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10月东北来说,生态环境变好了,百姓最直观的感受是什么?
抬头可见蓝蓝的天!
11月5日,“吉林发布”发布信息:长春市连续91天空气环境质量优良——“无霾”!
所谓“无霾”其实是一种比喻。东北地区秋冬季节供暖期开始,燃煤污染物排放增加,加上秸秆焚烧难控以及不利气象条件等影响,原本常常“雾霾蔽日”的天,今年却持续“蓝天在线”——
10月,全省未发生重污染天气,PM2.5平均浓度为22微克/立方米,同比下降56%。
老百姓的“蓝天幸福感”,在这个初冬越来越强。
合力治霾——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环境的期待
打好蓝天保卫战对于吉林的领导班子来说绝不是一句空话。
8次省委常委会议、1次省委常委扩大会议、2次生态环境保护委员会会议、8次省政府常务会议、8次省政府党组会议、105次省政府各类专题会议……从年初到现在,我省专题研究生态环保工作的会议多达132次;
省委书记巴音朝鲁在全省生态环境保护大会上强调,“要坚决打好打赢蓝天保卫战,重点解决好工业、燃煤、汽车尾气、秸秆露天焚烧等污染问题,促进空气质量明显改善。”
随即,省政府印发《吉林省落实打赢蓝天保卫战三年行动计划实施方案》,明确突出抓好重点区域、重点时段、重点领域大气污染治理,大力调整优化产业结构、能源结构、运输结构和用地结构,推动空气质量持续改善。
全省上下一心,不断前行。
今年1月至9月,全省地级以上城市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例达到88.05%,同比增加4.74个百分点,PM2.5平均浓度为31微克/立方米,同比下降16.2%。
一串串反映环境治理成效的数字,弥漫在清新空气中,化作蓝天白云,蕴藏在吉林绿色发展的版图里……
铁腕治霾——向秋冬季“霾凶”说不
在我省的大气污染治理中,秋冬季“雾霾”治理无疑是重中之重,而燃煤治理和秸秆禁烧则是重点中的难点。
摸准了“污染”脉门,因“病”施治,才能让天真正蓝起来。
10月15日,双辽市那木乡双城村和辽东街金良村的党支部书记王二臣和王奎被免职,原因是其管辖的村域出现秸秆焚烧火点。
今年,针对秸秆禁烧,我省出台了《吉林省2018年秋冬季秸秆禁烧工作方案》《吉林省秸秆禁烧区划定及管控规范(试行)》《吉林省秸秆禁烧量化责任追究办法》,确立了网格化监管、五级包保、秸秆离田、县级检查、市级巡查、省级督查、定期通报、预警约谈、联合执法、量化问责等10项禁烧工作机制,形成全链条管理。10月,卫星遥感共监测到全省15个热异常火点,经核实,其中4个为秸秆焚烧火点,较去年同期的774个大幅降低。
不仅如此,我省大力整治煤烟型污染。实行煤炭消费总量控制,印发了《吉林省煤炭消费总量控制规划》及工作方案,分解落实总量控制目标,严格控制高耗煤项目建设。组织开展燃煤锅炉达标整治专项行动,对全省1101台20蒸吨以上非电燃煤锅炉进行全面整治,截至10月底,已整治1028台,完成率达到93.4%。不仅如此,深入推进燃煤小锅炉淘汰,将淘汰范围扩大至县级城市建成区,累计淘汰县级城市建成区燃煤小锅炉318台;退出煤炭产能215万吨,取缔2家“地条钢”企业,过剩产能行业新增产能项目实现零受理。
科学治霾——保卫蓝天吉林一直在努力
实地督导、奖惩考核,机制保障……“雾霾”在白山松水间被一微克一微克地“抠”出来。
秸秆露天焚烧,开创“两区管理”模式。将秸秆禁烧工作划分禁烧区和限烧区,进一步提升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制定错峰启炉方案,合理调控供热运行时间,采用隔时分批起炉方式,防止集中起炉造成大气污染;
实施重点行业错峰生产,所有水泥熟料生产线要于2018年11月1日至2019年3月31日期间全面停产,最大限度减少能源消耗和污染物排放,为冬季燃煤供热腾出容量;
进一步明确了重污染天气控制目标和黄色、橙色、红色预警期大气主要污染物减排比例要求,组织各地制定完善应急减排项目清单和“一厂一策”应急响应方案,打通应急管控措施的最后一公里。
环境就是民生,蓝天就是幸福。
接下来,我省的蓝天保卫战还将有哪些“大招”,请拭目以待!(记者刘姗姗 吕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