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国内 » 全国各地资讯 » 贵州 » 正文

全球报道:六盘水市木果镇:变“废”为宝打造食用菌产业链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18-11-13  来源:人民网
核心提示:原标题:变“废”为宝打造食用菌产业链“目前已经过了采摘期,我们正为来年扩大规模做准备。”11月3日,在六盘水市木果镇食用菌生
原标题:变“废”为宝打造食用菌产业链

“目前已经过了采摘期,我们正为来年扩大规模做准备。”11月3日,在六盘水市木果镇食用菌生产基地里,机械轰鸣,两名工人正将废木料粉碎成“木面”,用于制作菌棒。“每天能生产20吨左右,可加工十几万个菌棒。”

位于云贵高原腹地、乌蒙山东侧的崇山峻岭之中的木果镇,是六盘水的极贫乡镇之一。过去,这里的村民主要种植包谷和洋芋,收入单一。

近年来,随着植树造林、退耕还林、封山育林等生态工程的实施,森林面积已占了木果镇国土面积的近三分之二,当地政府也从气候、生态等优势入手,引导农民发展食用菌产业,打好打赢脱贫攻坚战。

通过政府引导、企业主推、农户参与,木果镇积极引进菌种培育及菌菇深加工项目,2017年建设年产量2000万棒的食用菌加工基地。今年,一期240个养菌种菌大棚投产,建成冷库1个。截至10月24日,共产出香菇150余吨,销往四川、云南等地,销售额达130余万元。

加工基地采用“公司+合作社+农户”模式,打造出“菌种培育→鲜菇生产→菌菇深加工→线上线下传媒营销→蘑菇主题特色农业小镇”的全产业体系。并与中科院、贵州省农科院、云南大学等科研院校展开技术合作。

朱家祥是参与种植菌菇的贫困户,他在基地从事菌菇采摘、为菌棒注水的工作,每天工资有100元。他的妻子王天凤在基地加工厂工作,每月有2000多元收入。“两人每月有接近6000元的工资,脱贫不是问题。”朱家祥说。

为让群众共享发展成果,在项目实施中,木果镇明确企业、合作社、村集体、农民在产业链、利益链中的环节和份额。通过菌包生产、劳动务工、供棚种菌等渠道连结农户,农户将土地按照每亩每年400元价格流转入股基地,并按照5年一个阶段实行20%的递增,合同期限10年。该村200亩土地入股该项目,已支付土地分红8万元,涉及农户46户,其中贫困户10户。

丰产期时,该基地每天有近百名工人务工,稳定的收入让群众生活得到了改善。部分村民在学到技术后还承包了大棚,收入相当可观。村民罗强军今年7月份承包了27个大棚,每个大棚能产出菌菇3000斤左右。看到效益好,罗强军又承包了13个大棚,目前已实现产值60多万元。

“根据基地食用菌种植规模,每年平均需消耗树枝3万吨,农户可将房前屋后及田地内的废弃树枝售卖给菌包加工基地。按废弃树枝每吨450元的回收价计算,每户每年可增收3500元,预计可带动3000户,实现经济与生态效益双赢。”基地相关负责人表示,食用菌项目变废为宝,达到了发展生态循环产业的目的。

“按照计划,明年该基地的食用菌大棚将扩大到500个,实现年产500万个菌棒。”木果镇党委书记周鹏说,今年4月以来,村民共从食用菌基地领取了37万元劳务费。除食用菌种植之外,木果镇还带动群众种植丹参、瞿麦等中药材4000多亩,参与农户达200户。(谢勇勇)

(责编:陈晶晶、陈康清)
免责声明:本文若有侵权,请联系我,立刻删去!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全球资源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 资讯搜索 ]  [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