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改革开放40年 云南森林覆盖率从22.57%上升至59.7%
核心阅读:
森林资源是森林云南、美丽云南和建设中国最美省份的基本保障。改革开放40年来,云南林业从粗放管理时期到高度重视林业生态保护与推进现代林业的建设时期,发展理念不断进步。
截至目前,云南森林覆盖率从历史最低时期的22.57%上升至59.7%,森林蓄积量从“十二五”的16.37亿立方米增长到现在的19.3亿立方米,森林蓄积和森林覆盖率实现双增长。林地面积3.91亿亩,占云南国土面积的68%,占全国林业面积的8.5%;森林面积3.43亿亩,占全国的11.7%,是全国平均数的2.76倍;全省森林生态系统年服务功能价值1.68万亿元。
有国家重点保护陆生野生动物236种,约占全国的55.6%;有国家重点保护野生植物146种,占全国的47.2%;建立各级自然保护区160处,总面积5423万亩,占云南省国土面积的8.5%;生物多样性保护体系基本建立,90%生物典型生态系统和85%的重点物种得到有效保护;林业主要指标均位居全国前列,其中,经济林面积和生物多样性相关指标位居全国第一,林地面积、森林面积和森林蓄积量等3个指标均居全国第二,森林覆盖率占全国第七。
可以说,云南已成为全国重点林区,也是全国生物多样性最丰富、最集中的地区之一。
今后,云南将充分发挥资源优势,把林业和草原事业与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和全国最美丽省份建设的使命紧密结合,为云南经济社会发展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林业助力精准扶贫
云南省林业和草原局副局长夏留常介绍,改革开放初期,云南森林覆盖率达到新中国成立以来的最低点,只有22.57%,为此,全省开展了大规模的以造林绿化为主的生态恢复工程,但森林资源管理依然粗放。
为此,本世纪以来,云南先后开展了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启动实施了封山育林、退耕还林、天然林保护等林业生态建设与保护工程,全面推进“森林云南”建设。特别是党的十八以来,云南林业改革迎来了历史机遇,林业发展步入快车道。
“这个时期,云南林业发展实现了生态建设与产业发展并重,生态改善与林农获益‘双赢’的重大转变,为维护生态安全、促进农民增收、推动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作出了积极贡献。”夏留常说。
林业改革创新取得新突破。截至目前,已完成林地确权2.7亿亩,确权率98.9%,近840万户林农获得了林地承包经营权。
林业生态治理扎实推进。党的十八大以来,云南争取494.75亿元林业建设资金,推进天然林保护、退耕还林等国家重点生态工程。同时启动低效林改造、陡坡地治理、农村能源建设等独具云南特色的生态建设工程。
林业灾害防控扎实开展。2013年以来,云南卫星热点数量、火灾次数、受灾森林面积等3项指标连续下降,远低于国家控制指标。同时,对35个林业有害生物防控国家级中心测报进行了提升改造,森林有害生物防治指标低于国家控制指标。
科技服务能力不断提升。期间,云南省申报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项目30余项,建立了核桃专家库和核桃重大科研项目库,推广新技术、新品种、良种199项,建立科技推广示范基地11万亩。
特色林产业健康发展。党的十八大以来,林业行业总产值从2012年的886亿元增加至2017年的1955亿元,增长了2.21倍。
林业助力精准扶贫。2013年以来,云南累计安排88个贫困县项目资金364.51亿元,选聘生态护林员5.62万名,带动全省88个贫困县23.34万贫困人口稳定增收脱贫。怒江州贡山县因为实施生态护林员项目,实现整县脱贫。据不完全统计,2017年,云南贫困地区群众来自林业的人均收入突破2000元。
“十项工程”“九项行动”
改革带来进步,进步催生机遇。当前,云南生态文明建设已进入提供更多优质生态产品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需要的攻坚期。据此,云南提出:到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时,全省森林总量和质量持续提高,森林覆盖率达61%以上,森林蓄积量达20.35亿立方米以上,湿地保护率提高到52%以上,草原得到有效保护,森林年生态服务价值达1.8万亿元以上,林业行业总产值超过2800亿元,林农从林业中获得的人均年收入达3000元以上,林业在生态文明建设和脱贫攻坚中的作用得到充分发挥。
如何实现这些目标,夏留常介绍,将重点推进“十项工程”,实施“九项行动”。其中“十项工程”为:城乡绿化、天然林保护、退耕还林、生物多样性保护、湿地保护与恢复、重点生态治理修复、森林经营、产业提质增效、林业科技创新、林业基础及信息化建设;“九项行动”为:绿水青山保卫行动、把云南建成中国最美丽省份林业行动、国土绿化及路域绿化美化行动、森林质量提升行动、生物多样性保护行动、深化林草改革行动、林业生态扶贫行动、金山银山林业行动、乡村振兴战略林业行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