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财经 » 数字货币 » 正文

全球报道:福建泉港碳九泄漏 官方将出台理赔方案 正解决厂居混杂难题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18-11-17  来源:腾讯网
核心提示:原标题:福建泉港碳九泄漏 官方将出台理赔方案 正解决厂居混杂难题11月13日,在碳九泄漏事件发生十天后,泉州市泉港区肖厝村海湾

原标题:福建泉港碳九泄漏 官方将出台理赔方案 正解决厂居混杂难题

11月13日,在碳九泄漏事件发生十天后,泉州市泉港区肖厝村海湾内的油污已渐渐消散,马达声轰鸣的海面上,被打捞起的暗黑色泡沫和穿梭往来的工作船,向人们诉说着那场突如其来的环境灾难。

这起被官方认定为安全生产责任事故的环境污染事件发生于11月4日凌晨,福建东港石油化工实业有限公司执行碳九装船作业时,码头连接海域软管处发生碳九泄漏,直接影响海域面积约0.6平方公里,致使约300亩网箱养殖区受损。

“会还大家一个真相和结果。”11月14日,泉港区相关官方人士就此对澎湃新闻(www.thepaper.cn)表示,在完成油污清理工作后,目前的重点为责任认定和赔偿损失,相关工作正在进行中。

上述官方人士表示,福建省海洋与渔业部门正调查渔排养殖户损失情况,泉港区地方政府按一个网格1000元标准,先期安排应急周转资金550万元,随着责任认定和事故调查工作的推进,将会有进一步的理赔方案出台。

11月12日的肖厝村海湾。 本文图片均为澎湃新闻记者 李珣 图

半夜泄漏

对于34岁的渔排养殖户肖明山而言,11月4日那个原本平静的夜晚裹挟着突兀和惊悚而来。

那一晚,肖明山为了照顾孩子没有住在渔排上。凌晨三点多,肖明山被呛鼻的异味熏醒,他起初以为是电器着火,随后又怀疑是邻近村子的化工厂排污,关上门后他再度睡去。

“我爸五点多下到渔排上看,给我打电话说整个村的渔排都沉了一大半。”说起那晚的事情,肖明山的嗓音略带沙哑。

匆忙穿上衣服,肖明山驾上小船来到渔排上,发现海面已被涂上了层层黄褐色的油污,年逾六旬的父亲正弯着腰,用水瓢和桶把油污推走。

“我马上打环保局电话,对方说已经接到举报,正安排人员赶过来。”肖明山说。

肖明山家的68个网箱中,已有三分之一网箱的泡沫被油污腐蚀,看着沉入水中的渔排,肖明山当时拿起高压水枪对着油污冲刷,不久后他才发现这种油污呛眼睛。

天渐渐亮了,现场交织着哭喊声和马达声,很多渔民都在抢救自家的渔排。

肖明山一直在渔排上忙活到11月4日中午,“我中午十二点才知道是‘碳九’,当时不知道有什么危害,我老婆上网一查说有毒,让我赶紧上来。”

上岸站定后,肖明山才发现,自己的眼睛鼻子都有些难受,年迈的父亲还感到头疼,“父亲担心渔排一直不肯去医院”。

11月14日的肖厝村海湾内的渔排。

肖明山的叔母肖萍在肖厝村上经营着一家海鲜馆。与肖明山相比,肖萍的身体反应更大,在半夜被碳九散发的味道熏醒后,肖萍便再也无法安睡。

坚持到了上午9时,感到喉咙痛和头晕的肖萍被儿子肖明川搀扶着去了家旁边的诊所,随后被诊所建议转到泉港医院医治,而肖明川在此时才知道是东港石化出事了。

“要吃十来天的药,不吃就头晕。”肖萍对澎湃新闻说,事发后自己除了身体不适外,更为自家海鲜馆惨淡的生意而焦虑,自碳九泄漏事件发生后,平日人来人往的海鲜馆便再无一单生意。

而在肖萍与不适和焦虑相伴的这些天,肖明山与父亲则继续拯救自家的渔排,他们和政府人员一道用吸油毡在海上吸取油污,一直到11月7日。

来自官方的几则通报更为宏观的勾勒出这起灾难的轮廓。

福建省生态环境厅于11月8日发布消息称,11月3日16时左右,“天桐1”号油轮靠泊东港石化公司码头;19时20分左右,开始从东港石化码头输油管道进行工业用裂解碳九的装船作业;11月4日0时51分,输油管出现跳管现象;凌晨1时13分,东港石化码头作业人员发现装船过程中发生工业用裂解碳九化学品泄漏。

泉州市泉港区政府11月14日通报称,泉州市初步认定,该事件为一起安全生产责任事故引发的环境污染事件,直接影响海域面积约0.6平方公里,约300亩网箱养殖区受损。

通报表示,至14日17时,事发海域已累计完成渔排油污清理6615格(总计6713格,其中有98格未受污染)。至此,吸附在渔排上的油污清理任务已全部完成。

而前往医院医治的肖萍也并非孤例。上述官方通报称,事故发生后,共有53名疑似接触碳九的患者陆续到泉港区医院就诊,其中11人住院留观。至14日17时,住院留观的患者还剩下2名。

但对于肖明山、肖萍而言,这场灾难的影响还远未结束。

11月14日,应急抢险人员在肖厝村渔排附近转移被腐蚀的泡沫。

赔偿认定

11月14日,晴空之下,肖厝村海湾内,很多渔民正在自家的渔排上更换受损的泡沫,清理网箱。

一位正在渔排上忙碌的村民向澎湃新闻展示了自己枯槁的双手,他身旁的水桶内仍有此前被舀起的黄色碳九油污,黏稠如油漆状的油污散发出刺激性味道。

11月14日,肖厝村渔排上的渔民向记者展示水桶内残留的碳九油污。

“网箱里的鱼大部分还在,但是卖不出去了,希望东港石化能回购这些鱼。”上述村民对澎湃新闻说,自己打理着上百个网箱,损失估计有三百万元,眼下最着急的是如何补偿巨大的经济损失。

肖明山养殖着红古鱼、鲈鱼等,他估算自家的直接损失为十多万元,加上卖不出去的鱼的价值,总体损失超过百万。他认为自己损失在肖厝村上百户养殖户中还仅为中等水平。

自记事起,海面上飘荡的渔排便与肖明山的记忆相连,从父亲到自己,经营渔排的历史已有28年之久。

大海给予了这个闽南渔村丰厚的馈赠。人多地少的肖厝村几无耕地,8000多名村民们世代靠海吃海,除了经营渔排养殖外,其他村民们或成为海产品经销商,或经营海鲜馆。

11月14日,渔民们正在修复受损的渔排。

包括肖明山在内的众多村民经营渔排的历史都有数十年之久,渔排的生产周期通常长达两到四年,从开渔期到年底,每月的鱼饲料费用常需一二十万元。优良的海鲜品质吸引着众多泉州、厦门、莆田等外地食客。

但自碳九泄漏事件后,没有人敢买肖厝村的海产品了。

肖萍告诉澎湃新闻,往常自己的海鲜馆每天要忙碌到午夜才会收摊,每月有一二十万元的收入,但11月4号之后便一单生意也没有了。

澎湃新闻在肖厝村走访发现,海鲜馆基本都已暂停营业,村子内显出一股萧瑟气息,村民们连日来聚集在紧邻渔排的肖厝村防汛渡船码头,反映索赔诉求。

“会还大家一个真相和结果。”11月14日,泉港区相关官方人士就此对澎湃新闻表示,在油污基本清理完成后,此事目前的重点为责任认定和赔偿损失。

上述官方人士对澎湃新闻说,目前环境部华南环境科学研究所正开展东港石化碳九泄漏事件生态环境影响评价工作,泉州市政府成立了由市安监局、公安局、环保局、湄洲湾港口管理局、总工会、监察委、检察院等单位组成的事故调查组。

针对事故调查进展的询问,上述官方人士表示由于调查还在进行中,具体信息暂不便透露。

而在损失赔偿方面,上述官方人士表示,福建省海洋与渔业部门正调查渔排养殖户损失情况,泉港区地方政府按一个网格1000元标准,先期安排应急周转资金550万元,随着责任认定和事故调查工作的推进,将会有进一步的理赔方案出台。

对此,肖明山对澎湃新闻说,11月13日福建省海洋与渔业部门已经联系他开展生产损失调查,但除了眼前的损失外,他更担心肖厝村海鲜的优良声誉就此受损。

人多地少的肖厝村,可见远处的渔排和化工厂。

刑拘7人

肖厝村村民经营渔排的海域向南两百米,便是此次发生碳九泄漏事件的东港石化码头,与之仅一街之隔的事故责任方东港石油化工实业有限公司如今一片沉寂。

在事故发生后的11月4日,一份盖有东港石化公司公章的承诺书在社交媒体上流传,承诺书中称,东港石化对碳九泄漏事件给肖厝村造成的严重影响表示歉意,并将严格依照最终事故调查报告,承担其责任范围内的所有损失赔偿义务。

但自此之后,东港石化公司便再无更多声音。

11月12日,澎湃新闻记者试图进入厂区采访未果。泉港区相关官方人士对澎湃新闻说,上述东港石化承诺书属实,目前东港石化已经停工。

据泉港区政府11月14日通报,公安部门以涉嫌“重大责任事故罪”刑事拘留3名东港石化公司人员、4名“天桐1号”油轮人员。

一位泉港区官方人士对澎湃新闻表示,东港石化实际上是今年刚获批经营碳九业务,其个人认为此事暴露出企业在安全管理上存在漏洞。

泉港石化工业园区管委会相关负责人对澎湃新闻说,东港石化为码头仓储企业,碳九业务是根据市场需要布局的,企业根据安全和环保要求进行申报并获得了资质。

“化工产业是可控的,环保、安监措施到位是可以发展的,但该管理不管理,该投入不投入,就会产生问题。”泉港石化工业园区管委会相关负责人说。

据福建省生态环境厅11月10日通报,此次泄漏的物质为工业裂解碳九,急性毒性与汽油相当,对人体皮肤、眼睛和呼吸道具有刺激性,如果长期或反复的皮肤接触,接触部位会发红、肿胀,但短时间接触对人体一般伤害不大。

国家城市环境污染控制技术研究中心研究员彭应登就此评述称,裂解碳九挥发在空气中对人体的危害不是太严重。裂解碳九污染通过水产品的累积后具有一定的食物链毒性,人误食后会产生一定不适,在正常的水文条件下,近海污染的影响应该会持续至少1到2个月。

对于肖明川、肖明山等村民而言,突然而至的碳九泄漏及其所带来的影响令人始料未及,其脑海中对化工厂相对模糊的认识变得具体起来。

“化工厂建了,以前都不懂,我们文化水平不高,没想到这次有这么大污染。”肖明山对澎湃新闻说。

前述泉港石化工业园区管委会负责人就此对澎湃新闻表示,石化工业园有严格的准入制度,“如果是落后产能,国家限制和禁止目录中的项目,我们不会让这样的企业进入。”

对于外界质疑的化工厂污染直排情况,上述负责人对澎湃新闻说:“不可能存在直接排污的情况。如果污染严重的话,泉港水产品的质量肯定就不行了,还怎么养鲍鱼呢。”

搬迁计划

位于闽中南沿海的泉州市泉港区,地处湄洲湾南岸,水深港阔,不淤不冻。

天然条件良好的港湾为无数像肖明川一样的当地渔民带来了自然的馈赠,也为当地石化产业的发展提供了基础。

在肖明川等当地渔民的记忆中,三十年前的肖厝村周围都是片片水塘和耕地。

如今,站立在肖厝村古色古香的村口牌坊下,比邻而居的东港石化与之仅一街之隔,在泉港区东北角的石化产业聚集区,各种厂房、管道和居民区犬牙交错。

而伴随此次碳九泄漏事件,泉港当地正酝酿实施中的石化工业园区安全控制区搬迁工作也再度受到关注。

泉港石化工业园区管委会相关负责人向澎湃新闻介绍,泉港的工业化进程始于1989年福建炼油厂的建设,伴随250万吨炼油厂于1993年建成投产,福建终结了从外省买油的历史。

“因为这么一个炼油厂,才得到发展。泉港当时还是一个小渔村,是属于泉州市惠北县下辖的比较贫困的四个乡镇。”上述负责人对澎湃新闻说,炼油厂随后多次扩建并成为当地龙头企业,围绕其形成的大量下游企业成为一条产业链,石化工业逐步成为泉港地区的支柱产业。

泉港石化工业区是2007年9月福建省政府批准的湄洲湾石化基地先导区,并连续多年跻身“中国化工园区20强”。

泉港石化工业园区管委会相关上述负责人对澎湃新闻说,如今厂居混杂的境况便是快速工业化带来的遗留问题,“先有企业,后有园区,当时选址优先考虑企业落户,80年代的环保意识也没有那么足。”

据福建省政府批准实施的《(福建省湄洲湾石化基地发展规划修编(2011—2020))要求,石化基地规划边界外550米内将设置安全控制区,泉港区政府现已经对安全控制区区域内的房屋进行征迁,搬迁将采取逐步逐批的方式完成。

依据泉港区规划,到2020年,涉及17个行政村、5万多人的泉港石化安全控制区项目拆迁要全面完成。

肖厝村中生活在东港石化周围的部分村民也在搬迁之列。

多位需要搬迁的村民对澎湃新闻表示,现有补偿标准为一平方米2000多元现金加上1810元房票,由于村民们认为补偿不高,大多不愿搬迁。

“自己的地建自己的房子住着多舒服。我盖三层,一层开酒楼,二三层自己住。”肖明山家需要搬迁,但在他看来,搬迁之后除担忧现有谋生方式被改变之外,传统大家庭相处一室的宗族传统也将被打破。

对此,泉港官方人士对澎湃新闻表示,上述补偿标准实际上与泉港城区的商品房均价相当,村庄搬迁后的地块将规划为绿化用地,实施搬迁计划是产城融合发展理念的体现,对于村民反映的相关问题,将进一步研究解决。

上述官方人士表示,目前搬迁工作的首要困难便是资金缺口,所需的300亿资金全部为银行贷款,泉港依靠相对发达的石化产业每年上交超百亿的国税和海关税收,但地方财政仅有三十多亿,目前当地正向省市积极争取资金。

“搬迁做了一整套方案,有的移民小区就在海边。人社局也在做方案,将启动一些就业培训,提供各种岗位的信息。”泉港相关官方人士说。

伴随碳九泄漏事件的浊浪远去,这些混居于化工企业之间的闽南渔村,却将面对一个更长远的难题。


免责声明:本文若有侵权,请联系我,立刻删去!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全球资源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 资讯搜索 ]  [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