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放是一个地区繁荣发展的必由之路,是经济实现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不可或缺的“推动器”。
改革开放40年来,安徽始终坚持大开放战略不动摇,上世纪80年代提出“远学粤闽、近学江浙”,90年代提出“开发皖江、呼应浦东”,“九五”提出“外向带动”战略,“十一五”提出“东向发展”战略,“十二五”提出“开放发展”战略,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安徽把打造内陆开放新高地作为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必由之路,开放型经济实现了从量到质的飞跃,双向互动、内外联动的全面开放新格局正逐步形成。
从1063万美元到630亿美元,安徽产品卖向全世界
11月23日,阜阳市首趟铁海联运班列正式开通,一列满载柳编、户外家具的集装箱货运班列从颍南火车站发出,抵达宁波舟山港后,货物将直接装船出口欧洲,相较于以往阜阳货物经南京港、上海港出口欧洲的运输路线,运输时间可节省5天至7天,平均每个集装箱节省运输成本2800元。
铁海联运把出海口搬到家门口,构筑了皖货出海大通道。 20世纪50年代至70年代,安徽没有对外开放口岸,进出口货物和出入境人员只能从沿海口岸进出。 1980年2月,国务院批准芜湖口岸对外开放,开启了新中国成立以来安徽直接外运的历史。历经近40年发展,安徽对外开放大通道不断完善,目前已建成国家一类开放口岸7个、居中部第一,建成4个海关特殊监管区域、4个保税物流中心(B型)和22个公共型保税仓库,以及12个进境指定口岸,基本实现了省内区域全覆盖。
改革开放40年来,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安徽依托开放大通道、大平台和大通关建设,对外贸易快速发展,全省进出口额从1978年的1063万美元增长到今年预计630亿美元,年均增长率约为24.3%。“2018年全省进出口业绩企业超过8000家,进出口过亿美元企业71家,过10亿美元企业达到7家;机电产品、高新技术产品出口占出口总值的比重分别达58%和27.8%,与219个国家和地区有贸易往来。 ”省商务厅副厅长黄英说。
“1978年,我们进出口规模不到2000万美元,今年预计能达到16亿美元,增长了80多倍,贸易结构、商品结构和市场结构也发生了根本性变化。 ”安粮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曹训立告诉记者,出口产品从农副产品和粮油食品初级加工产品等为主,到电子产品、机械设备以及轻工产品等工业制成品;市场从过去以港澳台及东南亚为主实现了“买全球、卖全球”。
从163万美元到170亿美元,产业承接迈向中高端
改革开放,利用外资是最直接最重要的方式之一,能有效带动我省产业和企业嵌入全球产业链、价值链、创新链。早在1984年,安利人造革有限公司就成为安徽第一家外商投资企业;1992年,瑞士ABB集团成为我省引入的首家境外世界500强企业。 34年来,安徽利用外资规模不断扩张、结构不断优化,实际使用外资从1985年163万美元增长到今年预计170亿美元,年均增长约32.4%,利用外资领域从初期的轻纺、化工工业,逐渐扩展到冶金、机械、电子、汽车等工业,农业以及商业、市政建设、教科文等服务业。
作为一家跨国公司,美国康宁公司2015年在合肥投资建设10.5代液晶玻璃基板工厂,3年来这家企业已有5个项目落户安徽,协议投资总额近30亿美元。
“合肥10.5代液晶玻璃基板工厂已于今年5月正式投产,康宁成为全球首家生产10.5代LCD玻璃基板的制造商。 ”康宁大中华区总裁及总经理李放表示,康宁希望能够利用自身在材料科技领域的创新成果和前沿技术,来鼓励和带动本地创新发展,促进安徽制造业升级转型。
投资环境就像空气,空气清新才能吸引更多外资。在各地竞相发展、竞争日益激烈的今天,区域之间的发展竞争,很大程度上是投资环境的比拼。 “安徽着力打造内陆开放新高地,加快政府职能转变,着力建设法治政府和服务型政府,营造了令人信服的营商环境,为我们项目的成功提供了坚实保障。 ”李放表示。
强化市场导向、创新管理模式,营造良好营商环境,40年来,安徽一直在努力。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安徽深入推进开放领域“放管服”改革,深化外资管理和外贸体制改革,积极推行外商投资准入前国民待遇加负面清单管理模式,法治化、国际化、便利化的营商环境加快形成,产生了强大的“磁吸效应”。截至目前,我省累计利用外资1048亿美元,累计批准设立外资企业逾万家,有84家境外世界500强企业来皖投资159家企业。
从152万美元到12亿美元,皖企扬帆奔向国际化
近日,中国企业联合会、中国企业家协会连续8次向社会发布了“中国跨国公司100大及跨国指数”,安徽省铜陵有色金属集团控股有限公司、安徽中鼎控股(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安徽海螺集团有限责任公司3家企业入选,分别比上年上升12、4和4个位次。其中,中鼎跨国指数达到49.73%,高于2018中国跨国公司100大的平均跨国指数33.93个百分点,居全国第8位。
在全球产业布局加快调整的新形势下,不断创新开放模式,把高水平引进来和大规模走出去有机结合起来,实现内外联动、双向开放,能更加有效地促进结构调整、产业升级。 “1984年安徽国际经济技术合作公司分包中国港湾工程公司的科威特阿拉伯科研中心项目,开启了安徽对外承包工程的历程;1997年马钢股份公司在香港设立马钢香港有限公司,开启了皖企对外直接投资的历史,当年安徽实际对外投资152万美元。 ”省商务厅有关人士介绍说。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省企业积极融入“一带一路”建设,支持企业积极稳妥走出去,深入开展产业国际合作交流。目前,海外打拼的皖企有800多家,业务遍及130多个国家和地区,其中“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达到30多个。 “2018年,全省预计有85家企业在境外投资设立100家企业(机构),实际对外投资12亿美元。对外承包工程实际完成营业额30亿美元,为1984年的2727倍。 ”黄英说。
“安粮立足自身40多年的国际贸易资源,利用旗下合肥建工的业务优势,围绕‘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基础设施相对薄弱的现状,拓展了多个国家的业务,在更广阔的国际市场上打出了安粮品牌。 ”曹训立说,走出去不仅对拉动企业规模和效益产生直接作用,而且对企业扩大国际化视野、培养国际化人才、借鉴国际化管理产生更为有效的促进作用,可以有效提升企业的品牌影响力和综合竞争力,为全面参与国际市场竞争赢得先机。
【专题】壮阔东方潮 奋进新时代——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
【专栏】40年改革风云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