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财经 » 数字货币 » 正文

全球报道:究竟是什么引发了全球市场的大恐慌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18-11-22  来源:腾讯网
核心提示:原标题:究竟是什么引发了全球市场的大恐慌文|时寒冰趋势经济学鬼谷子债务是一条带血的主线。这是我此前反复提及的。而今,这条

原标题:究竟是什么引发了全球市场的大恐慌

文|时寒冰趋势经济学鬼谷子

债务是一条带血的主线。

这是我此前反复提及的。而今,这条带血的主线,正在深刻左右着趋势的演变。

最近,股市跌、大宗跌、非美货币跌……蓦然回首,似乎已经是满目疮痍。美联储持续不断的加息与缩表,正在引起全球的流动性空前紧张。

比加息更可怕的是缩表

很多人把目光盯在美联储加息上,密切关注美联储的下一次加息,实际上,对全球流动性影响更大的是缩表,其杀伤力要比加息大得多。道理非常简单,美联储加息,还只是提高资金的使用成本,而缩表则直接消灭流动性,使得紧缩的威力变得更为可怖。

比如,10月31日这一天,美国有三只国债到期,金额总计为230亿美元,而美联储并没有将这部分释放出的额度置换为新债,这意味着美联储单周缩表的规模创下记录新高,总共达到338亿美元。

缩表,用一句话来解释,就是缩小资产负债表规模。与通过加息来提高资金成本、抑制贷款活动相比,“缩表”等于直接从市场抽离基础货币,相应地对流动性的影响也就更大了。

即使美联储加息的节奏,因为种种原因有所放缓,但缩表的步伐,缩表的强度和力度,并没有削减的意思。

特朗普希望美联储放慢加息节奏,这有利于美国经济增长。具有高度独立性的美联储,在按照自己的计划向前推进,但是,在油价持续下跌通胀压力减轻的情况下,美联储也可能会做一些调整,比如,放慢加息步伐,而继续缩表。

这样的话,既不伤害美国的经济增长,又会快速抽干全球的流动性,引爆其他经济体的债务危机,促使资金加速回流美国。

特朗普作为一个精明的商人出身的总统,他的行为方式不拘泥于常规,他在利用自己的手腕,间接影响美联储,事实上,这种影响的确已经产生了一定的效果。

全球市场陷入恐慌性下跌

在美联储持续缩表和特朗普发起的此起彼伏的贸易战的影响之下,全球恐慌情绪正在蔓延。最直接的表现,就是全球除中国以外的股市暴跌。

之所以把中国摘出来,是因为中国股市下跌早于这次的美联储强势缩表,在美联储没有开枪的时候,一向独立自主的A股就已经以近乎自宫的方式不断演绎壮美的下跌。

美联储缩表,在不断抽走流动性。从10月3日开始,美国股市开始持续下跌,道指从26951.81点的高点,下跌到11月20日,最低跌到了24122.23点,跌去了2千多点,猛一听跌得跟A股挺像的,很亲民,亲切之感油然而生。

但是,道指是从2009年3月5日的6470.11点涨起来的,至今,仍然在高达24400点的上方。这样一比,就令人多少有点心塞了。

有意思的是,即便在全球股市没有跌的时候,A股都在跌,当全球股市大跌的时候,许多人依然认为,A股可能成为最后的希望,第N次“最后一跌”即将完成。A股之所以历经这么多年的苦难而不倒下,这,或许就是最好的答案。

股市跌,非美货币跌,大宗商品也在跌——对经济前景的悲观乃至恐慌情绪,正像传染病一样扩散,引发大宗商品的下跌。甚至,连比特币也在暴跌。11月19日,比特币跌破5000美元。11月20日,比特币一度跌破4300美元。至此,比特币在年内的跌幅已经超过65%。在巨大的恐慌之下,一切都在破碎……

当前,应该把规避风险放在第一位

恐慌情绪蔓延迅猛。楼市的寒冬也正在飞速到来。楼市在各地怒砸售楼部的狂潮中,正在发生巨变,这是前所未有的巨变。长年累月的透支,已经无法支撑起如此之高的房价。楼市的焦躁与恐慌,一起弥漫。

最重要的因素是债务。由于家庭财富主要集中在楼市,许多家庭负债沉重。1996年,中国居民杠杆率为3%,2008年为18%,但是,在房地产去库存拉抬房价之后的2016年,达到了44.4%,2017年更是超过了54%。

当居民的财富被透支殆尽,消费的低迷是顺理成章的,而消费不足,又很容易引发连锁反应。

更重要的是,企业负债。国与国之间的博弈,一国经济的基础,最终还必然落在企业身上。当企业被沉重的债务压着,疲惫不堪地应对债务问题,经营、发展倒位居其次了。企业饱受债务危机的重压,饱受流动性紧张的困扰,许多企业将因承受不住而倒闭,进而引发失业潮……

美联储缩表比加息更快地抽干日益紧张的流动性,让债务危机最脆弱的那块短板迅速炸裂消失,从而,使得债务危机飞快地被引爆。在这个阶段,美元为核心的资产是相对安全的。而股市、非美货币、大宗商品等的下跌,乃是常态。

一个清醒的人,应该正视并适应这种常态,努力与其保持同步,而不是用幻想去构筑所谓的“某某底”,从而把自己置于危险之中。

人的一生中所面对的,一边是风险,一边是收益,两者同等重要。在某些时候,应该把收益放在前面,而在另外一些时间,应该把规避风险放在第一位,比如现在。


免责声明:本文若有侵权,请联系我,立刻删去!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全球资源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 资讯搜索 ]  [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