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从北京整体搬迁至衡水高新区的威克多制衣中心烫染车间内,质检员正在对成品服装进行检验。记者 焦 磊摄
衡水与京津有着割舍不断的渊源。京杭大运河穿境而过蜿蜒进京,滏阳河帆樯如林汇入海河通衢问津。但是,这种天然的地缘关系在过去很长的时间里,并未转化成发展优势。衡水与京津,在守望中渐渐拉大了差距。
京津冀协同发展让衡水迎来了千载难逢的历史机遇。该市搭建平台,借势借力,招商引智,激发了创新创业活力。今年前三个季度地区生产总值1068.4亿元,一般公共预算收入88.4亿元,同比增长了6.8%和16.6%,增长幅度在全省均名列前茅。从“守望京津”到“融入京津”,衡水走出了一条借势协同发展的创新发展之路。
京津“菜篮子”里多了衡水品牌
衡水地势坦荡、千里沃野,作为传统农业大市,改革开放以来,这里一直是京津重要的农副产品加工供应基地。
“这种猪肉比普通猪肉更鲜美细嫩,有小时候的味道。”11月3日一早,家住北京市丰台区的左秀华就来到“京安年猪肉”直营店排队买肉。2015年,安平县京安现代农业园区健康生态的12月龄年猪肉在京津上市,引发市民争相购买,至今仍热度不减。
该园区董事长魏志民回忆说,1994年他们与北京二商集团合作,建设直供北京的生猪养殖基地,定名“京安”,寓意北京、安平两地同心携手。“协同发展让园区站在了新的起点,我们与中国农科院合作建起了院士工作站,依靠科技建设绿色农业示范区,目前京安已发展成为年出栏30万头商品猪的大型企业集团。”魏志民说。
背靠京津,更要融入京津。协同发展让衡水懂得了近水楼台也要主动“摘月”。他们引导农民面向京津市场,加快建设都市型农业,去年该市明确提出打造特色农产品优势区。围绕深州蜜桃、饶阳蔬菜葡萄等特优农产品,制定全过程的农产品质量标准体系,设施蔬菜面积达到90万亩以上,形成了“五线”“十片”的果蔬和肉食品基地。
把“舌尖上的衡水”做成品牌,衡水农产品的菜篮子才能越做越大。从2016年起该市财政每年安排1000万元发展资金,重点支持农业科技创新、技术合作、成果转化、品牌创建。如今,一个科研院所、一名首席专家、一个服务团队、一个专业协会、一个检测中心成了该市每个省级现代农业园区的标配,打造了10个产业特色鲜明、示范带动作用明显的农业科技推广示范基地。
“清晨采摘的蔬菜,中午就能进入京津市民的餐桌。”衡水市农牧局局长商家荣说。2017年,衡水销往京津的蔬菜达135万吨、生猪41万余头、牛奶产品2000吨,优质果蔬和畜产品在京津市场的占有率不断提升。目前,全市共有注册农产品商标500多个,养元六个核桃、汇源旭日升、裕丰京安、衡水老白干跻身中国驰名商标。
承接产业转移唱好协同发展“重头戏”
300余亩的园区,最先进的设备,超前理念的楼宇,带着国际范儿的服装产业园区,这就是北京威克多在衡水的新家。
2015年,北京的威克多,将制衣中心整体搬迁到衡水,成为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实施后北京首个整体搬迁至河北的企业。伴随着威克多的搬迁,一条分工明细的产业链在京冀两地展开。
研发在北京,生产制造在衡水。威克多将北京空闲出来的厂房打造孵化器,吸引新锐设计师进驻。而在衡水,借助威克多的引进,建起了创意服装产业园区,先后吸引北京五木服装有限公司、北京方仕工贸有限公司等服装终端产品生产项目落地。服装生产项目的聚集,又为辅料、面料生产,服装纺织物流服务,服装人才的聚集增添了新动能。
疏解地的推力、承接地的拉力、相关产业的引力汇聚成京津冀产业协作的强大合力。仅2017年一年,衡水市举办了衡水湖马拉松国际商务洽谈会、衡水特色产业推介会等16项招商引资活动。紧盯京津食品加工、纺织服装、装备制造、新型建材等行业动向,开展精准对接。截至今年6月底,衡水与京津对接合作项目已达到590项,总投资6158亿元。
“稻香村糕点、王致和腐乳已经投产,北京东来顺预计年底投产、北京京酿高档调味品生产项目车间主体已完工。”阜城县开发区管委会负责人介绍,占地3000亩的中华老字号食品产业园,将让人们耳熟能详的北京老字号,在衡水焕发出新的发展活力。
协同创新引来“百舸争流”
11月2日,在衡水高新区科技成果转化中心,中科院过程工程研究所研究员曲景奎正在指导镍钴锰三元锂电正极材料中试线。“这条中试线投资1800万元,全部由高新区的衡水同创企业管理公司投资。而且中试线刚建,产业化所需的资金、土地就已经落实。”曲景奎说,没想到自己的成果这么短时间就能在这里得到转化。这样的环境让曲景奎们义无反顾地选择衡水作为自己的创业起点。
运营费用足额保证,科研用房免费提供。中科院过程工程研究所在不到一年的时间内,先后注册了3个高科技公司。一石激起千层浪,良好的创新创业环境,让众多科研院所纷至沓来。
“引进一个创新创业的领军人物,就可以带出一个创新创业团队,创造一批高新技术成果,催生一个新兴产业。”衡水市委书记王景武说,要倾力打造吸引高端人才的暖心城市。为此,该市着力构建吸引高层次人才、高科技成果创业、加速转化的政策体系和机制体制。制定出台了《关于深化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的实施意见》,深入推进“百千万人才兴衡”行动计划,并将主攻目标锁定以中科院为核心的高端科技资源,重点搭建了“中科院+”“院士+”“千人计划+”“硅谷+”四大协同创新平台。
在中关村(衡水)天合科技成果转化中心,只要轻点触摸屏,各种前沿的科研成果和项目信息就会展现在眼前,企业可以自选所需。运营半年来,已经推出了6大项30个项目。“每一个项目都经过中关村天合TCM评价体系评价,极具市场转化潜力,目前已经与衡水15个企业进行了项目对接。”中关村(衡水)天合科技成果转化中心主任周卫宁说。
今年初,衡水市拿出1.89亿元对创新团队、企业和领军人物进行奖励,科技人才和企业的创新创业热情被点燃。协同创新引来“百舸争流”,目前衡水获省认定院士工作站达17家,涵盖新材料、新能源、人工智能、现代农业等领域,进站院士达到24名,实施院士合作项目13项,落地建设了数字金融及信息安全产业园、绿色高性能基础材料、玄武岩产业园区等高科技项目,引领了城市经济发展的前沿方向和高端水平。
打造京津冀生活“新福地”
沿美丽环湖赛道跑一场马拉松、到园博园最美花街尽情徜徉、在航空运动小镇体验热气球飞翔、到滹沱河畔看中华大赛马……如今的衡水,正倾力打造休闲健身游、康养游、周末游目的地,一条“文、教、医、养、健”大健康全产业链正在美丽的衡水湖畔徐徐铺展。
作为京津冀腹地的衡水,现在已成为南下北上、东出西联的黄金十字路口,融入了“一小时交通圈”。该市更是提出了打造京津冀生活“新福地”的口号,围绕构筑京津冀生态新屏障、雄安新区“后花园”,着力打造“天蓝、地绿、水秀”的美丽衡水。
2011年,在北京从事音乐杂志编辑工作的董玉戈来到武强县周窝村音乐小镇,传统的北方民居、浓厚的音乐氛围让她流连忘返,渴望回归自然的她在这里找到了“诗与远方”。她和其他几位志同道合的音乐人成立了北京璐德音乐文化产业发展有限公司,并与河北金音乐器集团有限公司合作投资对81套民居进行改造,咖啡馆、手工乐器工作室、文化艺术品商店、民居客栈在她灵巧的设计下充满了艺术气息。
“音乐小镇现在已经入选全国魅力新农村‘十佳乡村’,每年可为周窝带来游客20多万人次。”对于音乐小镇,董玉戈的自豪感溢于言表。在衡水,像董玉戈这样前来创业打拼的外地人越来越多。
蓝天白云下,树成行,林成网,满目葱茏,遍野绿色。河流生态修复、大气污染防治、地下水超采治理、“一人一亩林”绿化四大工程,深刻演绎了生态回归的“衡水故事”,绘就了一幅绿满城乡满目春的美丽画卷。目前,衡水实现了“一人一亩林”全域绿化,城区绿化覆盖率达到42.53%。
衡水湖作为华北平原唯一保持完整湿地生态系统的自然保护区,上世纪围湖造田、与湖争地曾给衡水湖生态环境造成严重破坏。如今衡水湖湖体治理及生态修复取得了质的飞跃,10万亩生态林海犹如绿带绕碧水,吸引了323种鸟儿在此繁衍生息。一湖秀水悠悠,两岸绿意相随,这里已经成了人们向往的休闲胜地。
菜园变公园、园区变景区。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成为京津与衡水、城市与乡村的“连接线”。深州桃花节、饶阳蔬菜葡萄节、枣强玫瑰花节……近年来,花香四溢、瓜果飘香的一系列特色农业节会吸引了越来越多京津冀游客关注的目光。2017年,全市发展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各类经营主体达77家,旅游总收入达135亿元,接待京津冀等地区游客1700万人次,两项增幅均为全省第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