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来初雪,曹保明讲起了桃花水的故事。
北方著名地域文化作家孙正连正在编写《查干湖百科全书》,曹保明和他在查干湖渔场场部碰上了。孙正连惊喜地告诉曹保明:“桃花水回娘家了!”
曹保明也惊喜地一愣神儿:“啊?桃花水真回娘家了吗?”
孙正连说,不错,这是他亲眼所见。为编写庆祝查干湖渔场建场70周年的材料,孙正连扎扎实实地在查干淖尔住了下来,每天吃过早饭,他背上兜子便进屯子了。为了更接地气,这位曾经担任过地方旅游局长的人不开车,他或骑马、或步行,沿着茫茫的科尔沁走村串屯地去搜集。他觉得这样做人才会更亲近生活、亲近自然。查干湖西岸便是乾安县,北边过了七家子便靠近大安了,正东过了莫尔格其、穆家,便是八郎和库里,往南便是马营泡和大小川头。他本来很熟悉这些,可还需要更加了解,他渴望走进自然和生活深处。
前些天,孙正连来到了库里(从前库里泡和查干泡是连着的),碰上一个放“秋亮子”(在地表以上憋坝,让夜里上来的水把鱼带上来)的老张头,老张头惊喜地叨咕着:“桃花水回娘家了!”于是,他领着作家来到自己放“秋亮子”的卧子一看,啊!桃花水真的回娘家了!那大地和草甸上的一片片亮水,真让人心生喜悦啊!
老张头感叹地说:“多长时间啦,还是我二舅在世那年,桃花水回来过一回!”
茫茫科尔沁,人们日思夜盼,桃花呀!你咋还不回娘家?大地,是水的娘;水,是大地的女儿,她的小名叫桃花,桃花是娘的心头肉啊!
在人类生活的时光里,桃花水指自然的水分,又分春水和秋水。每年春天,当阳光照射和大风吹刮下,冬季的积雪迅速融化,往往形成大地的泥泞和漫水,这就是桃花春水。而秋季的桃花水截然不同。北方秋冬是干旱的季节,越冬的土壤需要水的浸泡和滋养,可是秋季的桃花水完全需要良好的土壤含水和江河湖泊润水。从前,在良好的自然状态下,秋季的桃花水是定期而来的,这朵“桃花”往往是夜里“绽放”,所以打鱼人才可能放“秋亮子”,而一旦自然环境恶劣,人们就再也不见桃花秋水的美丽面容了。
如今,在干燥的秋冬季节,桃花水回到了科尔沁,这让吉林人惊喜在望——吉林大地的生态终于慢慢好转了,吉林那绿水青山的前景终于掀开了新的一页。可是,吉林人怎能忘啊,在上世纪70年代,全国知名的淡水湖查干湖竟然快要干涸了!湖底的土变成了干土、变成了泥皮,让人看着好心疼啊!于是,松原、前郭打响了查干淖尔保卫战,没有什么空话可讲,无论是干部、群众还是渔夫,苦干实干的查干淖尔人日夜睡在荒凉的草甸子上,挑土、筑渠、引水入湖,地窝棚里没有灯,老鼠掉进了小米粥里——许多人的鼻子和脸都冻烂了!吉林人保护着自己的绿水青山,河湖连通是人们心底美好的追求,吉林西部最后的渔猎部落成为文化遗产传承的典范……查干淖尔动人的冰湖腾鱼,使查干湖冬捕渔猎习俗得以成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生态保卫战,已成为吉林人心中坚定而明确的目标,查干湖绝美静好的湖面就是守护生态、传承生态的一面镜子,也是吉林生态文化的“金字招牌”。守护好查干湖这片清澈的绿水,也让我们牢牢记住习近平总书记的嘱托。
孙正连告诉曹保明,说老张头和他说,桃花水不但回了娘家,而且……
曹保明急着问:“咋样了?”
孙正连高兴地笑道,老张头告诉他——桃花水不但回了娘家,而且不走了,她驻娘家啦!(记者龚保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