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政知圈 26进6 陕西选老兵当副市长依据啥标准
12月8日,来自陕西省的一则消息蹿红网络:“6名军转干部担任地方副市长,这在陕西是首次,在全国也是少有的。”
对军人的尊崇,不能只体现于其服役期间。针对军转安置工作的严峻形势,陕西省9月召开的全省军转安置工作会上,省军转安置工作领导小组组长、省委组织部部长张广智专门立下“军令状”,足见陕西省的重视程度。在这样的政策背景下,陕西开创了上述的全省首次。
而政知圈(微信ID:wepolitics)注意到,优待退役军人,目前各省份纷纷拿出了自己的诚意和办法。值得注意的是,在河北、陕西等多个典型省份通稿中,“兵员大省”“军转安置大省”的描述被多次提及。
师职军转干部安置是“老大难”
此次军转干部安置,陕西省一次性拿出6个地市党委政府的领导岗位用于安置军队转业干部。其中,3名正师职军队转业干部安置到地市任市委常委、副市长,3名副师职干部任副市长。
陕西省军区转业办副主任杨晓勇介绍说,该省支持国防和军队改革的这一实际举措,为做好军改期间军转安置工作,特别是师团职干部安置树立了良好导向。
对陕西做法的高评价并非只因为数量多、职位重要。在军转安置工作中,正师团职转业干部历来是安置工作的重点、部队关注的焦点、协调工作的难点、提高安置质量的关键点。政知圈注意到,今年10月在京召开的全国军转干部安置工作推进会上,退役军人事务部明确,突出师团职干部安置重点,照顾安排好功臣模范和长期在艰苦边远地区工作的军转干部。
已有《军队转业干部安置暂行办法》对于师团职干部的转业规定实际上比较笼统:任师级领导职务或者担任团级领导职务且任职满最低年限的军队转业干部,一般安排相应的领导职务。
“相应职务”在地方上各级部门有不同的认识,由于没有刚性约束,导致现实中各地的标准不一。针对这样的窘境,陕西省委、省政府将军转安置工作作为一项特殊的政治任务来完成,并把师职领导干部安置列入重要议事日程。在9月份召开的全省军转安置工作会上,张广智立下“军令状”:无论地方怎么改革,绝不能影响军队转业干部安置,必须按时圆满完成今年的军转安置任务。
陕西做法
有读者会好奇,张广智在“军令状”中为什么单独提出地方的改革?
军媒指出,地方党政机构改革同步展开,与师职相对应的厅(局)级领导岗位减少,安置矛盾陡然增大,安置压力空前。此外,政知圈(微信ID:wepolitics)注意到,陕西省机构改革方案中明确,将省民政厅的退役军人优抚安置职责、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的军官转业安置职责,以及军队有关职责整合,组建省退役军人事务厅。其中,厅长人选于10月底公布,省退役军人事务厅于11月中旬刚刚挂牌。从时间上看,陕西省军转安置工作是在主管领导、部门均不明确的情况下进行的,推进难度可想而知。也正因此,陕西省出台了几条具体的硬性规定:
正师职必须安置在党政机关或中央驻陕单位担任党政副职或其他副厅级领导职务;
副师职在省属企业、高校安置的,安排任党政副职、纪委书记或工会主席,在省直机关和中央驻单位安置的,安排担任副巡视员;
先进后出、带编分配、使用空出的领导职位和按规定增加非领导职数接纳。
此外,为避免上述措施沦为“案头”工作,陕西省有关部门还组织对各地市、省级机关各厅局贯彻落实情况进行督导检查,未完成安置任务或完成任务不力、拒绝接收或变相拒绝接收的部门和单位,一律不得评为先进单位和双拥模范城(县)。
年龄、素质、经验是关键
数据显示,陕西省此次接收了31名师职干部,其中计划分配26人,自主择业5人。那么,26人中的6人最终被遴选而出担任地市副市长的过程中,陕西省的标准是什么?
军报披露,陕西省对前两年40多名师职军转干部在新岗位敢担当、有作为情况进行回顾,向原部队了解现实表现,最终从26名师职转业干部中选拔出6名年龄较轻、素质较全、在部队有长期主官任职经历的军转干部,作为地级市副市长人选,并明确要求参与班子内部正常分工。
相比于师职干部,团职、营职及以下军转干部的数量要更多。数据显示,陕西省2018年共接收军转干部3320人。这是军改以来,该省接收人数最多的一年,居全国第7位。针对数量更多的团、营及以下军转干部,陕西省自2015年开始探索实行团职军转干部功绩制考核排名选岗、营职及以下和专业技术军转干部实行考试考核排名选岗。这样的制度,把军转干部服役期间德才表现和贡献业绩作为安置的主要依据,对功臣模范和长期在艰苦边远地区及舰艇、海岛、涉核等特殊岗位工作军转干部在考核积分项目和标准上予以倾斜照顾。
回顾10月在京召开的全国军转干部安置工作推进会中明确的思路,重视师团职干部安置、对功臣模范予以倾斜照顾,陕西省的做法和中央的方向一一契合。此外,对比在退役军人工作中的另一个典型省份,陕西与河北一个共同之处是“兵员大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