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创业黑马牛文文 赋能产业是创投走出低谷的希望
在2017年8月创业黑马深交所上市仪式上首次见到牛文文,一身黑色西装双手作揖,用浓重的陕北口音讲述着8年的创业历程,满是兴奋,又带着一份创业者特有的虔诚。
时隔一年,在北京创业黑马公司总部,身着黑色T恤的他,背后是成百上千的黑马员工和学员。说到改革开放40年来中国创投的发展变化,他仍然充满激情,强调创投是链接企业家和创业者、实业和金融最高效的方法。
创业黑马董事长 牛文文
他的双眼不时闪现出光亮, 就如财经作家吴晓波在祝贺创业黑马上市时所写的一样:他好像看见了未来,那个东西,不管你喜欢还是不喜欢,总归会如期而至。牛文文在接受采访时也讲到,发现未来,投身未来,最后这个未来成为大家的共识,是最幸福的。
首次接触资本力量
在成为创业者眼中的教父级人物之前,牛文文的标签是资深媒体人。从《经济日报》到《中国企业家》再到《创业家》和创业黑马,牛文文过去26年的职业生涯和经济工作密不可分,他对资本的认识也在不断加深。
“我刚入行做记者时,正值国有企业生产过剩问题十分严重,以四川长虹为代表的家电行业,1996年开始打价格战。长虹利用上市公司可以融资的优势,海量囤积电视显像管,把当时的牡丹、熊猫等老牌家电品牌都打晕了。那是我第一次认识到资本的力量,”牛文文说,“现在的互联网独角兽企业,早期都是海量融资,用资本占据市场、普及产品,那个年代长虹所做的却是震惊市场的行为。”
从1992年到1999年,产业记者牛文文目睹了国有大企业的升级和变革,看到了变革下的重组,但那个时候主角都是国有企业,背后并没有创投机构。而在他看来,联想控股董事长柳传志是第一个看到创投力量的企业家。因为联想一开始就是改制企业,依靠香港的资本力量助推上市的,他也是企业界里第一个认识到要和资本平起平坐,尊重资本要给资本回报的人,因此对董事会非常重视。柳传志知道一个人光有创业精神是不够的,更要资本的助推,作为一个创始人要平衡团队和资本的关系。
柳传志很早就提出过实业+创投双轮驱动的战略,并付诸实践,才有了后面联想系的创投板块——君联、弘毅、联想之星等等。
企业家风投意识觉醒
2000年,牛文文就任《中国企业家》杂志总编辑,和同事们一起,使这本杂志成为了中国著名的商业媒体,见证并影响了中国一代民营企业的成长。他在中国企业家杂志社工作期间,看到了马云带领的阿里巴巴崛起背后的创投力量,李彦宏用心经营把百度带到美国资本市场,王中军利用资本改造电影行业,沈南鹏领导的红杉中国从外资新秀到主流机构的变化......在中国企业家杂志社第二年,牛文文主导发布的“未来之星”榜单里面,“最佳非上市公司”如百度、用友等先后上市。
彼时正值人民币基金刚刚起步,创业板要推出的预期催生了国内本土创投的成立热潮,但是因为互联网泡沫的破灭,创业板推迟,直接后果就是人民币基金投资后无法退出。在国内退出机制尚不稳定、本土风投机构较为弱小的90、00年代,资金雄厚、经验丰富、有相对畅通的海外退出渠道的外资风投机构,天然地对中国创业公司产生了更大的吸引力。
“那个时候投资人远远没有企业家牛,投资人还上不了主舞台,”牛文文说,“企业界开始做风投,是从二级市场倒逼才有这个意识,时间是在2003年之后。”当时国内的互联网企业集中赴美国上市,丁磊凭借网易股票2003年的上涨成为当年中国大陆首富;空中网、盛大在2004年相继登陆美国资本市场,盛大创始人陈天桥掌握的股票市值达到了约11.1亿美元,成为新的中国首富。
“企业界看到了风投的价值,开始介入这个领域,在第二波海外上市的时候,已经显现出企业界做风投的价值。中国民营企业家意识到二级市场的力量,意识到自己可以做创投。”牛文文说,比较典型的是沈南鹏带领新上海企业家在中国和美国的上市,以上海企业界为代表的江浙系企业背后都拿了风投的钱,之后名声鹊起。此外,阎焱投资盛大的案例也一炮而响,奠定了他如今在创投圈的地位。在牛文文看来,创投家的出现是跟着一批民营企业、创新企业的上市成功而出现的,他们是企业家背后的企业家,敢于创新敢于冒险,随着时间的推移,主流企业家才接纳、普及了创投的概念,创投机构逐渐成为企业上市的背后推手。
不惑之年创业再出发
长期浸润于企业界和创投界,牛文文也拥有了敏锐的商业触觉。基于对未来趋势的预判,他2008年义无反顾创办了《创业家》杂志,目标就是要照着阿里巴巴的样子寻找下一批阿里巴巴。
当时他认定,新一代类似阿里巴巴这样的企业背后一定是要有投资的。创业本身不再是过去那样,一直不融资,一直自我积累,创业就是和创投相伴的,有投资价值的中小企业就是黑马。从一开始,他就定义了黑马不是自我积累的创业者,而是可资本化的中小企业。在正式创刊之前,牛文文就发布了十大天使投资人榜单,开始了寻找中国第一批天使投资人的工作。中国天使投资在2008年到2010年迅速崛起,2010年之后大规模扩展,牛文文也进入了雷军、周鸿祎、徐小平、薛蛮子等天使投资人的圈子。2013年,牛文文与徐小平、杨宁等人发起创办了中国青年天使汇,到今天它已发展为中国最活跃的天使投资人社群。
“我还记得那时候雷军打算从金山软件辞职,还没有创办小米,知道我要创办《创业家》杂志,在他的办公室和我谈了一个上午,希望有一本杂志来讲述投资人和创业者之间的故事。他说如果和200个投资人变成好朋友的话,这本杂志肯定没有问题。”牛文文笑言,“在创业黑马上市之后又见到雷军,他还记得这句话。”
在牛文文眼中,从国有企业到民营企业再到互联网企业,企业界认识资本的过程就是中国创投诞生的过程,中国创投主要是企业家认识到资本和创投的力量,并亲自加入其中,欢迎创投,接受资本的规则,化身为创投,把投资家变成和他们一样同台的人士。与创投共舞、与资本共舞是中国一代企业家走向现代化和走向成熟的最重要的标志,认识到资本、接受资本、自己变身资本这个过程,是今天整个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前提。如果没有十年以前整个中国企业界资本意识的觉醒,以及对资本的接受和尊重并自己投身其中的话,光靠政府和美元基金的力量是不够的。
“创投江山如果按照今天来划分,最大的创投是以BAT为代表的产业资本,中国最大的VC变成了腾讯和阿里。以BAT为代表的企业家变成了创投或者风投的主要力量,而这也恰恰是硅谷的模式。随着企业家的资本意识觉醒,产业创投是硅谷的现实也是中国的未来。”在牛文文看来,中国的创业家对资本的认识越来越完善,他们变成创投的一份子,是创投的获益者,本身又回馈创投,变成创新的最大拉动者。“改革开放和创投的故事,其实就是一部创业家的资本进化史。”
助推“双创”和产业共同升级
从发现创业者和投资人的故事,到自己变成创业者寻找投资,再到帮助创业者寻求资本化和培养天使投资人,牛文文做了中国最活跃的创业者社群。他一手带大的创业黑马伴随着创和投共进的历史,把投资人变为评委和导师,把创业者变成选手和学员,创业黑马最早举起了让一种社会角色变成另外一种社会角色的大旗。
回忆起首期黑马大赛,他仍是记忆犹新。“在2011年6月30日当天就要评出TOP50黑马,我们把参加的项目按照18个行业分成18个小组,每组选5个,创业者展现自己进行路演,投资人展现自己看项目眼光,雷军、周鸿祎、包凡、王兴等都亲自进组当小组评委。把一些成功企业家和投资人变成黑马大赛评委,这也是促进创投双方对接的一种尝试。”牛文文讲到这里特别兴奋。
黑马大赛走出了不少独角兽,如2012年黑马大赛冠军Face++唐文斌,2013年黑马大赛冠军安翰科技肖国华等。
创业黑马创业十年,累计服务企业超过十万家,签约导师近千位,孵化上市企业十余家,包括掌阅科技、泰格医药和美国上市的触控科技、尚德教育、51Talk英语等。黑马企业累计融资突破4000余笔,总融资额实现近3000亿元人民币,黑马学员融资比例高达37%,涌现出Face++、凯叔讲故事、宜花科技、款多多等一批优质企业。2017年,创业黑马自己也成功登陆创业板。如今,牛文文想做的事情更多。他希望创投文化能走出北上广,走进全国更多二三线城市,迈向中国庞大的产业。他要做的是“星探”,挖掘潜在的明星企业,发现它赋能它并帮助它成长,提高创业成功率,让广大企业家、投资人、创业者,在其中发生化学反应,出现新的场景。
牛文文自认是中国创投界的“教练派”,利用创业黑马所打造的平台式的创投生态,教练式的创投生态,服务更多行业内的人。“中国的创业服务有三种模式:第一是‘地主派’,主要依靠政府,有地有空间来做孵化;第二是‘资本派’,以沈南鹏、徐小平为代表的风险投资基金一派;第三是教练派,做平台的,开放平台给所有企业家、投资人,让他们变成创业者的教练角色,在学习场景下形成有活力的创投生态。”
同时他也呼吁,中国创投的未来是要实现产业化,只有当产业变成资本,资本促进产业才有更大的力量。“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双创’要跟产业结合,跟城市结合,为传统产业插上创新的翅膀,激活存量市场。”他也认为“中国改革开放40年来形成的产业体系、产业生态,是创业者最大的‘宝藏’。每个城市都有自己的传统优势产业。寻找每个城市的产业特色,再通过互联网优化产业链,对传统产业进行创新升级,让产业向上走,最终城市就会蜕变。”
具体到投资,他强调:第一,应该多投资产业创业者,而非风口创业者,脚不踩在中国的产业大地上、不接地气的投资会有很大问题;第二,投资机构向产业的上游看齐,要看技术趋势,用人工智能升级产业。创投走出低谷的未来希望和方向就是产业,如果中国的创业投资机构,能为中国的产业升级深耕服务,未来还是很光明的。
正如他在黑马学院的寄语中所言,几年前决定为自己的未来和梦想栽种的一颗小树,在中国肥沃的创业土壤滋养下,已经长出小枝干,还有一些挂出了青色的小果,或许离真正的丰收还需要更多的时日,但他会一直做栽树者和守护者,与这些树一起迎接更广阔的成长空间。
投资冬天要增加自身的核心竞争力
证券时报记者:今年以来中国的创投行业面临很大的挑战,在募投管退的各个环节都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如何看待当下创投行业的发展现状?对于创业者和投资者而言有哪些增强生命力的方法?
牛文文:创投行业的发展成长和创业市场是相一致的,创业市场有高低起伏,创投也是有周期,创业家对竞争和冬天的理解要比投资家更直接一些。“创业家是冬天的孩子”,中国目前处在经济的冬天的这一个大环境下,但是实际上,不少全球知名的企业,都诞生于经济低谷时期,往往别人都很恐惧的时候,机会就来了。他认为创业者都会经历冬天,而且要经历不只一个冬天才能走向成熟,起码要经历2轮的冬天,3年探索,3年深耕,3年爆发,至少经过9年才能成熟。
目前市场上有声音说创投机构正在经历一次洗牌,未来有70%-80%的机构可能不存在了,但这样的事情在创业者看来是很平常的。千军万马过独木桥的故事每天都在发生,创业者一开始就要适应这种竞争,再加上技术的更新和资本的变革,竞争是很残酷的。风物最宜放眼量,投资冬天恰好可以来增加核心竞争力。
证券时报记者:中国真正的创新还是不足,缺乏从0-1的创新,您如何看待对中国创新的专业评价?创业服务行业未来需要把握哪些机会?
牛文文:过去风口式创业的背后是一种消费互联网的思维,把用户都当流量,不讲产业,所以创业大都是平台式创业,通过海量融资,海量烧钱,免费让用户来用,以赌做成一个巨大的平台。PC互联网时期的通过流量变现的模式,有着极大的负面作用,也是风口式创业不能停下来的核心原因。
新一代硅谷的公司已不再是消费互联网公司,硅谷的创新转移到诸如人工智能、生物医药等底层技术创新,创新需要和产业结合才能迸发更大的活力。
过去几年,我们在黑马社群里一直在提倡一种“重度垂直”的理念,这是一种产业互联网时代的创业方法论和价值观。产业要和互联网平衡,有限用户结合一种产业就能精准成功,形成百花齐放而非赢家通吃的创业生态。当创业和投资面向产业的时候,创业者就可以深入了解产业,改善产业环境,提高产业效率,改善产业基础。如VIPKID从教育的供给侧出发,引入了北美幼儿园的老师做线上英语教学,获得了极大成功;宜花科技的软件工程师,在传统的鲜花领域,做了改造鲜花产业链的供给尝试也有不错的成绩。
未来我们需要更多有产业基础又会创新,既会融资又会赚钱的产业创业者。适当融资而非海量融资,尽早开始盈利的创新创业。创业黑马在2014年就提出重度垂直,无意中契合中国产业的未来,提前预见到趋势并且坚决相信你看到的未来,坚持去做,你说的和做的能变成主流。
证券时报记者:如何看待上海证券交易所推出科创板和试行注册制的新举措,对于创投行业和创业企业带来哪些影响?
牛文文:在上海证券交易所推出科创板,不只是小部分科技创业公司的春天,最重要的是拉开了中国用科技创新升级传统产业的序幕,推出科创板对创投行业和科技创业行业来讲是一个巨大的鼓舞和利好,我们应该把握科创板带来的机会。
中国拥有全世界最齐全的产业门类,以制造业为核心的产业链是全世界少数比较完善的国家之一。这种完善的工业产业门类和产业链,在人工智能和科技的引领下,如果都能够向上升级的话,中国将会在全世界起到一个非常重要的引领作用。而科创板为中国的经济转型升级,新旧动能的转换提供了抓手。此外,试点注册制意味着资本市场迈出改革的一步,可以让金融支持实业,支持产业升级。创业黑马也将继续更好的服务科创企业,为中国的产业升级做出应有的贡献。
证券时报记者:在“双创”进入2.0时代,国家需要在哪些方面加大扶持力度?在您看来,创业黑马为创投行业变革和双创的蓬勃发展起了什么样的作用?
牛文文:打造“双创”升级版 ,应该与现实产业紧密结合起来,现在“双创”已走向深入环节,不再只是“喝咖啡”或者“做APP”层面的创新创业,而是更科技更产业化,与实体经济开始做紧密地结合,开始成为推动新经济发展的新动能。
创业黑马这些年搭建了一个平台,使得一批中国的创业者变成了有资本价值的、可融资、能IPO的创业者,同时也把一批企业家变成了投资人,我们的场景,就是一个平台模式,也可以说是中国创投走向大众创业阶段、走向更广阔社会的一个缩影。
过去,创业黑马学院帮助过的创业者包括两类:一类是天派创业者,有发明、有技术、有互联网、会创新,但不会赚钱,不会带团队,需要从创新到创业;一类是地派创业者,会办公司、有手感、会带团队、会销售、能赚钱,但不擅长融资、不擅长互联网,需要从创业到创新。黑马创业者能够做到天地融合、重度垂直,是中国未来的商业变革力量。
此外,我们见证了企业家从国有企业到民营企业、互联网企业、创业投资的n个阶段,这些企业家承担着共同的责任、共同的梦想和共同的责任。对于他们来说,帮助年轻人创业是最大的社会责任,只有创业成为越来越多的年轻人的人生选择,先行企业家们的商业梦想和社会责任才能薪火相传,一代代放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