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书写凉都公路建设新篇章
2018年是川藏公路通车64周年及六盘水建市40周年,11月9日,对于贵州省水城公路管理局的工作人员来说,是个不同寻常的日子,一场以“缅怀先辈,继承意志敢担当”为主题的纪念活动让他们很是振奋。
“二呀嘛二郎山,哪怕你高万丈,要把那公路修到那西藏……”
川藏公路是百废待兴的新中国倾尽全力建设的重点工程,被誉为世界公路史上的一个奇迹。
在水城公路管理局就有10余名参与川藏公路修建的老同志,在川藏公路通车后,这支英雄的筑路部队没有停歇脚步,有的来到贵州支援公路建设,在六枝、水城等公路建设岗位上一干就是几十年,继续创造属于他们的价值。
2412公里的川藏公路穿越二郎山等14座大山脉,横跨岷江,大渡河等众多江河,横穿龙门山、澜沧江等8条大断裂带,这条筑路史上就有开山工刘天海的身影。
那时19岁的刘天海和工友每天靠着一根绳索游走在悬崖峭壁之间,用钢钎和铁锤一锤一锤地打炮眼,打完炮眼还要背运、填装炸药,最多的一次刘天海装了12箱300公斤炸药。
雪山空气稀薄,刘天海常在抬石头的时候流鼻血,不仅要克服高原反应,晚上睡觉还要警惕雪崩和匪患,“每一顿饭能吃上七八个馒头就无比幸福。”85岁的刘天海说。
19岁的青春属于川藏公路,25岁的热血壮志献给贵州公路。1958年刘天海随队支援贵州交通建设,先后参加册三公路(现S312荔八公路)的建设、贵烟公路改造工程、担任镇宁公路养护段、六枝公路养护段的工作直至退休。
经历过西藏的风霜雪雨,穿越过贵州的崇山峻岭,老一辈筑路人的一生似一个时代的教科书,不仅是公路人的参考和启迪,也成为家风家训的传承。
劳模、表彰、五好干部、先进职工之家、四化建设标兵……
在徐昌帜的工作生涯中,荣誉的桂冠由荆棘编织而成。作为一名川藏公路的筑路人,他出色地完成使命,在调入水城总段任工会主席后,他依然一丝不苟。儿子徐勇踏着父亲查路的脚印也投身到水城公路管理局盘县公路管理北段工作。
“去了盘县要认认真真工作,找个媳妇把家安在那里,安安心心在那里工作”。徐勇谨记父亲的嘱咐踏踏实实在基层干,他明白父亲有功劳,不能为父亲抹黑。其间母亲想让他回到身边,作为单位老领导的父亲从未开口调动他的工作。“父亲常在独处时候哼《歌唱二郎山》,他一生都光明磊落。”“堂堂正正做人、认认真真做事”的家训成为徐勇一生的恪守。
“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水城公路管理段工会主席肖英这样介绍父亲肖文斗。
肖文斗曾是康定公路工程局第二大队的主要技术负责人,出色地参与完成了川藏公路南线——国道318前期部分路段的桥、涵、隧的施工任务。1958年响应号召由重庆调到贵州省交通厅第二工程处第三工程队,负责全队的施工技术指导工作。期间参与完成册三公路、清平公路、贵开公路、青岩等公路新建、改建工程,1970年肖文斗又被调到新成立的水城公路养护总段(现贵州省水城公路管理局)工作,在公路事业上积累了丰富的实践经验和理论知识。
因为路,肖文斗错过了与母亲临终的告别;因为路,落下病根,在原本该享受安逸的岁月,肖文斗的胃被切除了三之二;也因为路,肖文斗的一生成为儿女受益终身的启蒙课。
“我们兄妹在各自的工作岗位上,都不敢有丝毫的松懈和怠慢。”肖英说,父亲长眠于他工作生活近40年的贵州,而今她替父亲见证川藏公路从当年的战略公路变成今天的最美景观路。“新时代的‘路二代’要为贵州通江达海的立体公路网络建设努力,不负韶光,初心不改。”
88岁高龄的黄寿康是川藏公路的筑路人,也是水城公路管理局的退休职工。而今,他的愿望再简单不过,“充满感激,健康地活下去,多看看祖国美好的明天。”
无数的筑路人在青春岁月里不遗余力,一床被褥,一个胸章,一副铁锹足以让他们投身到海拔4千米的雪域高原,在那个仿佛伸手就能碰触天际的地方,孕育出了经得起打磨的公路人精神。在水城公路管理局下辖的六枝公路管理段、盘县公路管理南段、盘县公路管理北段等5个基层单位,三代传承的公路人并不罕见。
公路是文明的延伸,也是大山精神的延伸,一条条路犹如生命之弦,拉近人与人、城与城的距离,奏响凉都发展的乐章。
他们接过父辈手中的接力棒,千里踏歌行,让水城公路管理局公路交通事业征程汇聚成为中国公路的一脉,在其管护的六盘水辖区,普通国、省干线及县乡公路13条,共计里程810.078公里,以四通八达的公路交通线连接着凉都与世界、城市与乡村的美丽脉络,也汇聚成凉都公路交通的历史,在践行公路人使命时,书写新时代公路建设的新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