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医改开出好“药方” 百姓看病更舒心
丰城多个乡镇医院建立智能健康驿站。本报记者 朱文标摄
丰城市桥东镇蔡梨英因不慎跌倒致右锁骨骨折,在镇中心卫生院住院治疗。通过远程影像平台,她“足不出镇”就能接受丰城市中医院专家的会诊。作为全省县域医改6个试点之一,丰城市民在家门口就医成为常态。
值得一提的是,在今年10月举行的全省医改工作会上,丰城市是全省县(市、区)中唯一作典型经验介绍发言的城市。
丰城医改典型意义何在?从丰城市人民医院医改前后的变化可看出一二:医改前该院医改考核在全省29家三级医院中排名倒数,而今位居前列。
医共体“一个锅吃饭”
前两年,丰城市也和很多地方一样,城里的医院不堪重负,乡镇医院却资源闲置。距离市区10公里的桥东卫生院院长余华章对此深有感触。
“现在不同了,我们和丰城市人民医院在一个锅里吃饭,3名医疗技术人才主动申请到卫生院工作。”余华章说。
余华章所指的“一个锅里吃饭”,是丰城市按全市人口数约7∶3的比例,组建丰城市人民医院医共体、丰城市中医院医共体,实行人员、资金、绩效等统一管理。这与目前全省普遍开展的医共体只进行技术业务指导不同,丰城市的改革更深入。今年前11个月,丰城市向外转诊1565人次,同比减少46.8%;向卫生院转诊患者387人次,同比增长439%。
“以前因存在利益之争,谁也不会当‘活雷锋’。这导致卫生院的病人转不上来,市级医院也不肯转下去。”丰城市委常委、副市长杨光辉说,“现在都是‘一家人’,抓住病人不放现象没有了,乡镇卫生院看病的人多了起来。”
尚庄镇卫生院之前年门诊量只有8000人次,实现医共体之后达到1.2万人次,每天上午还会出现排队现象。在此就诊的杨小红道出了原委:现在专家下沉了,就近看病省去了麻烦还节省了费用。
丰城市人民医院副院长李文波说:“该院14名医疗骨干下沉到卫生院后,与单位完全脱钩,全身心融入到乡镇卫生院。”
控费让患者不再多开药
大处方、大检查等过度诊疗行为,无疑会加重患者负担,也为人们所诟病。不过,这种行为在丰城市行不通,丰城市卫计委云平台系统第一时间会对医生开大处方发出红色报警,专家每月进行点评是否属于大处方。目前,丰城市卫计委集中约谈2次,通报批评10家医改考核数据不达标单位。
医改中的医疗、医药问题解决了,医保问题如何解决?杨光辉称,医保资金如果不管好,就会造成把医保资金当成“唐僧肉”的现象。这样一来,患者多开了药,医保资金也很容易“穿底”。
今年1月,丰城市在全省开先河实行“按人头总额预付、结余留用、合理超支分担”的医保支付改革——每季度按人头总额预付给两大医共体。“医院医保支付比例大,结余就少;多次超支将被约谈。”丰城市卫计委副主任范国新介绍道,每季度医保结余资金按市、乡、村6∶3∶1比例分配,用于健康事业和人员奖励,倒逼各级医疗机构主动控费,共同节约。
“通过医保预付制度倒逼我们加强内部管理,合理配置医疗资源。现在,门诊和住院人数增加了,患者费用下降了。”丰城市中医院党总支副书记胡泓说。与2017年同期比,2018年该院的人均住院费少了400多元。
此外,丰城市还制定了175个县级医院和50个乡镇卫生院不上转病种,这些基础病在基层医院就诊比在市级医院就诊报销比例更大,让患者更愿意留在基层医院就诊。
智慧医疗使转诊不排队
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也参与到丰城市医改当中,由江西省一保通信息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投资建设的医共体云平台,实现了丰城市分级诊疗、远程会诊等六大医疗健康服务。
12月5日,医共体云平台一片忙碌,工作人员轻轻点击鼠标,丰城市医疗行为和健康数据尽收眼底。工作人员向记者演示时,“医共体”基层首诊、双向转诊、远程医疗等数据,尤其是医疗费用、药占比、耗材比、门诊和住院次均费用变化实时收集、实时分析,精确到个人的医疗诊治情况以及每个品种的药物器械使用情况。
“患者转诊资料都是通过平台来完成的,而建设这个平台并没有增加医疗系统的负担。” 江西省一保通信息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丰城项目负责人熊小伟称,平台通过“政府+银行+企业”模式建设,促进医疗、医药、医保“三医”信息一体化。(雷 霆 记者 余红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