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国内 » 全国各地资讯 » 广东 » 正文

全球报道:深汕特别合作区高标准规划建设深圳第“10+1”区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18-12-16  来源:人民网
核心提示:原标题:高标准规划建设深圳第“10+1”区一张白纸可以画出最美的图画,一块璞玉可以雕琢出传世的珍品。在城市规划师眼中,深汕特
原标题:高标准规划建设深圳第“10+1”区

一张白纸可以画出最美的图画,一块璞玉可以雕琢出传世的珍品。

在城市规划师眼中,深汕特别合作区正是这样一块璞玉。山、林、河、海、湿地、温泉,468.3平方公里的土地几乎保持着原生态,叠加区位优势、深圳政策支持,有条件建成“现代化的滨海新区、产业新城”“区域协调发展的生动范例、创新典范”。

高标准规划,高质量发展。深汕人正以开天辟地的干劲,规划建设深圳第“10+1”区、深圳自主创新拓展区、粤港澳大湾区东部门户区、区域协调发展示范区、宜居宜业宜游滨海新城,为深圳朝着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的方向前行,努力创建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城市范例注入新动力。

以国际视野擘画中心城区

“能够参与深汕特别合作区中心区的规划设计,是我职业生涯的幸事。”今年10月26日,加拿大设计师米歇尔·匋克美异常开心。这一天,特别合作区中心区概念城市设计国际咨询会评审结果公布,由加拿大USI城市规划设计有限公司、加拿大杰恒建筑设计有限公司、深圳寿恒建筑设计事务所有限公司组成的联合体经过层层选拔PK,击败了来自德国、西班牙、澳大利亚及北京、上海、广州等国内一线城市的48家设计机构,成为最终的胜出者。

市政府副秘书长、深汕特别合作区管委会主任产耀东表示,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特别合作区的规划工作,市委书记王伟中指示“规划先行、谋定而后动,按照世界一流标准规划好、建设好、发展好,更好地发挥对粤东西北地区的辐射带动作用”,市长陈如桂指示“高标准、大手笔、大气魄规划,在带动产业集聚的同时,不断提高城市发展潜力”。特别合作区将规划工作作为中心工作全力推进。中心区是特别合作区发展的核心地区,其规划设计,事关新城的发展后劲、城市形象、功能提升以及国际化现代化水平。我们按照市委市政府的要求,提高门槛、严格审核、认真把关,确保中心区规划设计不留遗憾、不留败笔,经得起历史考验。当前,结合评委专家的宝贵意见,中心区的规划设计方案正在进一步完善。

学习雄安新区先进理念做好总体规划

“我在参与雄安规划时提出了‘弹性规划’,特别合作区的《纲要》也提到了‘单元弹性开发’的问题,这一点非常重要。”中国工程院院士、深圳市建筑设计研究总院董事长孟建民日前出席《深汕特别合作区总体规划(2017-2035)纲要》专家咨询会,与8位业内知名学者一道踏勘特别新城、“把脉”总体规划。

其实,除了有意盛情邀请参与雄安新区规划工作的部分专家学者“加盟”特别合作区总体规划专家咨委会外,特别合作区领导干部还借赴京精准招商之机,赶赴雄安新区学习取经。

“城市总体规划是指导城市建设发展的龙头和纲领。举行《纲要》专家咨询会,是高标准高水平做好特别合作区总体规划的重要一环。”产耀东表示,特别合作区认真学习雄安新区等地区规划编制的先进理念,着力打造具有国内标杆意义、全球一流水平的特别新城。目前已形成了总体规划纲要,并将纳入深圳新一轮城市总体规划,基本完成了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基础设施专项规划、市政工程详细规划、滨海片区概念规划、鹅埠片及鲘门高铁片区控制性详细规划等规划工作,明确了“一中心四组团多节点”总体空间布局思路,城市规划体系渐趋成型。

守护绿水青山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牢记“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坚持以世界一流标准进行规划,谋定而后动,确保实现绿色、可持续发展。这是市委给特别合作区下的“硬指标”,也是奠定一座城市的软实力。

“在规划层面谋划好如何守护绿水青山,明确资源上限和生态底线,打造低碳城市样本,聚集先进产业的同时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专家们的真知灼见正外化为特别合作区的实际行动。

翻开特别合作区生态规划图,满眼的绿色标识,北部有水底山、明溪、北坑水源保护区和北部山体保育区,南部有红树林湿地,中部有谭公爷山、笔架山两大郊野公园,绿意盎然。

“在生态保护中,我们将山、水、林、田、海作为一个生命共同体,强化对湿地、河流、林地、田园、海洋以及其它生态空间的保护,确保生态系统完整,蓝绿空间占比稳定在70%以上,建设空间控制在30%以内。”当地规土部门负责人表示,特别合作区正在打造依山面海、水城相融、林田共生、蓝绿交织的城市底蕴和自然山水格局,构筑“一湾、一屏、三山、三河、多廊”的生态格局。

产耀东告诉记者,市委提出了深圳要打造高质量发展的先行示范区的目标,在产业发展上,特别合作区对标高质量发展,坚决摒弃低端落后产能,坚持重大项目、高新技术产业项目、规模集聚项目“三个优先”,着力引进先进通讯设备等细分行业,推动向产业价值链高端延伸。目前已形成电子设备及电子产品制造业、大数据、新材料、新能源等几大集群,绿色发展的含金量很高。

水清、岸绿、景美,宜居、宜业、宜游,“东深圳”正从蓝图走进现实。(记者 石义胜)

(责编:陈育柱、王星)
免责声明:本文若有侵权,请联系我,立刻删去!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全球资源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 资讯搜索 ]  [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