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气候大会在波兰 低碳转型 经济民生与地缘博弈之辩未决
“卡托维兹将要举办气候大会?听上去确实不错,地理老师常常给我们讲全球变暖的事,但每天放学回家,看着左邻右舍高耸的烟囱,我并不能完全理解这和我的生活有什么关系。”
波兰姑娘娜塔莉亚端坐在小城波兰南部小城卡托维兹(Katowice)的一家咖啡馆正中,不顾周围的喧嚣,安静地复习着数学。
“在波兰几乎家家户户都烧煤取暖,我家是这样,我的朋友家也是这样,自我记事以来好像就没变过。”她看着记者,轻声说道。
娜塔莉亚的家乡卡托维兹,因为即将于12月3日举办COP24气候大会而备受外界关注。眼下,波兰政府正在为这一大会进行精心筹备。
令人瞩目的是,这将是波兰主办的第三次气候大会。在今年以前,波兰曾在2008年和2013年两次举办联合国气候大会。2015年巴黎大会之后,波兰小城卡托维兹接过了今年气候大会的主办权。如何落实巴黎气候大会的成果,并形成一份清晰明确的规则书,是卡托维兹气候大会上的首要议题。
波兰2004年加入欧盟,虽然多年以来经济增长领跑欧盟,并逐渐在多个领域的议题中发出自己的声音,但如此频繁地主持气候大会,也难免不令人感到好奇。在一些波兰能源和环保界人士看来,政府此举也有意强化波兰在气候议题上的“存在感”,并借此促进国家内部的能源转型。
近年来,能源结构中煤炭的过高占比和愈发严重的城市空气污染问题,正困扰着波兰社会各界,相关讨论声音不绝于耳。作为气候大会的承办方,波兰如何首先在国内应对气候变化带来的挑战,受到欧盟乃至国际社会的瞩目。
波兰政府眼下正在筹备12月份在卡托维兹举办的COP24气候大会。
生存发展权利与环保责任之辩
“冬季大家选择烧煤甚至砍柴取暖没有别的原因,仅仅是因为煤炭和木柴便宜而已。”娜塔莉亚说,“如果要全部改成用电力取暖的话,那我觉得政府应该承担起这个成本。”
娜塔莉亚并非出身穷困。她的父母均来自中产阶层,亲属遍布法、德等欧洲国家。仅仅在读高二,她已能够熟练使用英语、西班牙语和俄语进行交流。然而,高企的电价也让这样的小康家庭难以立即放弃传统取暖方式。
据娜塔莉亚描述,在目前每度电约合0.145欧元的价格水平下,如果全部改用电力取暖,则她家每年冬季此项开销可能会“翻一倍”。而取暖用煤炭相比之下十分便宜,波兰本身是一个产煤国,且卡托维兹所在的西里西亚(Silesia)地区传统上就是一个“煤炭大省”,获取煤炭是一件比较轻松的事。
波兰的居民电价较高被诟病已久。虽然绝对价格用欧元计算与英、德以及一些北欧国家相比稍低,但考虑到波兰较低的居民收入水平,波兰居民家庭用电开销实际在在欧盟28国中排名前列。据欧盟统计局数据,按照购买力标准(Purchasing Power Standards, PPS)折算后,波兰居民用电支出紧随德国和葡萄牙之后,在成员国中排名第三。
除了居民能源消费习惯,波兰社会在能源转型中还面临煤炭产业工人的安置问题。煤炭工业在波兰历史中扮演着特殊角色,西里西亚地区尤其如是。“在这里,煤炭不仅仅是燃料,更是波兰认同的一部分。”来自智库“气候分析”(Climate Analytics)的分析师安德烈(Andrzej Ancygier)撰文称。
在卡托维兹市中心的一块高地上,高耸着一座旧式矿井。深藏其下的早已不是当年为西里西亚工业化提供“黑色血液”的煤矿,而是一座设施现代的地方历史博物馆。走入历史展览区,首先陈列着的藏品是一幅宗教主题的油画,它被摆放在了所有画作之前,十分醒目。与其他画作不同的是,该画虽展现的是天主教圣人芭芭拉(Saint Babara),但她身后却伫立着一座同样风格的旧式矿井,令人费解。博物馆工作人员讲解,原来,19世纪时的波兰煤矿工人大军正是在她的画像前匆匆祷告片刻,随后钻入暗无天日的矿井底直面恶劣而危险的工作环境。
卡托维兹市博物馆历史展览区画作 澎湃新闻记者 汪伦宇 图
卡托维兹市中心高地上的废旧矿井,目前已成为博物馆的一部分 澎湃新闻记者 汪伦宇 图
波兰智库“能源论坛”(Forum Energii)负责人帕维尔(Pawel Mikusek)向澎湃新闻记者介绍,在全波兰,目前共有约82000人从事与煤矿开采相关的工作,其中有一半人集中在卡托维兹及其近郊。曾担任两任环保部长发言人的帕维尔,尽管身为能源转型的积极倡导者,却也毫不讳言社会上对矿工生计的担忧。
“在西里西亚这样的地区,人们的担忧是可以理解的。重工业转型地区都会面临这样的问题。”帕维尔说,“其实矿工们现有的技能可以在其他行业得到利用,但这需要一定的职业技能培训。”
在一片争议声中,波兰最大的电力供应商PGE集团于去年建成投产了两处以煤炭为燃料的火电厂。批评者质疑,在举国上下呼吁大力发展可再生能源的情况下,且邻国德国等更是纷纷“废核”、“去碳”(Decarbonisation)之际,波兰是否有必要继续兴建煤炭发电设施。
“市场逻辑就是这样。我所受的教育和专业训练告诉我,不尊重市场规律是要后悔的。”PGE集团战略总监(Strategy Director)莫妮卡(Monika Morawiecka)对记者表示,“为什么还要建火电厂?这是因为目前煤炭仍然十分便宜,我们集团也在发展可再生能源,但目前还无法完全放弃传统的火电,也不能给出很多人想要的‘去碳’时间表。”
PGE集团是一家国有控股企业,发展可再生能源也在集团的规划之内。而如何在能源转型过程中兼顾矿工福祉,莫妮卡也坦言,这不是一家企业能完全解决的问题。
“坦率地讲,我们是企业家,从社会责任角度来说我们当然关心这些工人,但要想根本解决这个问题,政府不拿出决心和行动是不行的。”莫妮卡说。
波兰一处煤矿。本文图片 视觉中国 资料
能源转型也是政治议题
波兰的“气候雄心”和能源转型正面临着一道横亘在前的障碍。能源消费结构对于煤炭的过度依赖构成了这个障碍的核心。
根据波兰智库“能源论坛”提供的数据,截至2017年,波兰能源消费结构中煤炭仍然占比近80%,在欧盟中绝无仅有,远远超过欧盟28国平均水平。如何减少煤炭的占比,不仅仅是个技术和商业问题,同时也牵涉到国内政治和外交议题。
煤炭占比如此之高,首先有其历史原因。东欧剧变以前,作为华约成员国的波兰处于苏联主导的“经互会”体系之下。在重视重工业发展的政府治理下,同时也得益于丰富的煤矿储量,波兰的采煤业得到了迅速发展。
2014年5月,时任波兰总理图斯克(Tusk, 现任欧盟理事会主席)曾向欧盟递交一份能源联盟方案,其主要内容包括加强成员国在能源供应被突然中断事件发生时的团结机制,利用欧盟资金最大限度地进行能源设施扩建,以及最大限度地利用欧盟内的煤炭资源。
波兰与俄罗斯的政治关系长期不睦。在能源领域,长久以来波兰不得不依赖从俄罗斯进口的天然气。历经几次“断气”风波后,全国上下对于能源自主有着强烈的追求。
值得玩味的是,波兰人对俄罗斯的天然气输入非常敏感,却不介意从俄罗斯进口本国并不十分匮乏的煤炭,国内舆论也鲜见相关讨论。
“这可能是因为,波兰国内并没有可观的天然气储备,人们担心长期从俄罗斯进口会形成‘路径依赖’,帕维尔对澎湃新闻记者解释道,“波兰有一定的煤炭储量,就算目前从俄罗斯进口,也不怕将来俄方‘断供’。在波兰,煤炭在某种意义上被视为能源安全和自主的一种保障。”
除了煤炭,在许多国家,发展核电也被视作保障能源自主性的一种途径。对波兰来说,情况稍有不同。80年代末,苏联曾经计划在波兰北部的札尔诺维茨建设四台VVER-440核电机组,但由于发生在离波兰边境不远的切尔诺贝利事件造成的恐慌,以及民众的反苏情结等,该计划于1990年被迫放弃。
今年7月24日,中国广核集团(中广核)官网发布信息,称波兰能源部副部长安德烈泽杰率波兰核能司司长以及首席专家一行考察中广核,洽谈关于波兰首座核电站合作相关事宜。双方共同签署了《中波关于民用核能领域合作的谅解备忘录》。
卡托维兹气候大会主席、波兰能源部副部长米卡尔·库提卡博士(Dr. Michal Kurtyka)告诉澎湃新闻记者,核电的发展一直在政府的议事日程上,但目前仍处在研究论证阶段。
“发展核电一直是我们的一个选项,现在我们并没有正在进行中的核电站建设项目,但政府已经成立了专门的机构来论证发展核电的可行性。”库提卡博士表示。
贝乌哈图夫煤矿。在波兰,煤炭在某种意义上被视为能源安全和自主的一种保障。
夹在美、欧、俄之间,“波兰没有能源战略”
“今年我们将庆祝波兰独立一百周年,我们的能源转型正在进行中。”库提卡脸上挂着笑容,环视在场记者后说道,“能够预计的是,到2030年,煤炭在能源消费结构中的比例将降到60%,到2050年时,这一比例还会进一步下降到50%。”
库提卡的表态乐观,但他没有提到的是,波兰在能源领域正承受着来自欧盟的政治压力。
2010年,欧盟委员会发布了《欧盟2020能源战略》,提出到2020年时,欧盟应将温室气体排放总量减少20%以上,在能源消费结构中将可再生能源的占比提升至20%以上,且交通部门的能源消费结构中可再生能源的占比必须超过10%。
距离2020年仅剩不到两年时间,波兰能否按时完成欧盟设定的目标令人生疑。波兰国内目前三分之二的煤电设施已投入运行超过三十年,面临严重的设备老化问题。
在更深层面,双方还存在一些战略性分歧。波兰地处欧洲中心位置,东邻白俄罗斯和波罗的海三国,南连捷克,在北方与斯堪的纳维亚国家隔海相望。地缘和区位特点构成了其“三海倡议”(the Three Seas Initiative)的地理基础。
2016年,波兰总统安德烈·杜达(Andrzej Duda)提出了“三海倡议”,这是一个地跨中欧、东欧和南欧的区域合作机制,能源和基础设施合作是该机制的重中之重。液态天然气引进是波兰在倡议中欲重点推进的方向之一。波兰希望能够借此逐渐摆脱对俄罗斯天然气的依赖。
去年6月,美国总统特朗普参加第二次在波兰举办的“三海峰会”,在会上,特朗普极力向波兰等东欧国家推销美国的液化天然气。借助“三海峰会”平台,美国得以离间早已被乌克兰危机和天然气争端困扰的欧俄关系。特朗普在会上向波兰总统杜达当众许诺,签订液化天然气合作协议“只需15分钟时间”。杜达则表示,自己已被特朗普说服,并相信波兰将成为“美气入欧”的中心码头。就在当月,第一艘装载美国液化天然气的运输船抵达波兰希维诺乌伊希切港(?winouj?cie)。
波兰这般急切追求与美合作的心理却并非欧盟所乐见。德国正与俄罗斯共同推进“北溪2”油气管道项目的建设,而波兰的“三海倡议”并不支持这项继续从俄罗斯进口天然气的计划。去年11月,波兰总统府一名高官(Krzysztof Szczerski)曾声称,波兰必须提高对“北溪2”项目的警惕,因为它“体现的是两个大国(德国和俄罗斯)的利益”。然而,德国等欧盟国家则对美波能源合作却颇有不满。去年6月,德国和奥地利外长罕见地发布了一份声明,共同指责美国威胁或将对参与“北溪2”项目的欧洲公司进行制裁的行为。
“波兰并没有什么有连续性的能源战略。我们夹在美、欧和俄罗斯之间,能源政策中有太多的地缘政治成分,很难谈得上制定什么自主的长期规划。”“能源论坛”研究员嘉富丽科夫斯卡(Alexandra Gawlikowska)对澎湃新闻表示。
波兰的一处天然气管道前写着“华沙”。
欲将目光投向东方,与中国交流经验
就煤炭发电占能源消费的比重以及经济增速而言,波兰与中国不乏相似之处。由于中国近年来减排卓有成效,自2015年巴黎气候大会以来又逐渐走向全球气候治理的舞台中心,波兰环保和能源界人士也将目光投向了东方。
西里西亚省副省长米卡尔·格兰玛提卡(Michal Gramatyka)对记者表示,西里西亚作为波兰传统的工业区,矿业和能源行业十分发达,但也存在很多相关的污染问题。这种情况与中国的山西等省份有类似之处,因此,在低碳经济领域存在不少的合作空间。
“我上个月刚刚去了山西省会太原。两地(西里西亚和山西)有很多相似的地方,且面临相同挑战,双方完全可以互相交流能源转型的经验,探索低碳经济的道路。”米卡尔说。
从澎湃新闻记者数天内与波方人士交流的情况来看,波兰环保界和舆论场对中国能源政策的关注,还是主要服务于对波兰自身能源转型的辩论。
“波兰媒体在报道国内的能源转型和环境治理时常常提到中国,尤其是现在美国退出了巴黎气候协定,”一名长期关注能源和环保领域的波兰记者告诉澎湃新闻,“我们在谈及中国时,往往是为了指出波兰政府在能源转型上的不足和应该改进之处。”
“不过,在中国,你们讨论外国的能源转型又是为了什么呢?难道不是为了服务于中国自己的能源政策吗?”他笑着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