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国际 » 欧美 » 正文

二季度财报折射消费电子产业尴尬 智能概念逆势领跑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12-10-31
核心提示:--三星、苹果受益智能产品跑赢大盘   上周,全球主要消费电子企业相继发布二季度(4至6月)财报,大部分企业或亏损、或利润大幅

--三星、苹果受益智能产品跑赢大盘

  上周,全球主要消费电子企业相继发布二季度(4至6月)财报,大部分企业或亏损、或利润大幅下滑。其中,索尼、诺基亚、松下、摩托罗拉、索尼爱立信、任天堂等巨头纷纷陷入巨额亏损,而LG、日立、夏普、东芝等企业利润下滑都在80%以上,接近亏损的边缘。全球高科技板块,可谓一片哀鸿。

  在各企业对困境的原因分析中,“用户需求疲软、竞争加剧”是被提及频次最多的两个原因。这在一定程度上折射了当前消费电子制造企业的现状,却并没有揭示出真正的原因。

  随着移动互联网、智能化家电和数码产品技术的发展,硬件和内容更深层次的融合化产品,正以其便利性、多样性获得用户认可,并成为用户新宠。“但多数传统硬件制造企业却并没有及时追随市场的这种变化,没有真正深刻理解用户需求、把握用户需求,这才是导致他们被市场所抛弃的真正原因。”此间观察家指出。

  传统阵营陷入尴尬

  正如此前预期的,多数消费电子制造企业二季度财报纷纷“泛绿”。索尼亏损2亿美元,诺基亚亏损5.21亿美元,松下亏损3.88亿美元,摩托罗拉亏损5600万美元,索尼爱立信亏损5990万美元,LG利润下滑87%,日立利润下滑96.6%,夏普利润下滑84.4%、东芝利润下滑87.8%。行业萧条,可见一斑。

  在日本地震、黑客攻击等客观因素之外,不可否认,用户需求的疲弱是导致这一现状的直接原因。例如,PC市场增长缓慢导致了上游元器件滞销,传统手机销售淡季导致手机制造商入不敷出,家电市场需求也在全球金融萧条的背景下趋缓。高科技制造企业的销售业绩,几乎全线陷入尴尬局面。

  但这却并没有揭示出行业困境的根结所在。业内专家指出,随着移动互联网和智能技术的发展,事实上用户需求正在发生转移,而并非绝对的疲软。传统企业能否自我救赎,关键在于,能否及时跟上这个趋势。

  智能产品成市场新增长点

  事实上,同样是二季度财报,已经揭示出一个并不新鲜的市场趋势。

  作为市场上少有的两个大幅盈利的企业,苹果和三星电子的财报显示,智能化产品正成为市场上最强劲增长点。受益智能手机iPhone和平板出货量大增,苹果二季度净利润59.9亿美元同比增95%。而三星电子的电信业务,也在智能手机GALAXYSII和平板产品的推动下,净利润大涨165%。对于第三季度业绩的预期中,三星更是寄望通过本地化程序和内容大幅提升智能电视SmartTV的销量。这意味着,事实上,用户需求并非绝对疲软,而是市场需求正在发生转移,新兴的智能概念产品正在成为用户的新宠。

  毋需讳言,对于多数企业而言,能够发现这个趋势并不困难,但是真正及时迎合市场的需求、并在新兴市场占据优势却并非易事。就市场表现来看,苹果和三星是目前仅有的两个做到了后者的企业。而绝大部分企业,仍然停留在发现趋势的层面,而对于迎合智能趋势却不得要领。这也正是当下,行业的最大尴尬所在。

  顺势而为扬长避短

  凭借iPhone强大的号召力,苹果打造的封闭硬件平台加开放软件平台模式,吸引了全球广泛的智能手机用户。这让许多企业都望尘莫及,甚至于无可奈何,诺基亚、摩托罗拉等传统手机巨头都是其“受害者”。

  而拥有电视、手机、液晶显示屏等多条排名世界前两名产品线的三星电子,则通过最完善的产业链、最丰富的产品线和技术开发经验,以及对用户需求的准确把握,为智能产品提供强力支持,用最快的速度构建完成了一个最庞大的智能产品生态系统,先于竞争对手确立了市场地位。所以,虽然三星在2011第二季度出现了内存和液晶显示器两条产品线利润下滑,但是智能手机、数字媒体和家电业务逆势上扬,充分说明了智能产品的影响力。

  另外,与苹果依靠单一产品线打天下不同的是,三星电子则主要依靠集体的力量取胜。2011年,三星电子提出“智慧生活”战略。以智能手机、智能平板、智能电视为代表的三星智能家电快速成为全球消费者的新宠,截止2011年6月三星智能电视上市三个月后在全球累积销售200万台。截止2011年7月三星GalaxySⅡ面市85天销量突破500万部!

  究其原因,首先就操作系统而言,三星智能终端横跨主流智能手机操作系统,并已经积累了多年的智能终端开发经验。目前三星的手机和平板产品采用主流的Android操作系统,具备绝对的开放性,并拥有全球庞大的内容资源支撑。其次,就产业链整合能力而言,三星不但具备移动终端开发、制造能力,同时也是手机存储和手机屏幕最大的供应商之一,苹果亦是三星的重要客户之一,这能确保三星在智能终端的开发过程中享有绝对的时间和成本优势。

  所以,相比之下,三星凭借产业链整合能力以及开放优势,在一定程度更占优势。

免责声明:本文若有侵权,请联系我,立刻删去!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全球资源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 资讯搜索 ]  [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公益慈善栏目 赞助本站可以扫描支付 | 免费推广计划 | 全球资源网顾问团 | 帮助中心 | 企业文化 | 关于我们 | 全球信息中心 | 隐私政策 | 使用协议 | 版权隐私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本站对所有发布的信息不承担任何责任,用户应决定是否采用并承担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