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科创板开启本土创投行业3.0版本
【并非胡说】
科创板将实施的注册制,对于投资期限长、市场流动性弱、退出渠道有限的本土创投来说,无疑打开了巨大的想象空间。
胡学文
科创板推出并试点注册制的消息,刷爆了创投朋友圈。对以上市为主要退出渠道的本土创投机构而言,新设科技板块以及注册制的做法毋庸置疑是巨大利好。本土创投机构是否借此机会迎来又一个新的发展阶段?
东方富海陈玮认为,中国创投一共可以分为四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2000年到2004年,以国有企业进入创投业为代表的中国创投的萌芽期。第二个阶段从2004年到2009年,是创投的第一个发展期,中小板和股市全流通的推出,给民营企业上市、创投退出带来了机会。第三个阶段以2009年创业板推出为代表,标志着以民营企业为主的新技术、新模式的投资浪潮来临,大量的民营企业开始成为中国创投行业的主流。尽管中间经历了2012年的欧洲主权债务危机一度有所调整,但之后受到强经济刺激,整个行业仍然处于发展的阶段。第四个阶段就是现在。
与陈玮按照时间轴来对本土创投行业划分阶段的认识略有不同,笔者更倾向于结合不同市场环境下创投机构主流发展模式来进行版本划分。
1.0版本对应的也就是本土创投的萌芽期,时间轴拉得更长一些,始于1999年之前,零星的国有企业开始进入创投行业,一些地区采取的还是与外资合作的方式,创投行业在市场上属于舶来品的定位。回顾当时,创投可投的项目不多,也没有好的退出机制,社会对创投的认知度不高,因此参与者很少。
2.0版本阶段,彼时的市场环境发生巨大变化,资本市场股改推出,股市全流通带来巨大发展机遇。与此同时,创业板暂时难产,替代方案中小板横空出世,本土创投特别是民营机构迎来第一个快速发展期。一批在1.0版本阶段奠定了较好的资金、人才的本土机构得以在资本市场闪亮登场,深圳占据主场优势,涌现了一大批明星机构。
2009年创业板推出后,在笔者定义的创投行业发展阶段为2.1版本时期,属于2.0版本基础上的一个迭代版本,但明显是一个更为高速的发展阶段。一大批本土机构收获盆满钵满,以创业板首批28家公司为例,有23家VC或PE投资的企业,此时已经名声在外的本土机构代表达晨占了3家——亿伟锂能、爱尔眼科和网宿科技,成为首批创业板获批上市企业最多的创投公司,创业板造富效应一时无两。
值得注意的是,此时创投行业也再次出现过热,部分机构过于追求发展速度和规模,PE工厂模式出现。典型代表就是九鼎投资,九鼎在投前、投中、投后的每个环节都分工明确,就像在一条流水线上操作一样,因此又被业内称为“PE工厂”。“PE工厂”有四道工序:第一道工序是找项目;第二道工序是尽职调查;第三道工序就是与企业进行谈判;第四道工序则是投后服务及尽快推动项目上市。九鼎将以上每个环节进行分解,然后进行标准化复制。
投资机构过于快速的扩张、只投P-IPO的政策红利收割模式和工厂流水线的操作模式,在IPO火爆的大市场环境下有其优势,但一旦市场遇冷或政策调整,其脆弱的一面便会立马显现。
这之后,本土创投行业进入了一个相对平淡期,市场环境起起伏伏,且在政策上没有出现大的机遇,创投行业模式上关于PE平台模式、PE生态系统的口号喊得不少,但真正落到实处,并切实提高了创投投融资服务效率更是少之又少。
3.0版本阶段,笔者以为就是现在开始,市场大环境在经历较长的平淡期后,推出了科创板并试点注册制的重磅政策,对整个资本市场以及创投行业影响巨大,预期后续创投机构模式上将呈现更加专注科技创新专业基金,加大力度投资布局更具市场活力的中小科技创新企业项目,也更加考验创投机构对科技创新项目中、早期的发掘能力和增值服务水平。本土创投机构或将加速向外资机构风格靠拢,发展模式对政策红利的依赖会减少,对科技创新的支持力度会加大。
新政策对于创投行业的利好已经在二级市场上充分展示,创投概念股连续在市场上掀起涨停潮。由于政策尚未完全落地,具体效果待观察,但笔者以为科创板注册制试点的提出,对于投资期限长、市场流动性弱、退出渠道有限的本土创投来说,无疑打开了巨大的想象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