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 专班制 打通经络 八要素 织牢链网
修文县积极进行农村产业结构调整,目前该县猕猴桃种植面积达16.7万亩,盛产期可产果15万吨至20万吨。图为修文县猕猴桃科技园智能光电分选包装线。余岚 摄
今年2月召开的全省农村工作会议上,省委书记孙志刚郑重提出“来一场振兴农村经济的深刻的产业革命”,为我省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做好新时代“三农”工作指明了方向,为我省决战决胜脱贫攻坚吹响了冲锋号。
全省上下从“转变思想观念”、“转变产业发展方式”、“转变作风”上深入推进改革,用“八要素”的科学内涵指导产业发展。一年来,全省各地创新工作方式,大力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全面推进现代农业产业发展,取得骄人业绩。
数据显示,今年全省调减玉米785万亩,超计划57%完成调减任务,其中发展替代作物666万亩。全省五大扶贫产业规模不断扩大:全年蔬菜累计种植面积达1926万亩(次),茶园753万亩,生态家禽出栏16851万羽、禽蛋产量29万吨,食用菌种植规模17万亩(亿棒),中药材种植面积434万亩。
与此同时,我省大力开拓销售市场,依托东西部扶贫协作城市开设100余个分销窗口,推动贵州农产品成功进入驻京部队、上海高校等单位后勤供应体系,在东南亚开设7个境外分销中心,今年新增农产品订单200亿元以上。
突破传统发展观念
“专班”思维 开创推动产业发展工作新格局
农村产业革命首先是要推动干部群众思想观念上的革命,彻底摒弃不符合新时代发展要求的思想观念。要充分认识新时代农业农村经济发展的特点,推动农村产业结构实现脱胎换骨的变化。
这种转变,突出表现在我省以“专班”为代表的抓产业发展的全新工作方式上。
今年三月,施秉县成立了一个独特的机构——县产业发展专班,由一位县委副书记总负责,抽调了县商务局、农业局、市场监管、投促局、邮政局、供销社、教育局等单位的12名人员,由这个整合了各方力量的特殊“专班”,统一调度全县的农业产业生产经营事务。
施秉县产业发展专班成立不久,在商务厅“省绿色优质农产品促销专班”的指导下,承接了一笔向云南河口提供2000亩平头甘蓝蔬菜的供货订单。面对这一全新的规模化标准化蔬菜生产经营任务,专班发挥了重要作用:生产端,由专班生产组组长、县农业局局长罗扬先牵头,对接省农科院制定种植技术标准,培训合作社生产农户,指导标准化生产;销售端,则由专班销售组组长、工信商务局局长杨正荣牵头,组织人员到广州、深圳、桂林、邵阳、怀化、重庆、贵阳、遵义、铜仁等地考察市场。生产和销售的密切配合,使这批订单产品达到标准。结果收到了超过预期两倍以上的好效果。
“第一次做这种上万吨规模的标准化蔬菜生产经营,没想到就取得了这么好的成果,专班的效果真是太好了!”杨正荣感慨地对记者说。
这种专班工作制是我省转变产业发展观念的标志性重大举措。去年初,我省在顶层设计成立了4个工作专班,即:蔬菜种植专班、家禽养殖专班、绿色优质农产品促销专班、蔬菜保险专班。其中,蔬菜种植工作专班由省农委牵头,省发改委、省财政厅等10多家单位组成,专门负责蔬菜产业发展与扶贫工作。省绿色优质农产品促销专班由省商务厅牵头,省扶贫办、交通厅、教育局等多个部门的20多人组成,负责统筹协调促进全省农产品的产销对接工作等。随后,各市(州)和县(市、区)也根据自身情况成了相应的产业发展专班,从而在全省形成了一个完整的专班网络。这种全新的专班工作机制整合力量、协同推进,成为我省农业产业发展的主抓手。
转变产业发展方式
聚焦“市场” 按经济规律加快发展现代产业
要在“转变产业发展方式”上来一场革命,其核心就是要聚焦“市场”,要以市场为导向构筑产业链条,把我省大量优质农产品顺利输送到大城市、大市场。
今年,黔西县在对接大市场上进行了大胆尝试:一是依托广州花都区对口帮扶契机,在花都区建立了占地2300平米的“广州分销市场”,以此为基地扩展到广州市餐饮协会、广州盛佳超市等100多个销售终端。二是与深圳海吉星农批市场、广州江南市场达成对接,找到批发销售终端。三是与云南河口的越南贸易区成功对接,签订了2万吨蔬菜外销协议。四是依托河北千喜鹤集团公司,整合全县60余家农业专业合作社成立了“黔西县农业专业合作社联合会”,统一对接销售等等。这一系列“组合拳”,为黔西农产品开辟了广阔的销售市场,再以市场信号指挥基地生产,该县今年按市场需求种植了紫金土豆、芥菜700余亩,羊肚菌600余亩,南瓜近5万亩等。截至目前,全县黄粑、面条、刺梨饮料、辣椒酱、酱油、醋、菜油、茶叶、鸡蛋等农副产品销售总额逾4亿元,惠及全县29个乡镇(街道)1万余户群众。
锦屏县则探索出另一条道路:一是以本县平台公司与省商务厅下属销售公司共同出资,组建锦屏县农商互联科技有限公司作为该县产业发展主体,统筹规划推进全县现代农业产业发展。该公司在基础建设、产业基地、市场开拓三个方面同时发力、统筹推进——在基础建设方面,投资上千万元建成集配中心厂房、净菜加工生产线、冷库、检测室、冷链配送车等。在市场开拓方面,除了针对县内学校、机关、社会、超市需求签订供货订单外,依托省农商联动公司省外云栈、云南河口公司等企业,针对国内一线城市广泛开辟销售渠道,寻求稳定供货订单。在基地生产方面,以供货订单为引领,组织农民专业合作社、农户有序开展种植养殖生产。目前全县15个乡镇都建立农商互联合作基地,45家企业、27家合作社均与基地建立了合作关系,形成了政府有效管理、企业品牌形象提升、消费者信心增强多方共赢的良好局面。
转变产业发展方式,按经济规律加快发展现代产业,全省各地进行了广泛深入的创新和探索。除以上事例外,还涌现出了开阳县依托茶、果、蔬等特色产业建设多条休闲农业旅游景观线路模式,播州区通过龙头企业健全辣椒制品市场网络体系模式,湄潭县按照“茶区变景区、茶园变公园、茶山变金山”理念打造茶旅一体化发展模式,盘州市以平台公司为保障打造刺梨产业全产业链模式,关岭自治县围绕种、养、加、销全过程构建“关岭牛”一二三产融合发展全产业链模式,印江自治县依托生态茶和食用菌产业,构建龙头企业、专业合作社、农业微型企业、家庭农场产销体系模式等等,有力推动了我省农业现代产业快速发展。
来自省农业农村厅的数据显示,今年我省五大扶贫产业规模不断扩大,效益突显:全年蔬菜累计种植面积1926万亩(次)、产值688亿元,同比分别增加22.64%、17.04%;茶园面积753万亩、产值342亿元,同比分别增加8.6%、12.8%;生态家禽出栏16851万羽、禽蛋产量29万吨、产值145亿元,同比分别增加85.2%、105.7%、88.3%;食用菌种植规模17万亩(亿棒)、产值67亿元,同比分别增长193.5%、35.39%;中药材种植面积达434万亩、产值10.10亿元。
深化产业革命
立足全局 努力构建现代产业体系
贵州产业革命取得了显著成果,但必须看到,我省农业产业小、散、弱的局面没有根本改变,产业规模化、组织化、标准化程度还不高,产业配套设施和服务也很薄弱,产业体系还不完善等等。必须要下更大决心,付出更大努力,深化产业革命,加快构建现代产业体系。
今年6月28日,全省绿色农产品促销工作现场会在锦屏召开,这是省商务厅为提升全省农业产业规模化、标准化水平的经验交流会,并向全省总结推广施秉县以订单为导向组织标准化生产、锦屏县以县域市场为导向提升规模化水平等模式,引导全省接受订单的县市区按“单”生产、按“标”销售。
为加强销售队伍建设,我省还培育壮大现有农产品生产、加工、流通、销售等市场主体,培育农产品供应链企业,组建贵州农产品供应链协会,引导市场主体新扩建10个亿元级跨区域农产品交易市场。推动线上线下融合发展,开设2500个乡村电商服务站点,开展电子商务进社区,建设200个社区生鲜平价超市。
“冷链物流体系不完善,是目前我省产业体系建设中最突出的短板,”省商务厅市场体系建设处处长陈知荣告诉记者,为加强冷链物流体系建设,正在搭建全省冷链体系运营管理数据平台,将实现货、车、库有机衔接。到今年年底,全省建成冷库库容将达到120万吨,投运冷藏车1000辆,实现冷链县域全覆盖。
记者还了解到,目前我省最大的一个冷链物流网络——贵州农商旅冷链物流网络正在加快建设,这是在省商务厅的设计和主导下,由遵义交旅投(集团)实施建设运营的全省冷链物流网络工程。其构成可简单描述为“1+88+5”:“1”是指在遵义市建一个“贵州黔北现代物流新城”作为冷链体系的核心,把30万吨规模的冷库作为中心仓。“88”是指在全省88个县市区布局1个“农商旅综合体”,每个综合体各建一个5000吨的冷库作为分仓,从而形成全省一张冷链网。“5”是指在北京、上海、广州、西安、重庆各建一个分销中心。这是一个覆盖全省、延伸向全国的冷链物流网络体系,将为贵州农产品的推广、运输和销售,搭建一个畅通、便捷、高效的平台。
“目前赤水、湄潭、绥阳、贞丰、三都5个县级农商旅综合体已基本建好,将在近期运营。”贵州农商旅有限公司董事长张磊告诉记者,另外16个县的农商旅综合体正在加紧建设,力争到2020年建成68个以上。“到那时,我们的平台作用将发挥作用,一方面可以顺畅地把全省优质农产品输送到全省、全国,另一方面可以将整个网络收集到的市场数据反馈给地方企业,实现反向指导,更好帮助‘黔企’成长,更好促进‘黔货出山’。”(李玉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