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砍掉生产线卖吊牌 一年净赚5亿 南极人小心这个隐患砸招牌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今年“双十二”,不少想买一件保暖内衣的人在网站上搜索“南极人”的时候,恐怕要大吃一惊了——这个牌子下面的产品已经变得像个“杂货铺”,除了保暖内衣、羽绒服、羊毛袜、牛仔裤,连按摩椅、暖宝宝、汽车用品这样的产品都应有尽有。
近日,《南方周末》的一篇报道就解开了不少人的困惑:
一、南极人品牌所有商品均不自己生产,品牌的拥有方——南极电商只是品牌的运营方和吊牌的出售者。
二、网上的南极人店铺有多少呢?目前南极人旗下全品牌授权经销商有846家,合作经销商3427家,授权店铺4442家。
也就是说,我们买的“南极人”保暖内衣,可能只有这个吊牌正宗。根据其2017年年报,南极电商依靠品牌授权和电商服务等业务获得了5.34亿的净利润。
“品牌授权”的商业模式下,节约了生产成本的南极电商赚钱,接到单子的供应商赚钱,获得品牌溢价的经销商也赚钱,但信任他们的消费者却受到了“一万点伤害”:
从2018年年初至今,南极人已经14次被国家质监部门及地方消费者协会拉入不合格产品黑名单。
毛利率高达94%的业务
公开资料显示,“南极人”是张玉祥在1998年创立的内衣品牌,经过密集的广告投放,成为国内保暖内衣第一品牌。品牌成立之初,公司拥有自己的工厂和渠道,产销一体化。
但此后行业竞争激烈,产能过剩现象明显。
2008年,南极人学习同行 “品牌授权”的商业模式,关闭自营工厂,将品牌授权给合作工厂生产,同时,签约合作经销商,授权其销售“南极人”品牌产品。
品牌授权模式,让公司砍掉了所有生产和销售环节,仅仅保留了品牌。南极电商在其2017年年报中表示:
一方面,公司对符合授权标准的供应商授予其生产旗下品牌特定类目产品的权利,并向其收取综合服务费;对符合授权标准的经销商授予其销售旗下品牌特定类目产品的权利,并向其收取经销商品牌授权费。
另一方面,公司根据授权供应商、授权经销商需求及业务发展需要向其提供资源推介、质量管控、研发设计、流量管理、数据分析与应用等多项有效的供应链服务,提升合作伙伴的经营能力、盈利水平,进而增加合作伙伴对公司品牌及服务的粘性。
图片来源:南极电商2017年年报
经过外部的品牌收购,公司目前在运营自有品牌南极人、南极人+、南极人home、卡帝乐鳄鱼、精典泰迪、PONY。同时,与奥特曼合作,主营童装、童鞋,还代运营帕兰朵品牌部分产品。
2017年年报显示,公司仅靠“南极人”一个品牌,获得了超5.4亿元的收入(品牌授权费+综合服务费)。
图片来源:南极电商2017年年报
每经小编(微信号:nbdnews)注意到,该年报显示,公司的品牌综合服务业务一项,毛利率高达94%!其中的成本,主要是采购标牌等所需要的费用。
图片来源:南极电商2017年年报
贴牌产品多次上不合格产品黑名单
伴随着高毛利率业务的却是南极人不断爆发出的质量问题:
今年4月9日,2018年第2批内衣(针织内衣)产品质量国家监督抽查不合格企业名单公布。南极人(上海)股份有限公司一款经典舒绒柔棉保暖内衣(针织内衣)因纤维含量、PH值不合格被点名。
今年11月,浙江省公布2018年羽绒服装产品监督抽查结果发布,南极人等标称品牌羽绒服装上不合格名单。
……
据《南方周末》统计,2018年截至目前,南极人已经上了14次国家质监部门及地方消费者协会的不合格产品黑名单,从蚕丝被、内衣、棉服、童装、冲锋衣到电推剪、卷发器、按摩棒,其均有产品上质检黑榜。
其中有五次是原国家质检总局、现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进行的国检。
据华夏时报,对媒体报道中提到的“南极人电商‘不生产,只卖吊牌,没有品控’”的说法,南极电商的一位内部人士表示,这个属于解读有误,“我们觉得这对于公司商业信誉没有什么影响。”
每经小编(微信号:nbdnews)注意到,公司在其2017年年报的风险提示一栏中表示,目前,公司的授权品牌产品主要在电商平台渠道销售,主要电商平台包括阿里、京东、拼多多、唯品会等,因此电商平台的经营规则、商家政策等可能会对公司品牌授权及供应链服务的终端环节造成一定影响。但是,公司一方面与合作的电商平台维持良好的合作关系与互动,另一方面,公司授权品牌的销售规模、供应链体量也逐渐扩张,所以该风险对公司的长期发展与正常经营不构成重大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