,制定、实施统一的生产技术标准,组织广大社员进行标准化生产。目前,全省已有2137家农民专业合作社拥有注册商标,有1830家合作社在城市社区建立了2870个直销店,覆盖社区数2152个。全省农民合作社生产、加工、销售的无公害产品,占全省无公害产品的60%以上;全省2600多家示范合作社,标准化生产率达100%。
标准化生产、品牌化营销将越来越多“藏在深闺”的农产品“嫁到”了都市人的餐桌上。
农业产业化提速
千家万户的小生产难以对接千变万化的大市场,一直是传统农业发展的痼疾。
为破解这一难题,我省各类新型农业经营主体通过推行“公司+基地+农户”模式,培育和发展了一批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集群。截至今年三季度,我省省级龙头企业销售收入达2839亿元,同比增长7.9%。宜春市袁州区月之南种植专业合作社理事长杨晓东告诉记者,他们以“绿色生态”为经营品牌打造大健康产业,推动绿色农业提质增效、转型升级。今年前九个月,他们合作社收入达到800多万元。
目前,我省有相当一部分新型农业经营主体通过组织农民社员进行专业化、规模化生产,将千家万户的小生产与千变万化的大市场连接起来,推动和提升了农业产业化水平。相关资料显示,我省共有400多个知名品牌;万年贡米品牌评估价值已达48亿元;“绿海”商标已在日本、中国台湾、中国香港注册,成为国内首个在日本注册成功的茶油品牌。
省农业厅农经处处长刘国昕说:“下一步,我省将鼓励合作社跨区域合作和同业联合发展。通过品牌嫁接、资本运作和产业延伸等方式推动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依托品牌、产业、产品组建联合社,进一步提高产业集中度和组织化水平,打造现代化品牌农业。”(记者 宋思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