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卫没有“休止符”,永远在路上。沈阳坚持把创卫作为基础性、系统性、长期性工作来抓,在建立常态、长效机制上狠下功夫,促进创卫步入良性循环轨道。
沈阳人民坚信,这座充满生机、充满活力、充满希望的城市,会用满腔的热忱谱写天蓝、地净、水碧、人美的锦绣华章,全力建设具有国际品质和辽沈文化标识、宜居宜业宜游的国际化、现代化大都市。
建立起纵横兼顾的
网格化管理体系
5.1万余个单元网格接入22个市级专业部门
在创卫取得阶段性成果后,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完善和健全创卫工作长效管理机制,推行城市精细化管理。市长姜有为督导建立数字化城管和城市管理网格化工作机制,按照定格、定人、定责、定线、定时、定量、定质、定论的原则,加强横向网格和纵向网格建设,形成发现、立案、派遣、结案、监管的工作闭环,有效巩固提高创卫成果,保证创卫机制常态运转。
啥是网格化管理体系?以和平区为例:建立了“区-街道(职能局)-社区-责任区”四级网格架构,区委书记、区长挂帅,任一级网格长,负责指挥调度;街道办事处党政主要领导和职能局长任二级网格长,重在解决问题;社区书记和科队所长为三级网格长,重点发现专业问题并予以解决;社区干事为四级网格长,负责早发现、早控制、早预防、早上报并发动院长、楼长、单元长、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和25万多志愿者广泛参与网格化工作。全区902个责任网格的千余名网格员每1至2小时重访一次,处置员10至30分钟进场到位,极大提高了网格内发现和处置问题的准确性和高效性,由来已久的问题数量逐渐减少、问题反弹的频率大幅降低、问题新生的几率被有效控制。
沈阳网格化管理机制坚持以城市管理精细化推动创卫工作常态化,按照两级体制、八定原则、程序穿透、逻辑闭环、点面并行、关键突破、平台支撑、上下协同的八方面要求,依托“互联网+”数字化城管平台,全面推开网格化城市管理长效机制建设。目前,全市建立单元网格5.1万余个,接入22个市级专业部门,初步建立起纵横兼顾的网格化管理体系,形成了问题发现、立案、派遣、结案、监管的工作闭环,构建起“一张网、一张图、一平台”的科学化、精细化、智慧化城市管理新模式。
网格化的目的不是为了画网格,而是为了对这个城市的“事件”和“部件”进行有效的管理。只有每一个节点都处理到位,才能确保网格化管理的质量。只有从微观的全覆盖入手,才能实现宏观的全覆盖管控,建成管理的全覆盖平台,最终形成精准监管。
打通责任落实的
“最后一公里”
全市近5万名市民成为“五长”
创卫的过程,既是集中攻坚、自我提升的过程,又是常态管理、自我完善的过程,沈阳不断制定完善创卫常态管理的体系建设、机制建设和制度建设,不断推动城市管理的转型升级。
针对环境卫生脏乱现象、市容秩序“顽疾”、“门前三包”责任落实、绿化美化和市政设施管护等,实行了河长制、路长制、楼长制、场长制、店长制等“五长制”,打通责任落实的“最后一公里”。全市近5万名市民成为“五长”,主动劝导不文明现象、维护市容环境秩序,形成了问题发现、问题提报、部门认领、整改落实、督办考评、责任追究、问题销号的闭合链条。
“每天两个时段3个多小时都在路上巡街,平面、立面、空中全方位巡查。”铁西区新湖社区李亚萍自3月初有了一个新“头衔”——路长。几个月以来,她管辖范围的6条街道环境卫生、道路绿化、市政设施维修、车辆乱停乱放等问题得到解决。和路长一样,河长、楼长、场长、店长都是特定领域的“大管家”,推动城市治理模式向精细化、常态化、长效化转变。
沈阳还建立全社会动员机制。着眼激发群众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从完善社会志愿服务体系入手,引导和发动广大市民自觉支持、主动参与城市治理,共建共享创卫成果,组建由党员干部、企业职工、院校师生、社区居民等组成的百万志愿者队伍,每周六深入社区、企业、学校、公共场所开展志愿者服务日活动。建立“一街路一组织,一社区一队伍”的基层志愿服务工作模式,基本实现了每条商业街路都有一个志愿服务组织,每个社区都有支志愿者队伍,推动了城市管理基层化、群众化。
通过创卫集中攻坚,沈阳解决了一批积深、积久、积难的管理顽疾,初步改变了城市面貌。但是,如果常态化管理、精细化管理、正规化管理不能及时跟进,所做的工作就会前功尽弃、出现反弹:建立完备的工作体系,构建执行、管理、监督的工作格局,做到环环相扣、相互制约,形成巡查、整改、执法、监督、问责的工作闭环;建立高效的管理机制,坚持动态管理、即时管理、细节管理,形成问题快速发现、快速整改、快速提升的工作机制;建立科学的管理制度,按照标准化、规范化和精细化的要求,建立健全城市细部管理的操作规范和考评标准,做到每一个问题都有标准、每一项指标都有规范、每一项工作都有措施。
创卫永远在路上!沈阳推动创卫工作由“行政推动”向“制度保障”转变,由“突击治理”向“日常监管”转变,由“非常态创卫”向“常态有效管理”转变,为把沈阳建设成为国家中心城市,实现全面振兴、全方位振兴提供有力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