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西安产业结构规划图
高新区创业咖啡街区
秦岭风光
浐灞美景
建设中的西安奥林匹克体育中心
市民参观西安市规划馆
沣东自贸产业园
古城墙和护城河
钟楼盘道
渭北工业区鸟瞰
开栏语
从长安走来 新西安再出发
一座古城就是一部活的历史。
古之长安,写不尽的开放与包容。2100多年前,这里是汉代张骞出使的起点,从此“商旅继往”“使者相望于道”,古老的中国与世界首次相连;1300年前,这里是丝路贸易的起点,西市内 220多个行业商贸西至罗马,东达高丽,成为当时世界上最发达的贸易和交流中心……正如新华社纪录片《从长安出发》里所述,一条丝绸之路将当时最耀眼璀璨的文明串联起来,开启了改变世界的文明交流史,也积淀了中华传统文化特质中的开放包容、兼容并蓄。
今之西安,说不完的开拓与进取。一个城市只有紧跟国家发展脉搏,与时代主旋律共振,才能实现腾飞。新时代的西安,在建设“一带一路”的历史契机中重新出发,站在中国向西开放的最前沿,肩负着对标建设大西安、带动大关中、引领大西北、辐射亚欧非的重大使命,在建设国家中心城市和国际化大都市新征程上,不断开拓进取,砥砺前行。
初心如磐,使命如山。从长安一路走来,历经沧桑巨变、跌宕沉浮的千年古都,渴望向世界展示开放包容的气质,传递亲诚惠容、和美和谐、共享成果的心声,让古长安在新时代绽放,让新西安在新时代腾飞。
新西安展示着城市新形象。都说“千年中国历史看西安”,秦的气度,汉的风采,唐的锦绣,凝固在如诗的建筑中,流淌在如歌的岁月里,这是承载着厚重历史的西安;秦岭昂首、泾渭波澜、灞柳长歌、曲江情缘,掬一城山水绿了人间,这是书写着诗意宜居的西安;实施“硬科技+”“军民融合+”“互联网+”“高校+”“创业平台+”等战略,打造创新创业之都、全球硬科技之都、世界文化之都、世界旅游时尚之都、国际生态智慧宜居之都,这是新时代敢于创新创优,兼具传统与现代、古老与新兴、淳朴与时尚的新西安。
新西安塑造着城市新气质。独特的气质可以让城市走得更远。礼让斑马线、文明车让人,小小的举动展示着城市文明与秩序;“三大革命”深入推进、户籍门槛不断放宽、人才新政日臻完善,提升着营商环境,书写着开放与包容;鼓励创新创业,深入推进供给侧改革,展示着城市自我革新的勇气和胸怀,为城市注入可持续发展的不竭动力。
从长安走来,新西安再出发。即日起,本报推出“这里是大西安”大型系列报道,全面展示大西安开放包容、追赶超越的精神风貌和建设国家中心城市、国际化大都市的城市新形象,带您从千年历史文明的寻根溯源中感悟大西安,从构建开放新格局、发展新高地,谋求新跨越、创造新辉煌,实现追赶超越的新实践中读懂大西安。
记者从市规划局了解到,我市完成的《大西安2050空间发展战略规划》,首次明确了大西安的格局和体量,在以西安、咸阳、渭南、杨凌、西咸新区为主体的约1.76万平方公里规划范围内,实施“北跨、南控、西进、东拓、中优”空间战略,促进大西安与周边城市协同发展,共同打造国家一级城市群。
为落实大西安发展战略,实现建设国家中心城市的近期目标,我市将通过规划一批产业特色新城、塑造一批历史文化特色街区、打造一批现代时尚街区、落定一批城市重大项目、建设一批生态绿地公园、推动全域美丽乡村建设六个方面重点推进。
2050年的大西安,将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城市,经济和科技实力大幅跃升,跻身创新型城市前列,文明程度达到新的高度,城乡区域发展差距和居民生活水平差距显著缩小,人民权利得到充分保障,公共服务均等化基本实现,生态环境根本好转,最终实现历史文明与现代文明和谐、城市文明与生态文明和谐,长治久安的社会和谐,将大西安建设成为品质之城、特色之城、世界之城。
1
北跨
主要为构筑格局
实现跨渭河发展,打造渭河世界级滨水景观带,依托工业大走廊,推进富阎一体化,形成大西安发展的强劲驱动力。重点通过富阎板块、渭北工业组团、西咸空港组团的发展,加快大西安北部“工业增长极”建设,使渭北区域成为工业新重镇、城市新组团。
2
南控
主要为深化管控
通过划定秦岭生态控制线,优先生态保育,严控开发建设。使秦岭北麓成为绿色经济带、旅游休闲带、生态大屏障和大西安城市后花园。
3
西进
主要为强化融合
对标雄安新区,建好西咸新区,推进西咸一体化,统筹城乡发展,拓展城市发展腹地,使大西安进入“双子城”时代。重点通过发展西咸新区、咸阳城区及杨凌区三大核心区域,加快大西安西部特色产业建设,推动大西安融合发展。
4
东拓
主要为拓展功能
依托大西安东轴线,以全运会、自贸区、“一带一路”峰会会址等大项目带动,使东部区域成为开放新高地、国际化大通道、服务业增长极,面向世界的时尚新窗口。重点通过大西安新中心、临潼文化旅游度假中心、临渭现代服务中心的打造,辐射带动整个东部区域发展,加快大西安新兴功能的拓展。
5
中优
主要为中心城区提升优化
凸显核心区九宫格局,延续城市肌理,传承文化脉络,完善基础设施及公共服务设施,促进城市有机更新和品质提升。 重点通过实施城市有机更新,疏解人口、降低密度、推进产业转型,加快中心城区优化提升,彰显千年古都底蕴,建设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标识地。
文/记者 朱雪娇 图/记者 李明 杨力 冯炜 王旭东 雷伟东
本版图片均为资料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