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军事 » 军事 » 正文

全球报道:北斗为何对西昌卫星发射中心情有独钟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18-11-19  来源:腾讯网
核心提示:原标题:北斗为何对西昌卫星发射中心情有独钟西昌发射场位于四川省大凉山的峡谷腹地,地质结构坚实,有利于发射场的总体布局,在

原标题:北斗为何对西昌卫星发射中心情有独钟

西昌发射场位于四川省大凉山的峡谷腹地,地质结构坚实,有利于发射场的总体布局,在地面发射、跟踪测量、通信布网等方面具有天然优势。自1984年首次执行发射任务至今,西昌共组织实施了100多次航天发射任务。

远远望去,两座90多米高的发射塔架坐落在群山环抱的山谷之中,这里也是西昌发射场最核心的地方之一。

北斗卫星导航星座由中圆轨道卫星、倾斜地球轨道卫星和地球静止轨道卫星组成,这些轨道都属于太空中高轨道。中高轨道卫星一般由长征三号甲系列火箭发射,而长征三号甲系列火箭一般也只在西昌卫星发射场实施发射。要把卫星送到太空中高轨道上面,除了运载火箭的推力要满足要求以外,发射场的地理位置也很重要。

由于西昌发射场纬度低,高轨道的卫星,纬度低了,有利于发挥运载火箭的运载能力,如果纬度高了就会损失一些运载能力,所以这相对来说效费比更高一些。西昌发射场全年的温度范围相对比较好。从历史的发射记录来看,这里全年都可以发射,这对“北斗”组网发射来说是非常有利。

经过近年来的建设,西昌发射场已经成为北斗卫星工程的专用发射场。

延伸阅读

怎样确定火箭发射窗口

由于航天器承担的任务不同,航天器上安装的仪器设备的需求不同,它们对发射窗口提出的条件也各不相同。运载火箭本身对发射窗口并不挑剔,但当火箭用来发射航天器时,发射时间就不能随意而定了,特别是载人飞船,对发射条件的要求极其苛刻。至于如何确定发射窗口,则要综合考虑以下几个要求:

1、气象条件的要求。航天器发射需避开雷雨、暴风等恶劣天气。

2、地面观测的要求。当天空与航天器的亮度相差较大时,地面的跟踪测控较为容易。因此许多航天器的发射都选择在天色暗黑的时候,方便地面的光学跟踪设备观测到航天器的飞行。

3、地面目标光照条件的要求。航天器运行轨道下方的地面目标光照要好,以便航天器上的遥感器能很好地拍摄到地面目标的图像。

4、航天器的工作条件要求。航天器进入轨道后,其上的太阳能电池板要能被阳光照射到,以便立即发电供航天器使用。

5、航天器上姿态测量设备的要求。航天器入轨后,要与地球、太阳处在一个较好的相对位置上,以便姿态测量设备正常工作,保证航天器进入稳定的飞行状态。

6、目标天体的位置要求。在向其他天体发射探测器时,需要保证地球与被探测的目标天体处在一个有利的相对位置上,以便探测器精确省力地进入预定轨道。

7、对于返回型航天器而言,还要考虑航天器返回时的光照和气象条件要求。为便于寻找航天器的落点,航天器返回地面时最好是在白天。同时希望气象条件良好,没有大风等恶劣天气,以便降落伞顺利张开并在预定着陆地点回收。

总之,在发射航天器时,必须将所有对发射窗口的要求,即限制条件逐项加以计算,通过综合分析,确定这项任务的发射窗口,为航天器和地面设备的准备及发射程序的安排提供依据。

北斗卫星发射一览表

腾飞背后的“风云人物”

——探秘西昌卫星发射中心气象台

韩阜业、凌斯秦、曾航

驱车从西昌市一路向北,颠簸辗转一个多小时抵达大凉山峡谷腹地,远远看到两座发射塔架巍峨矗立在那秀山丽水间,就进入了发射场区。

“发射场选址在此,就是因为峡谷中优越的地理位置和气象条件,有利于发射场的整体布局。”发射场区相关领导吴承德告诉记者。

1970年12月,国家正式批准在西昌建立我国第三个航天发射场。48年来,西昌卫星发射中心不断成长、壮大,创造了中国航天史上的多个“第一”,在远征太空的长征路上创造了一个又一个奇迹,中国航天也从这里走向世界。

深入发射场内部,就能够看到一个别致的小院子,这里是发射场区气象台。气象台台长谢敏向记者介绍,气象台下设地面气象观测和高空气象探测两个专业组,主要从事西昌发射场区的温度、压强、湿度、云、能见度、天气现象、风等地面气象要素的观测和高空温度、压强、湿度、气压、空中风等高空气象要素的探测。

气象台里的操作手们就是我们这次要采访的“风云人物”,他们是火箭腾飞背后的“风云人物”。

11月17日,距离北斗三号卫星发射任务还有不到2天的时间,操作手余彪开始开展电解水制氢作业,制备好的氢气就可以用于保障发射阶段充灌探空气球。

傍晚时分,气象台工作人员开始放飞探空气球,“卫星发射就怕高空风,测风不准,后果不堪设想。”气象台台长谢敏说,探空气球可以对高空风进行有效探测。

11月18日,越临近发射窗口,气象台的保障工作就越紧张。因为每一项数据采集和项目监测,都直接影响到指挥员的决策,必须精确、精确、再精确。

发射前8小时,气象台开始实时监控塔架区域的浅层风、降水等数据,提供危险天气预警。

发射前4小时,气象台要对空中电场数据进行采集,实时监测发射场上空的雷电情况,为发射时段提供强雷电活动预警。

发射前2.5小时,气象台还要对发射场上空温度、湿度、气压开展探测,为测控系统进行大气折射参数修正提供数据支持。

成百上千组数据在值班员的屏幕上不断跳动,就像是火箭的“心跳”,每一个数字都与火箭的安全紧密关联。

11月19日凌晨02时07分,北斗三号系统第十八、十九颗组网卫星点火发射。

“风云人物”们在院子里望着火箭闪动着尾焰不断远去,直到变成了一颗流星。

“火箭成功出发!”谢敏对大家说,接下来还有几项任务,作为“风云人物”大家要再接再厉,努力从一个成功迈向另一个成功。


免责声明:本文若有侵权,请联系我,立刻删去!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全球资源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 资讯搜索 ]  [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公益慈善栏目 赞助本站可以扫描支付 | 免费推广计划 | 全球资源网顾问团 | 帮助中心 | 企业文化 | 关于我们 | 全球信息中心 | 隐私政策 | 使用协议 | 版权隐私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本站对所有发布的信息不承担任何责任,用户应决定是否采用并承担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