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报道:又一研究员猝亡 年仅36岁 基金从业10年 刚入券商3个月

   2018-11-12 腾讯网1230
核心提示:原标题:又一研究员猝亡 年仅36岁 基金从业10年 刚入券商3个月中国基金报记者朗月行一位行业研究员近日在家中猝亡,年仅36岁,令

原标题:又一研究员猝亡 年仅36岁 基金从业10年 刚入券商3个月

中国基金报记者朗月行

一位行业研究员近日在家中猝亡,年仅36岁,令人惋惜。

近日有消息称:长信基金一位82年的地产研究员猝然去世。年仅36岁。周五晚上九点,他回家以后告诉太太,自己很累。太太8点醒来,发现身体已凉,送去急救,已经回填乏力。四十分钟后,医生宣布他疑似心卒或者脑卒死。

经记者核实,这名研究员目前就职于浙商证券,他拥有硕士学历,今年8月才刚入职浙商证券。

他此前曾在长信基金、金元惠理基金工作过。他做过IT、银行、地产行业研究员,调研过不少相关上市公司,在这些上市公司的调研中留下了自己的身影。

他的离去让那些曾经与他共识过的同事们哀叹不已。他的一位前同事非常难受地向记者表示,他就这么走了,太遗憾了。

他爱读书、爱思考,此前他写过一篇很专业的读书笔记,读的书是专业类书籍《2006-2010下一个大泡泡》。

这份读书心得写的非常专业而深入,在总结处,他对此书得出的三个总结性观点,更让人唏嘘不已。

他看待人口、技术周期对经济长周期的影响:

在我个人看来,人口周期可预测性是比较强的,而技术周期的预测相对困难,而且技术周期的渗透率提升曲线并不会像教科书那么标准。长期来看,技术进步经常是超预期的。确切来说,我个人认为新技术的出现速度是超预期的,近代科幻小说中的场景很多都已经成为了现实;但是,具体到某一项技术,渗透率提升往往慢于预期,因为人类的财富分布是金字塔形的,最富有的人占比是很低的,新技术在最初阶段穷人是消费不起的,只有在生产成本大幅降低后,渗透率才能快速上升。

他看待经济预测偏差:

我个人看来,我们不能没有体系,否则投资就只是乱碰运气;但是也不能迷信体系,因为一个预测体系只是对复杂世界的一个简化模型,并不能代替世界本身;所以理想的体系要能够与时俱进。

最后一点,也是最让人唏嘘不已的是,他在文章的最后写道:

从超长周期中的人口变迁来看,我们生在一个好时代。

所以要保持乐观,努力工作,好好享受时代给我们的红利,方能不负此生。

从这篇读书笔记的内容就可以看出他的专业与乐观,而这乐观更让人心疼不已。

基金行业是高强度高压力的行业,但它又如此诱人而美好,引得无数热爱投资研究的人全身心投入。祝福这位研究员在天堂安好。希望基金行业的投研小伙伴们在追逐梦想的同时也都健康而快乐。

 
举报收藏 0评论 0
更多>相关评论
暂时没有评论,来说点什么吧
更多>同类资讯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公益慈善栏目 赞助本站可以扫描支付  |  免费推广计划  |  全球资源网顾问团  |  帮助中心  |  企业文化  |  关于我们  |  全球信息中心  |  隐私政策  |  使用协议  |  版权隐私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网站留言  |  帮助中心
本站对所有发布的信息不承担任何责任,用户应决定是否采用并承担风险。全息元宇宙联合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