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都是种蔬菜 为啥大不同
初冬的早晨,一层薄雾笼罩在纳雍县董地乡罗嘎村蔬菜大棚基地。
本是农闲时节,罗嘎村的赵家敏却并没有像过去一样闲着,而是起了个大早,7点半准时到达村里的蔬菜大棚基地上班。
46岁的赵家敏是地道的农民,在种植上没少下功夫,日出而作,日落而息,二十多年来辛勤如斯。
但付出与回报始终不成正比。
直到最近,情况才有了改变。
以前也是种蔬菜,现在也是种蔬菜,有何不同?
赵家敏说,以前地里都是种玉米、种土豆,价格低廉,没有销路,一年忙到头,只够自己吃。
如今,赵家敏家一共流转了4亩土地建大棚,每年有流转费拿,每年有大棚分红,还有每个月2000多元的工资。这一算就是三份收入。
赵家敏说:“这比自家种划算太多了!”
与赵家敏一同工作的村民彭志飞说起了自己的情况:“恒大来我们这援建蔬菜大棚,我们既能照顾家里人,还能拿工资,我在大棚里上了有3个多月的班,干一天80块钱,一个月能上二十几天班,而且活也不累,很满足了。”
赵家敏与彭志飞工作的大棚,主要种植的是包菜。
据基地负责人龙刚介绍,这批包菜于今年8月份种植,共种有80多个大棚,目前已经采摘了20个大棚,一个大棚能采摘2000多斤包菜。
龙刚介绍道,仅今天就可以收4吨左右包菜,并将按每斤8毛的价格批发给贵州裕康源餐饮管理发展有限公司用作学校学生的营养餐。
“我们基地的蔬菜品质好,菜不愁卖,后续我们还会继续采摘西红柿、白菜、豆角等蔬菜。”龙刚说。
据了解,蔬菜大棚种植是恒大集团帮扶纳雍县产业扶贫的重要举措之一,也是帮助当地贫困群众稳定脱贫的有效方式。
董地乡罗嘎村蔬菜基地是由县政府负责“三通一平”和土地流转,恒大集团负责蔬菜大棚及配套设施的建设,建成后确权给贫困户,贫困户以恒大援建蔬菜大棚及配套设施入股方式进行分红,并帮助引进龙头企业,形成“龙头企业+合作社+贫困户+基地”的帮扶模式,实现“供、产、销”一体化经营,解决了农户“不知道种什么、不知道种多少、不知道怎么种、不知道卖给谁”的根本性问题。
据悉,董地乡罗嘎村蔬菜基地目前共有大棚148栋,这些大棚将以“一棚一户”的形式确权给贫困户,148栋大棚将带动贫困户148户723人持续增收,稳定脱贫。(李薛霏 陈炯吉 刘忠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