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代格萨尔唐卡 蜀石经残片 东汉制盐画像砖
央视大型文博节目《国家宝藏》第二季本月9日将开播。12月3日,央视公布了参与本季节目的9大博物馆国宝名单。其中,来自四川博物院的分别是清代格萨尔唐卡(11幅)、6块蜀石经和一块东汉制盐画像砖。在川博多达32万件的文物中,《国家宝藏》为何偏偏选中这3件?
三件文物可先睹为快
今年10月,《国家宝藏》第二季公布新亮相节目的9大博物馆名单,其中西南地区最大的博物馆、馆藏文物达32万件的四川博物院在名单之列。川博入选之后,网友们为哪三件文物能够雀屏中选展开热烈猜测,其中张大千书画、汉代说唱俑、战国水陆攻战纹铜壶、南北朝佛教造像、玉大带、宋徽宗的腊梅双禽图、摇钱树、蜀绣都成了预测的热门文物。不过从3日央视公布的文物名单来看,所有“网红”文物均被排除,入选的文物走起了“神秘”风,因为这三件文物从来没有在展厅向公众长期展出过。
据四川博物院典藏部主任彭代群介绍,东汉制盐画像砖在民国时期出土于邛崃市花牌坊,还算经常在博物馆亮相。蜀石经在上世纪五六十年代由热心市民捐赠给博物馆后,由于文物类别与博物馆专题展的主题不太契合,再加上对石经的学术价值认识还需要时间,因此大多数时间都待在文物库房。而同样来自捐赠的格萨尔唐卡,对保存环境的温湿度和光照要求都非常高。彭代群说,唐卡画面由矿物颜料绘成,它的最佳保存环境温度在22℃至25℃,湿度在50%-55%之间,更是不可能经常放在展厅。
不过,当《国家宝藏》宣布文物名单以后,不少观众纷纷到川博官微留言,希望能到博物馆先睹为快。为此3日晚,博物馆已将三件文物全部陈列于展厅。为免唐卡受到环境影响,四川博物院文保中心专门派出工作人员对环境进行实时监控。
每件文物凝结历史底蕴
除了文物的“神秘”,这三件入选《国家宝藏》的文物也非常珍贵。彭代群说,东汉制盐画像砖是国家一级文物,蜀石经有三件也是国家一级。唐卡虽然是三级,却并不影响它们的价值。
据介绍,这块制盐画像砖,细致刻画了汉代井盐生产的情况:在起伏的山峦间,左边是一高大井架,四人在吸卤,有槽将盐卤引入右下角的灶锅内,有三人在灶旁操作,山间另有五人在背柴和狩猎,是研究古代盐业不可多得的实物资料,也见证了汉代蜀地手工制造业的发达。
6块蜀石经残片,分别是五代周易蜀石经、五代蜀“禹贡”石经、五代后蜀石经、五代后蜀残易经石经、五代后蜀残石经和五代残蜀石经,它们的背后,是后蜀广政元年开始,历经近两百年镂刻儒家十三经的浩大工程。它与文翁石室等一起,成为古代文人眼中“蜀学之盛冠天下”的最佳代表。原来,从春秋战国时开始,古人就习惯把经典著作刻在石头上以便永久保留。“书之竹帛,镂之金石”,广泛存在于佛经、儒经等经典的记载和传播之中,而这些刻了文字的石碑,就是“石经”。此次入选节目的五代后蜀残石经,残长40厘米,残宽21.5厘米,高7厘米,还能看到双面刻着《诗经》,一面有10行《周颂》,另一面有《鲁颂》10行,共有经文59字,注文110字。
至于清代格萨尔唐卡,是迄今保存下来的为数不多的“仲唐”唐卡中的精品,无论是绘画内容还是绘画技法,都十分罕见。□本报记者 吴晓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