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两个孩子的爸爸,多年辛苦工作,一心只想给他们多存点钱。可是今天我发现,我错了,他们需要的,是一个爸爸。”今年8月份,武汉男子张文博(化名)被查出胃癌晚期,他在朋友圈发出的“生命的告诫”,让不少人感慨万千。随着生活节奏的加快,人们压力越来越大,不少人都已习惯于黑白颠倒、不规律进食……胃是消化系统中最容易受伤的器官,目前我国胃癌发病率居全球首位,就近20年统计数据来看,胃癌已逐渐呈现出年轻化趋势。
青年胃癌恶性程度高
进展程度更快
胆结石、胃溃疡这些病他都没放在眼里,直到今年6月,37岁的张文博被查出胃癌晚期。频繁出差、加班到凌晨、抽烟、喝酒……多年来,他辛苦工作,最拼的一次,他连续工作了70个小时。得知自己患胃癌后,他在朋友圈里告诫朋友:大家一定要关注健康,烟酒少碰、在家吃饭,现在年轻人也进入很危险的境地。
据山东省居民疾病与健康状况报告(2016),2016年山东省恶性肿瘤报告发病率为277.40/10万,胃癌居发病数的第二位,报告发病率为34.58/10万。据中国医科院2003-2013年中国胃癌发病率与死亡率分析研究显示,35岁以下的胃癌发病率呈上升趋势。
“我们医院从2013年至今,年收治胃癌总人次从一千多人上升至三千多人,其中,小于40岁的胃癌患者也从2013年的84人上升到2016年的309人,近两年有所下降。”山东省肿瘤医院内五科副主任医师肖军也感受到,以前胃癌患者以老年人居多,近十年来,年轻患者也逐渐多了起来。
36岁的程雨在北京经商,今年6月份,她开始出现上腹胀疼、食欲减退的症状,且反复持续了两三个月。“她在北京检查出自己胃癌晚期,然后来到我们医院治疗,来的时候已经多发转移了。”肖军说,她无家族史、不吸烟、不饮酒,虽说有幽门螺杆菌感染,平时经常感到压力大,生活也不规律,但是致癌病因并不明确。
“我为什么会得癌症?”这是很多癌症患者常问医生的一句话。济南市中心医院主任医师褚传莲表示,胃癌的发生是个多步骤演变、多因素影响进行性发展的过程。是人口学因素、生活饮食因素、遗传基因、感染因素和环境因素等相互作用的综合结果。“因此,高龄,胃癌患者的一级亲属(父亲、兄弟姐妹、子女),有慢性萎缩性胃炎、胃溃疡、胃息肉、恶性贫血等疾病,幽门螺杆菌感染,喜食腌制、熏烤食物,吸烟喝酒,压力大生活不规律的人是胃癌的高危人群。”
胃癌发病的年轻化趋势,威胁着青年人的健康。褚传莲说,青年人患胃癌的病理类型大多为恶性程度较高的印戒细胞癌或低分化腺癌,因此,与中老年胃癌不同的是,青年胃癌恶性程度更高,进展程度更快,且容易早期发生转移。
戒烟戒酒放松心情
打响“保胃战”
“如果能够在胃癌病变仅限于黏膜层时发现,5年的生存率可达到95%,但我国早期胃癌的诊断率还不到10%,胃癌患者的5年生存率不到20%。”山东大学第二医院消化内科主任郭建强说,因此,早期识别与诊断对于胃癌患者至关重要。但在这个“谈癌色变”的时代,很多人都认为癌症离自己很遥远,尤其是年轻人。
“35岁的王辉(化名)就是如此。他经常胃疼、烧心,拒绝做胃镜,对自己的身体很有信心,总以为自己是溃疡,没什么大问题。”郭建强说,半年后,王辉瘦了一大圈,实在受不了了才来做胃镜,结果已经是贲门癌晚期。所以想要在胃癌早期发现它,只有一个办法,那就是早期筛查。
胃镜检查是诊断胃癌的金标准。“很多人认为钡餐就能检查出胃癌,这是不对的。钡餐对食管和胃动力性疾病较有优势,对其他疾病的查出优势并不具备。而胃镜配合其他电子染色及放大技术能清晰地显示胃部病变。”褚传莲说。
那么在生活中如何预防胃癌呢?肖军建议,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少吃腌熏、腌渍类食物,戒烟戒酒、规律作息。郭建强强调,胃肠道是最能表达情绪的器官,长期处于紧张和压抑的情绪中,容易造成胃功能受损,导致慢性疾病。
相关链接
感染幽门螺杆菌莫小视 及时根治很重要
近年来,幽门螺杆菌与胃癌的关系逐渐引起关注。幽门螺杆菌感染与胃癌有共同的流行病学特点,胃癌高发区人群幽门螺杆菌感染率高,幽门螺杆菌抗体阳性人群发生胃癌的危险性高于阴性人群。1994年,WTO宣布幽门螺杆菌是人类胃癌的Ⅰ类致癌原。
“从炎症到癌症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其中经历萎缩性胃炎、肠息肉等癌前疾病以及肠型化生、异型增生这样的癌前病变。”济南市中心医院主任医师褚传莲表示,幽门螺杆菌感染是萎缩性胃炎的重要病因之一,如果能及时根除幽门螺杆菌,相当于及时阻断了一个重要的致癌因素。综合国内外专家共识,有下列情况之一者,必须根除治疗幽门螺杆菌。
胃炎伴明显黏膜异常,如胃黏膜糜烂、中-重度萎缩、中-重度肠化、不典型增生,对确定幽门螺杆菌阳性的慢性活动性胃炎与十二指肠炎患者可以采用根除幽门螺杆菌治疗。
褚传莲说,幽门螺杆菌的治疗过程并不复杂,只需服药。一般选用4种药物,服药14天为一个疗程。经过一个疗程治疗,90%以上感染者可根除。(陈玮 张如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