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新时代 新山东⑦ 打造乡村振兴齐鲁样板 让农村成为安居乐业的美丽家园
为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山东广播电视台推出12集成就纪录片《新时代新山东》,12月10日晚播出第七集《打造乡村振兴的齐鲁样板》。
乡村是中华民族祖祖辈辈渔猎种养、繁衍生息的家园,也是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明之源。新时代,农业强不强、农村美不美、农民富不富,决定着全面小康社会的成色,关系着社会主义现代化的质量。党的十九大提出乡村振兴战略,为中国乡村发展擘画了方向。今年全国两会,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山东代表团审议时,要求山东充分发挥农业大省优势,打造乡村振兴的齐鲁样板。担负着总书记交付的重责大任,在乡村振兴的伟大历史进程中,山东正先行一步。
在昌乐县五图街道庵上湖村,党支部领着社员创办了华安瓜菜专业合作社。可是合作社资产和村集体资产长期“混着过”。合作社越做越大,但村集体每年的收入却不到五万元。资产边界不明晰,城里资本也不敢来投资。
昌乐县五图街道庵上湖村村民赵世德说:“现在集体有多少资产,合作社有多少资产?这些搞不清楚。再一个村支部书记兼着合作社的理事长,一个人说了算,集体经济壮大之后是不是存在一些腐败的现象。”
向来是农业大省的山东,改革开放以来,创造了不少农村改革发展经验。十八大以来,山东省委、省政府持续推进“三农”改革发展,全省农业增加值位居全国第一,粮食总产量连续六年稳定在900亿斤以上,农产品出口连续19年居全国第一。但产业结构不合理、资源环境约束加大、城乡之间、乡村之间发展不平衡等一系列问题仍然困扰着农业农村的发展。改革开放40年的历史实践证明,只有用改革的办法才能不断破解各种发展难题。目前,山东有8.3万多个村庄,集体经营性资产总额超过3500亿元,规模居全国第三位。然而,守着这么大的“金饭碗”,农民却没从中多分一杯羹。这,就是一个问题。
山东省农业农村厅经济管理处处长李忠强称:“集体资产看上去人人所有,实际上人人都不能做主,随时存在流失和被贪占的危险。”
群众的诉求,就是中央的关切。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是对农村生产关系的进一步调整和完善,要着力推进农村集体资产确权到户和股份合作制改革。改革号角一经吹响,昌乐县便成为全国首批农村集体资产股份权能改革试点县。按照改革试点要求,首先要摸清家底,弄明白集体资产到底谁有份?可这触及到的是农村最深层次的矛盾。
昌乐县经管局局长黄军清表示,“特别是城区村、城郊村,还有外来人口特别多、各种各样的。因为上学、做买卖进城的空挂户。女儿的户口不走,女婿外甥有机会都进来了。”
这几年,城乡人口快速流动,让成员认定变得复杂。甚至在现有的法律法规中,有时也找不到依据。集体经济组织成员到底怎样界定才能让群众认可呢?让改革经得起历史的检验,就要让农民有更多的参与感和获得感。
黄军清称:“有法依法、有规依规。无法律法规依据的,依民,也就是民主商议民主决策。”
庵上湖村每户推选一名户代表,选出村民成员认定小组和清产核资小组。经过评估,确定136亩“四荒”地和88万元经营性资产是村集体的“家底”。村里用这些资产成立了集体经济股份合作社。还以股权的形式分配给认定出的676个“集体经济组织成员”,并入股瓜菜合作社,参与收益分配。赵世德一家三口分到了3900元的集体经营性资产股份和400多平方的四荒地等资源性股份。赵世德称:“现在我在我们这个园区打工,每月四五千块钱,股份分红一年能分六七千块钱,一年最少六七万块钱。”
产权明晰了,庵上湖村还吸引一家上市企业,投资500万成立农业科技有限公司,重点发展销售、物流。
庵上湖村村党支部书记赵继斌介绍说,“ 我们从改之前,村集体收入五万左右,我们两年的时间达到了村集体收入81万。”
今年,全国确定三个整省试点集体产权制度改革的省份,山东位列其中。资源变资产,资金变股金,农民变股民。截至今年9月,山东已经有79126个村完成了农村集体资产清产核资,清查资产3618亿元,半数以上的村庄完成了集体资产折股量化。量化资产总额1294亿元,累计股金分红17.71亿元。
清华大学中国农村发展研究院学术委员张红宇说:“乡村振兴五句话二十个字,跟农村产权改革,经营性资产的改革是密切相关的,只有把农村产权制度改革搞好了,只有把农村改革搞好了,我们才能够实现乡村振兴基础的,让农业成为有奔头的产业,让农民成为大家向往的职业,让农村成为安居乐业的美丽家园。”
产权制度改革,厘清了农民身边的财产权益,为农民增收和集体经济的发展奠定了基础。打好基础之后,要实现乡村振兴,还要补齐农村基础设施、公共服务、产业发展等短板。这需要各级党委政府“真金白银”的投入。近几年,山东虽然对“三农”的投入逐年增加,但这些涉农资金往往分散在各个部门,形不成规模,无法集中力量办大事。在今年召开的山东省人大十三届一次会议上,人大代表德州市平原县县长袁志勇就提出建议,建议从省级层面对涉农资金进行整合。
问题就是深化改革的切入点、督促发展的突破口。为了打破利益固化的藩篱,今年6月,山东出台《推进山东省级涉农资金统筹整合实施意见》。一场“自上而下”的涉农资金整合大幕在山东拉开。而这场改革的牵头者就是省委农村工作领导小组。
山东省财政厅农业处处长王昱东称:“领导小组由省委书记任组长,省长任副组长,对涉农资金整合统一组织、统一领导,以加强资金统筹整合和工作推进的整体性、系统性、协调性。”
山东从省级层面,将分散在30多个省直部门的约400亿涉农资金整合,统一纳入乡村振兴资金池。除了一部分用于省委、省政府确定的乡村振兴重大任务和重大工程(项目),大部分资金使用的主动权,直接交给了市县。
农业农村部党组副书记、副部长韩俊说:“这个经验为全国提供了可以借鉴的经验,我们也鼓励全国各地按照中央的统一部署,从各自的实际出发,坚持目标导向和问题导向,有什么突出问题大胆地去解决。”
涉农资金整合,为山东实现乡村振兴打通了涉农资金流向农村的“源头活水”。而如何将这些资金用好用活,还得靠好的规划引领。山东在全国率先出台《乡村振兴战略》规划,为贯彻落实总书记嘱托、打造乡村振兴的齐鲁样板,列出了时间表、路线图、任务书。
山东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副主任梁文跃称,坚持“五个振兴”统筹推进,在产业发展、环境改善、农民富裕等方面持续发力;坚持因地制宜、突出特色。坚持农民的主体地位不动摇,全力打造“三生三美”融合发展的齐鲁样板。
沂南县朱家林村,地处沂蒙山腹地。在脱贫攻坚过程中,县里规划设计了朱家林生态艺术社区,吸引了30多家文创机构入驻。
朱家林田园综合体项目副指挥黄树田介绍:“因为这基本上是一个空心村,140套房子,有67套是空闲的,352口人,在家的不足120口人。其实我们原来想的是利用这空闲的房子,给它植入新的业态,用民宿、用创客工作室的方式来激活这个乡村。”
项目引来了,但由于缺少农业体验类的设计,朱家林的民宿一年中有大半年处于闲置。如何让新业态、新模式在乡村持续健康发展?这是《乡村振兴战略规划》落实落地时面临的一道难关。为此,山东出台农业“新六产”发展规划,推动农业与文化旅游、健康养生等产业功能互补和深度融合,加快培育家庭农场、合作社、龙头企业和农业产业化联合体,引导农村二三产业向县城、重点乡镇及产业园区等片区集中,吸引农民全程参与农业“新六产”发展,形成风险共担、互惠互赢的利益共同体。
山东省农业农村专家顾问团副团长、山东社会科学院院长张述存表示,农业“新六产”是农业产业化的“升级版”,通过进一步的聚集资本人才科技等这些要素,实现要素的跨界配置、渗透融合,让农民在全产业链的增值当中分享到更多的收益。
发展农业“新六产”的政策春风吹来,朱家林获批成为全省唯一的国家级田园综合体,不仅获得中央省市2.1亿元的财政投入,“新六产”也有了新的载体和平台。沂南县成立由政府主导、国有控股的乡建公司,在土地“三权分置”的基础上,乡建公司统一流转9600多亩土地的经营权。不仅村民的土地每年每亩地有600斤小麦的保底收益,村里还以集体资产入股乡建公司,每年获得30%的项目分红。
黄树田称:“政府来完善基础设施、优惠政策,搭建发展的平台,吸引工商资本下乡来进行土地的规模化经营,以此来激活农村的土地、房屋、劳动力等各类要素,来增加老百姓的财产性收入和工资性收入。”
激活要素、激活市场,投改革之石,掀资源千层浪。朱家林田园综合体吸引了20多个农业产业融合项目落户。在农产品电商领域摸爬滚打多年的司宁投资4000多万发展2000亩特色林果,从三产服务业延伸到了一产种植领域。
沂蒙大妮电商服务有限公司总经理司宁说:“项目进田园综合体要求是非常严格的,我这个园区边上有个项目是蚕宝宝家庭农场,它是养蚕的,这样的项目不允许我们周边的这些项目,使用一些农药一些化肥,项目之间是一个相互制约相互监督的作用。”
高起点谋划、高标准建设,还让这个沂蒙大山深处的小山村吸引了外资的目光。最近,法国百年企业安德鲁集团主动找上门,投资5000万美元,在朱家林田园综合体建设果酱、果泥高端产品深加工厂。
法国安德鲁集团执行总裁哈普说:“我们在山东,找到了一个跟我们法国南部的比亚斯小镇一样漂亮的地方,我们要把这里打造成超过总部规模的现代化加工厂。”
补齐了二产最后一块短板,朱家林田园综合体的发展开始进入快车道。农事体验、农产品加工、文化旅游,游客一年四季不断线。山东计划到2020年,建设农业“新六产”示范县50个、示范主体600家,示范单位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均增长10%。
改革不停歇,发展不止步。新时代乡村振兴的集结号已经吹响。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引下,在山东人民矢志不移、久久为功的扎实推进中,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的美好图景正在齐鲁大地徐徐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