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人工智能人才全国缺口上百万 重庆如何破局
人工智能人才全国缺口上百万 我市如何破局AI“人才荒”?
日前,来自重庆的中科云从科技在语音识别技术上取得重大突破,在全球最大的开源语音识别数据集Librispeech上刷新了世界纪录,错词率降到了2.97%,超过阿里、百度、约翰霍普金斯大学等企业及高校原先的纪录。
来自市经信委数据显示,2020年重庆智能产业可达7500亿元。不过与产业蓬勃发展相对应的是,人工智能产业的人才稀缺日益显现。如何挖掘人才,打通瓶颈已经成为本土企业面临的问题。
现状
人工智能人才缺口巨大
刚刚从重庆邮电大学毕业的赵文(化名),如今已经拿到了一份令人艳羡的收入,每个月基本工资已超万元,还不算福利补贴以及公司承诺的未来的股份期权。
一年前,即将硕士研究生毕业的赵文还在为自己未来从事的发展方向而犹豫,如今他已经坚定要在人工智能领域“扎根”。
谈到计算机专业的同学,赵文说:“只要是涉及数据挖掘、自然语言处理、机器学习、计算机视觉、智能推荐等领域,并且技术过关,今年工作随便找,工资也高,年薪在三四十万元的大有人在。甚至有的公司,新进员工薪酬比之前的学长还高。”
实际上,伴随着人工智能的火爆,企业对人才的需求巨大。作为国内人工智能领域的独角兽,重庆中科云从科技感受到人工智能领域高端人才的争夺越发激烈。
云从科技相关负责人向本报记者介绍:“近两年,人工智能类人才的供需是不平衡的,原因在于早期人才积累、沉淀较少,人工智能等新兴行业在高校内部设置专业并不多。2015年开始,人工智能领域变得火爆,多家企业相继涌进,企业人才竞争越发激烈。也是从那时,薪金变化一年上一个台阶,应届毕业生月薪都是一万元起,如果是算法工程师,年薪开出几十万到近百万元并不鲜见。”
“目前,全世界拥有约25万名人工智能的专业人才,其中美国占三分之二。据初步估计,我国每年人工智能人才缺口在100万左右。”湖南工业大学计算机学院副院长朱文球表示。
在业内人士看来,人工智能领域,人才需求量呈几何式增长,人才储备主要由关联度较高的行业跨界而来。“目前,人工智能在中国尚处于初期阶段,企业在招聘时对人才的工作经验会视情况放低要求,也会以高薪争夺专业人才。”
前不久,腾讯研究院和BOSS直聘联合发布《全球人工智能人才白皮书》(以下简称《白皮书》)显示,全球AI领域人才约30万,而市场需求在百万量级。全球每年毕业于AI领域的高校学生约2万人,远远不能满足市场对人才的需求。
根据智联全站大数据,2017年Q3人工智能人才需求量相较2016年Q1增长了179%,是2016年Q1人才需求量的近3倍。
国内科技巨头高薪留人
高科技巨头们都在争相豪赌人工智能技术,几乎所有的大型科技公司都有人工智能项目,他们愿意支付高昂的薪资留住人才。
“典型的人工智能的专业人才,甚至包括刚从学校毕业,取得了硕士或者博士学位的毕业生,以及那些即使是本科但有过几年的相关经验,都可以获得数十万年薪或者公司股票。”重庆一家猎头公司负责人告诉记者。
来自《白皮书》的数据显示,过去3年中,AI相关岗位平均招聘薪资正以每年近8%的速度增长。到2017年,人工智能岗位平均招聘薪资已达2.58万元,远高于一般技术类岗位。从薪资分布上看,近八成岗位招聘薪资超过2万元,五成职位招聘薪资突破3万元,还有1.9%的企业更是开出5万元以上月薪吸引顶级人才,而标注的月薪还只是薪酬福利的一部分。
“我们注意到,BAT等企业几乎50%人工智能岗位的职位描述上会提到为员工提供股票期权,部分巨头更是会将解决户口作为吸引牛人的重要手段。可以说,为争抢优秀人才倾其所有已成为所有AI公司正在做的同一件事情。”智联招聘相关负责人介绍。
除了高薪留人外,为了挖掘人才,国内科技巨头企业也开始人工智能人才布局,早在2014年,阿里就成立了AI研究机构iDST募集全球顶级科研人才。2017年,阿里宣布启动“NASA”计划,在未来20年组建独立研发部门,建立新的机制体制,储备核心科技;百度与西安交通大学共建大数据创新人才平台、开设人工智能班,2017年,百度与中国科学院大学共同签署“百度-中国科学院大学战略合作框架协议”,在人工智能等多个科研领域展开合作,合作形式包括科学研究、人才培养、资源共享等方面。
就在上周,重庆云丛科技与重庆邮电大学签署协议,共同打造“机器视觉智能联合研究院”。双方将依托联合实验室,在“工业互联网与工业视觉”、“智能驾驶”等领域开展科研合作、创新人才培养和教学实践活动,以及产学研合作示范基地。
困局
重庆AI高端人才稀缺
近年来,重庆着眼本地资源,牢牢把握智能化带来的历史性机遇,积极布局人工智能、集成电路、云计算、大数据和物联网等产业,抢占智能产业未来发展的制高点。市经信委相关人士介绍,目前重庆人工智能产业正处于加速发展的黄金阶段,在中科云丛、凯泽科技等骨干企业的带动下,我市依托两江新区、南岸区、永川区等产业集聚区,围绕基础技术、人工智能硬件和应用等三大核心环节,加快基于人工智能的计算机视听觉、生物特征识别、新型人机交互、智能决策控制、计算机深度学习等应用技术研发和产业化。
随着《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规划》的发布,人工智能逐步由科技研究走向行业应用,成为我市经济发展的新动力。来自市经信委数据显示,目前全市共有智能产业相关企业3000户左右,其中规模以上企业约有900户。
不过,由于企业对于人工智能人才的招聘门槛相对较高,硕士甚至成为最低门槛。目前来看,在人工智能领域,重庆高端人才比较稀缺。
来自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西部分院完成的《重庆市智能产业发展研究报告》显示,2016年,全市规模工业企业关键工序数控化率达43%,高于全国平均9.7百分点,长安汽车、红江机械先后入选国家智能制造试点示范企业。随着智能制造水平的大幅提升,我市相关人才需求正在加大。
就在前不久,云从科技宣布完成B+轮融资,估值超过200亿元。作为国内致力于运用计算机视觉、大数据等技术打造人与行业交互入口的人工智能头部公司,云从高速发展的业务也受制于人才稀缺的困惑。
“目前公司在算法、大数据等领域很缺人,我们的高端人才大多是从苹果、微软等美国公司引入的。目前公司技术团队已经有700多人,但依然人员不足,还需要大量的算法工程师和技术开发人员。”云从科技相关负责人坦言。
实际上,与云从科技一样面临人才紧缺的不止一家。重庆汉莎科技是一家从事互联网建设和多媒体应用的科技公司,创始人邓辉表示,公司从今年开始准备在AI领域布局,但是算法工程师等核心人才很难找,他为此想了很多办法,最后只能暂时放弃这一想法。
重庆人工智能协会相关人士表示,在培育人才方面,我市人才的培养主要是依靠高校,但是本地高校智能产业学科实力较弱,培养人才的总量不足。
《报告》也显示,目前我市人才引进激励不足,仅有《重庆市引进高层次人才若干优惠政策规定》和《引进海内外英才“鸿雁计划”实施办法》两项市级引才政策,出台以来共引进约800人,其中,智能产业领域的仅有80多人,在紧缺实用人才方面,目前尚无专门的引才政策。
“虽然我市在数据积累和传统产业基础上有一定的优势,但相对于北京、上海等地,整体上的人才储备、水平还比较落后。”重庆人工智能协会负责人表示,人工智能是一个包括计算机、物理等多学科理论交叉的集合体。“无论是研究开发领域,还是应用落地领域,人工智能各个环节对人才的需求有增无减,这将成为制约我市人工智能发展的重要因素。”
破局
“科教+产教”融合培养人才
前不久,我市印发的《以大数据智能化为引领的创新驱动发展战略行动计划(2018—2020年)》(以下简称《行动计划》)提出,到2020年,重庆大数据智能化创新驱动引领发展作用将显著提升,智能产业体系基本建成,大数据智能化应用更加广泛深入,基本建成国家重要的智能产业基地和全国一流的大数据智能化应用示范之城,打造“数字经济”先行示范区。
面对人工智能行业遭遇人才短缺、师资力量有限等瓶颈,增量人才培养的动作已经悄然开展。去年以来,一批以人工智能为代表的高新技术专业在高校间开启了一波兴建潮。2018年2月重庆邮电大学科大讯飞人工智能学院正式挂牌成立。目前,学院有“智能科学与技术”“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两个本科专业,在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一级学科学位点下设人工智能研究方向,2018年已招收人工智能领域硕士研究生135人、本科生新生300余人。
重庆人工智能协会相关负责人表示,在产业快速发展阶段,光靠高端人才带动、高校长时间的学科培养,难以适应巨大的人才需求。高校和企业之间的产学研合作需要进一步加强,政府也要鼓励培训机构和企业紧密开展培训,促进人工智能成果转化和人才培养。“可以鼓励企业与重庆大学、重庆邮电大学等高校以及科研机构,通过再教育深造、委托培养、定期培训等方式,加快形成联合培养体系。在此基础上,提前布局引领未来技术和产业发展的智能类新工科专业,完善智能专业课程模块。”
重庆商报-上游财经记者 孙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