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穿越城市 地铁改变着什么?
“多彩贵州风”特色列车
与很多城市的地铁不同,贵阳的一号线投入首日便迎来了超越预期的20余万进出闸客流,并没有冷冷清清的试营运期。截止到12月8日,客流量已逾百万,平均每天至少13万人次,最高的一天,甚至接近了20万人。
这条穿行于贵阳新旧4个城区的轨道,8天来从未有过“闲暇时光”,上百万人来来去去,有许多“朝九晚五”的年轻面孔,也有许多固定出现在某个公园的老年面孔,使得它热热闹闹、熙熙攘攘地通往另一个时代景观:一个全新的贵阳。
穿城记
生活方式的改写
与许多城市最初的一条地铁不同,贵阳1号线不仅实现了高铁站到老火车站的传统交通摆渡功能,更重要的是:规划之初,这条线便从当时的新区金阳横穿最繁华的云岩和南明区腹地,再到达因堵而令人胆战心惊的小河经济开发区。
小河曾是贵阳人买房最早向外迁移的区域。许多中年人还记得那时候房开商非常著名的一句宣传语:“用买房省下的10万元,你可以买辆车”。谁曾料,才到2008年,选择了小河的人们在早晚车流高峰期间发现,来往于家与单位变得举步维艰……
地铁的开通让家住小河长江路的严旭告别了“跨城”20公里的生活。严旭就职的公司在观山湖区生态会议中心附近,每天开两个小时左右车上下班的生活持续了8年。“二环通车后,拥堵依然严重。直到中环通车,我上班的车程才缩短了20多分钟。但“有些路段还是堵,无法掌握具体的行驶时长,这让我很焦虑。我不得不早上6点过就错峰出行”,严旭说。
不仅堵车令严旭焦虑,每月开车上下班的大笔花费也让他压力不小:油费1200元,加上5000余元车保,这还不包括停车费、车辆维修、保养费等。总体算来,一年需花费3万元左右。
而现在,严旭每天可以多睡1小时,还能提前到达公司。“从12月3号开始,我就没有开过车了。从长江路站到生态会议中心只需42分钟,加上步行、候车等时间,全程1小时。”
“我办了优惠卡,每天只需10.8元,全年仅需2000多元。”严旭还指着手机上播放的英文视频说,“我还可以利用乘车时间学点东西,轻松多了。”
而对于地铁带来的便利,家住阳关的任啓旸也深有感触。“原来上班或回家我都是找人拼黑车,因为拼车就10元。价格虽比打车便宜,但却因要凑齐人头才发车而特别耽误时间。如今,每天车程也就20分钟,交通费还不到之前的一半。”任啓旸说。
12月1日至8日,贵阳1号线的总客流就达到了1095574人次,而正在建设的2号线预计远期客流量将达到每小时3万人次……轨道交通改写了贵阳人的生活方式。这个城市的距离开始不再以多少公里来衡量,而是精准到多少分钟。
新城记
都市格局的重塑
俗话说,“地铁一响,黄金万两”。与小河一直以来默默地等待不同,相较其他地方,观山湖区则以更高的房价、更显热情的商业氛围迎接1号线。
在1号线开始规划之初,观山湖区围绕1号线的商圈便风起云涌。老百姓首先能感知到的便是房价的变化。“入,可享受府院尊贵与诗意生活;出,可转瞬通达全城与坐拥繁华”、“一号线品质生活区,阔景高层,吸金小镇”……一出地铁口,便可看见醒目的楼盘广告牌。五年前,这里仍被看作贵阳的郊区,阳关则是一道天然屏障,将其阻隔在老城区的繁华闹市之外。而如今,这里的楼房像积木一样迅速堆积、延伸,气派非凡。
72岁的梁大爷在贵阳生活了30年。前两个月,他们搬到了观山湖区的中天会展城。闲着没事,他就到旁边的云上方舟商场逛逛。梁大爷一边闲逛一边感慨这儿的变化太大了,“10年前,云上方舟、长岭南路一带还是一片荒凉,周围全是山,这边大部分的建筑都是近五年开发出来的。我们家住的这个小区,房价和去年比,每平方米又上涨了不少。”而这五年,正在1号线从规划到建成的五年。
如今,1号线从观山湖区出发,连接贵阳北站、火车站等大量交通枢纽,串联城市的同时,也成就了一个崭新的城市格局:1号线各大站点,环绕着贵阳活力十足的十几大商业项目,如云上方舟、CC PARK公园、国贸广场、THEONE购物中心等,又在这些商业项目周边形成了最具竞争力的辐射商圈。
姚小姐是云上方舟商场内一家国际连锁店的负责人,今年10月份刚被公司总部调配到贵阳工作。偌大的贵阳,公司之所以选择云上方舟作为营销点,姚小姐觉得当然不仅是因为商场内部的装修、先进的设备(如机器人)等因素,还有更重要的原因便是看重了这块地段的发展潜力。毕竟,观山湖区已经朝气蓬勃,散发着国际大都市的气息。云上方舟内可见很多国际品牌,且离地铁站多个站点仅几步之遥,她认为公司看中的就是将由地铁带来的经济效应。“而现在,商场内如流的人潮已经印证了这一预判”。
与云上方舟遥相呼应的则是CC PARK。这是贵阳市首个地铁上盖项目,也是中天集团在贵阳的首个商业项目。中天集团准备据此打造出一个国际交互式购物中心。招商甚至包括了“美克·美家”贵阳首店、“盒马鲜生”贵阳市旗舰店、“花城渔舫”米其林星厨餐厅等。
不仅地上风起云涌,地下同样“暗流涌动”。首先盯上1号线的是省文化厅等单位,打造出以“山地公园省,多彩贵州风”为主题的特色列车,列车车厢内部装饰了含有贵州春夏秋冬四季场景的情景画,让外地游客在出行中感受到贵州旅游资源的魅力。对于这条南北向贯穿贵阳中心城区,东西横贯观山湖区,覆盖了贵阳市多个核心经济发展区、消费娱乐商圈、人文生活区以及高端人居示范区的1号线,一位广告界人士预测,贵阳地铁未来的广告投入足以影响城市百万消费人群,加之炙手可热的商铺,可以称之为“地下黄金通道”。
当1号线横空出世时,我们熟悉的都市空间开始被它重新构造。随之而来的城市参照物也将改写。城市的空间距离不再是起点与终点的距离,而是起点与终点离地铁站的距离。
移民记
穿越城市的力量
当观山湖区逐渐成为贵州财富和新经济生活方式的代名词时,就未曾游离于普通市民的生活认知。但是,也从未像如今这样贴近。
2008年,从成都来到贵阳的1号线设计总体总工程师何建枝对于“贵阳”的定义一直很疑惑。“说起贵阳,大家都会默认是老城区。”他告诉记者:“贵阳市作为典型的山地城市,城区内分布着黔灵山、百花山脉及南岳山脉等。山地隔断出的各个区间,向来是只闻其声不见其人,只能依靠通道联系,交通不尽如人意”。“金阳”与“贵阳”之间(即观山湖区与中心城区),两个区域被黔灵山隔断,两区间的瑞金路与黔灵西路,早晚高峰时常出现拥堵。“1号线路线的规划初衷就是为了连接贵阳四个城区,建设快速客运走廊,打通城区之间的隔膜,尤其是观山湖区与中心城区”。
当1号线决定以观山湖区为线路起点时,便注定成就了更大的贵阳“版图”。这座曾被大山阻隔的城市,从来没有如此开放过,也未曾拥有“流动”、“开放”气质带来的荣光,而随着交通的立体化,随着1号线擦出的轨道火光,“刷”的一声,将这包容开放的怀抱彻底打开。
2014年,观山湖区被中国中小城市科学发展评价体系研究课题组评选为全国“投资潜力百强区”,除了商业经济等得到快速发展外,1号线沿线的金融、文化、医疗、教育等资源的集聚也在如火如荼地进行着。如贵州金融城自2016年第一家金融机构入驻以来,已累计引进各类金融及金融服务机构300余家;在西南商贸城自2014年投入运营以来,已入驻商户近1.7万户,日均人流量达10万余人次。当年老贵阳人不屑的新区,如今却最被资本青睐:微软、英特尔、戴尔、阿里巴巴等大数据企业100余家纷纷进驻。
资本的青睐,与快捷交通的构建离不开。
2014年,“贵漂”一词开始流行起来。这一年,京黔两地知名企业开始入驻贵阳,这些企业创始人中很多是清华、北大校友,为此,高新区还成立了清华、北大贵州校友基地。
2017年4月,省发改委引进了世界知名项目,陈晓颖带着团队从美国硅谷来到贵阳,创办了贵州申科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家住世纪城的贵阳人张伟告诉记者:“邻居多是外地人。出门都说普通话,我们这些贵阳本地人也都‘入乡随俗’了”。事实上,整个贵阳都在变化,“普通话”越来越普遍,不管说得好不好,反正外地人太多了就得说。
一位业内人士分析认为:贵阳1号线带来的是城市空间的快速移动,是新的城市格局、新的经济形成以及随之涌入的人群,甚至带来的是一种新的城市气质,在贵阳轨道交通网形成的开局后面便深藏着的是流动与开放……(王芳 陈佳艺 罗林 雷琴 董容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