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南昌规划建设通风廊道
夏季的南昌,白天进“烤箱”,夜晚上“蒸笼”,酷热难熬且持续时间长。
除受副高牢牢控制外,专家认为炎热的原因还包括城市普遍存在的热岛效应。日前,一个好消息传来:为保障生态文明建设,提升城市的空气流动性,缓解热岛效应和改善人体舒适度,南昌正在布局城市通风廊道建设。
城市建筑会蓄热
2017年,中国气象局国家气候中心发布榜单,夏季炎热程度靠前的10个省会城市或直辖市分别为:重庆、福州、杭州、南昌、长沙、武汉、西安、南京、合肥、南宁。
南昌居我国中东部内陆,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夏季常受稳定的副热带高压控制,盛行下沉气流,高温天气频繁出现。近年,南昌由于城市扩建导致热岛效应加剧,每年7月初到8月末极为难忍。
有专家认为,造成城市热岛效应的最主要原因是城市人为排放热量、建筑物和道路蓄热、绿地较少等原因造成的,密集的道路、建筑等能把太阳辐照热量储存起来,加热城市大气,同时城市空调、机动车等排放的热量,进一步加热城市大气,造成城市平均气温比郊区高1℃以上,有时白天高6℃以上。气象学上,常用城郊气温差值大小代表城市热岛强度。
建成5个城市梯度风气象站
“风道就像人的经脉一样,经脉不通,人就容易生病,城市也是这样。”南昌市气象服务中心主任林永华介绍,据国家有关部门组织编写的《城市通风廊道规划技术指南》,城市通风廊道是以提升城市的空气流动性、缓解热岛效应和改善人体舒适度为目的,为城区引入新鲜冷湿空气而构建的通道。南昌也准备建设城市通风廊道。
林永华说,南昌正加紧建设通风廊道监测站,已建成的有锦江路城市梯度风气象站、凤凰城城市梯度风气象站、南新黄渡城市梯度风气象站等5个,为后期南昌市气象局建设通量观测系统做铺垫。通量观测系统是目前测定地-气、水-气交换最好的方法之一,越来越被广泛地应用于估算陆地、湖泊生态系统中的物质和能量交换,对指导南昌改善局地气候环境有重要作用。
近年来,北京、广州、西安、南京、福州等城市都在城市规划设计中提出过建设通风廊道。
将建通风廊道引入新鲜冷湿空气
林永华说,南昌的通风廊道设计处于起步阶段。未来划入通风廊道的区域将严格控制建设规模,不会大拆大建,需合理规划,在有条件的情况下打通阻碍廊道连通的关键节点。
据介绍,城市通风廊道可分为一级通风廊道和二级通风廊道。一级通风廊道主要为赣江南昌段,连通主城区和郊区,作为清洁空气流入主城区的主要通道;二级通风廊道主要分布在市区内,以长直公路、艾溪湖、青山湖、前湖为主,平均宽度50米至200米。另外在城市主导风的上风向,要加强生态建设,划定诸如大型水体、绿地、生态公益林等保护区,保证清洁、凉爽、湿润的新鲜空气能顺利通过通风廊道进入城市,既缓解城市热岛效应,又改善城市空气质量。
根据通风廊道观测站点布局方案,建议在各通风廊道的相交处、端口处及中段处设置观测站点,以探究在不同主导风下通风廊道内的风环境特征。有关人士透露,南昌拟在城郊关键位置等处建设通风廊道气象观测站。
林永华说,南昌市通风廊道气象观测站的观测内容主要包括风速、风向、气温,观测方法为自动采集监测。 (吴钟亮 李 进 记者 徐黎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