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海外淘金 渝商组团北上俄罗斯南下东南亚
上世纪90年代,夏明宪到海外考察。 受访者供图
三圣药业埃塞俄比亚项目 受访者供图
1982年,嘉陵“CJ50”型摩托车,被香港转口贸易商相中,成为国内最早进入国际市场的摩托车产品;1998年,重庆力帆进出口公司成为重庆首家获得外贸进出口权的民营企业;2000年,美心集团投资百万美元在纽约时代广场开店……改革开放以来,一批批渝企走出国门,到世界市场上寻求更广阔的平台。一方面,他们锻造出了更强的核心竞争力;另一方面,也在全球展现了渝企风采,促进多方共赢。
两次集中“走出去”的辉煌
1979年,国务院提出“出国办企业”。这是第一次把鼓励中国企业“走出去”、对外投资作为国家政策。在政策利好下,渝企也开始探索国际市场。
1982年春季广交会上,嘉陵“CJ50”型摩托车,被香港转口贸易商相中,成为国内最早进入国际市场的摩托车产品。这也被视作为重庆企业“走出去”探索海外市场打响的第一枪。
不过,直到上世纪90年代,渝企才逐渐开启了在海外销售产品和建厂投资的模式。此阶段,渝企创造了两次集中“走出去”的辉煌时刻。
一是上世纪90年代一大批渝企组团到俄罗斯淘金。如天府可乐在俄罗斯投资了饮料厂;西南大酒店投资了重庆酒楼;重庆国际公司在莫斯科成功进口了俄罗斯生产的水翼快艇……
有数据显示,仅在1992年-1995年间,赴俄罗斯考察的重庆企业就有100多家。当时,重庆粮油食品进出口公司在俄罗斯设立的独资外贸公司,曾用220个(当时价格4.5元/个)猪肉罐头换回1吨钢材(当时3000元/吨),用4.5吨重庆肥皂换回一台卡玛斯汽车,用一吨荣昌红茶换回25吨再生钢。成了易货贸易中的典型案例。
而另一次集中“走出去”,则是从1999年开始,以重庆摩企为首的中国摩托车开始大举进军越南市场,并以此挺进东南亚。在半年内,中国摩托车在越南的占有量从10%升至90%。以力帆为例,从1999年到2000年,其在越南市场的销售额分别高达5300万美金和6000万美金,力帆摩托车一度占据越南摩托车市场35%。到2001年,重庆所产摩托每出口10辆,就有7辆会到越南。
去年对外直接投资额中西部第一
后来,重庆开始积极探索内陆地区发展开放型经济的新路子。为鼓励企业“走出去”,重庆连续举办渝洽会(现升级为西洽会),邀请海内外客商参展;邀请世界500强企业,成立市长经济顾问团,定期召开年会,为重庆企业走出去寻找市场与合作伙伴;设立走出去基金,鼓励企业海外投资……
随着“走出去”的经验逐渐丰富,重庆一大批民企逐渐探索出“走出去”的成熟路径。
有数据显示,2016年我市243家企业在境外设立投资企业284家,分布于全球61个国家和地区。其中,重庆民企对外投资合同额75.28亿美元、实际投资额17.25亿美元,分别占全市总额的98.4%和71.0%,已成为重庆对外投资的主力军。
在这新一轮的“走出去”中,渝企对外投资质量逐渐提升、投资方式不断创新,提质增效明显,承揽了一批有影响的海外项目。如2016年,博赛矿业集团完成了对圭亚那马修斯山脉锰矿的收购,成为在海外拥有高品质铝土矿资源数量最多的中国企业。
来自重庆市商务委的数据显示:2017年,我市对外直接投资稳步发展,重庆企业共对43个国家和地区的77家境外企业进行非金融类直接投资15.3亿美元,对外直接投资额列中西部第一。
“走出去”案例
美心集团:开启国内企业在纽约时代广场开店先河
作为重庆较早一批探索国际市场的民企,重庆美心(集团)有限公司(简称美心集团)从1996年筹划“走出去”开始,到如今,其工程项目已遍及40多个国家和地区,出口销售额超过1.8亿美元。在探索国际市场中,美心还开启了国内企业在纽约时代广场开店的先河。
投资百万美元纽约时代广场开店
纽约时代广场,一直是全球影响力的象征、各路企业PK实力的“竞技场”。早在2000年,就有渝企在此投资百万美元,拿下100平方米的门店,这就是重庆美心集团。
“我们瞄准国际市场的第一站,是美国。”美心集团董事长夏明宪介绍,把门卖到全世界,一直是美心的目标,从1996年开始,美心便苦心研究进军美国市场的标准。
1998年,美心顺利与美国麦森公司合作组建合资公司;1999年,美心公司的订单化生产出口销售达到600万美元;2000年,美心公司全球出口业务做到了1700万美元。同年11月,“美心门”入驻全世界最著名的黄金商业区——纽约时代广场。
当时,敢于在时代广场打广告的中国企业,就只有一家大型药企,更别说开专卖店。
夏明宪介绍,这个门店开起来后,虽然表面上看没有卖出多少产品,但却建立起了美心海外拓展的渠道。如今,仅以北美市场为例,美心就占据了商用门70%以上份额。
业务遍布40多个国家和地区
“我们赶上了走出去的好时候。”夏明宪表示,在美国市场站稳脚后,美心门迅速被全球市场接受。
2003年,美心海外业务部意外接到了一个尼日利亚经销商的电话,要一套豪华雕花实木门,仅造价就达20万元。结果这扇门最后成为了尼日利亚王宫的大门;2012年,由中国政府无偿援建的非盟总部落成,大厦用的全是美心门;2015年,美心集团又随同央企进军海外,作为配套产品一举拿下了委内瑞拉整个国家的门类采购大单。
如今,美心集团已在海外发展了数十家经销商,上百个营销网点,出口销售额超过1.8亿美元,业务已拓展到40多个国家和地区。
夏明宪表示,美心的目标是要做成百亿级企业,下一步还要加强走出去的步伐,相信美心门可以做成继汽车、笔记本电脑之后能代表重庆走出去的一张名片。
打造西南最大红酒集散地
如今,美心集团的年销售总额已超过了40亿元,已成为门业研发制造为主导产业,涵盖新型环保建材、汽车门配套、地产物业、商业旅游、精密制造、国际贸易等多个领域的大型民营企业。
但夏明宪没有停下来的打算。
夏明宪给美心集团描绘的未来战略蓝图是“门业为主,红酒为辅,旅游并进,多元反哺”。
“让美心门走出国门的同时,美心也将把世界各产区的红酒引进来。”夏明宪介绍,美心集团在涪陵打造的美心红酒小镇,目前已初见成效。美心计划依托红酒小镇建设“红酒奥特莱斯”,力争做出西南地区最大的红酒集散地。
三圣股份:600天在非洲建起先进药厂试产
作为重庆海外投资成功的代表性企业,重庆三圣实业股份有限公司(简称三圣股份)是最早在“一带一路”倡议指导下,进入非洲投资的重庆民企之一。最新的消息显示,这家民企在埃塞俄比亚投资建设的医药工厂已经进入试产阶段,从开建到试产只用了600天。除医药产业外,三圣股份还在埃塞俄比亚投资混凝土及混凝土外加剂生产线,弥补当地基建产业链的缺陷。
渝企“掏”一亿美元进非洲
“中国企业参与‘一带一路’倡议的热情持续高涨,其中民企已占据半壁江山。”三圣股份董事会秘书张凯在接受记者采访时透露,公司自2016年8月首次考察非洲至今,已在非洲国家埃塞俄比亚累计投资1亿美元,组建三圣建材有限公司和三圣医药有限公司,布局建材、医药行业。
从2017年11月15日起,三圣混凝土材料工厂在埃塞俄比亚首都亚的斯亚贝巴的东方产业园开工,仅仅77天后,混凝土材料工厂便建成投产,每年可为埃塞俄比亚基础设施建设提供50万立方米优质混凝土和外加剂。
三圣药业则采用中国最先进、符合GMP标准的设备和技术,生产维生素类、胃肠道类、抗结核类、解热镇痛类等基础药品,年产能达50亿片剂、1000万袋输液和3亿支小容量注射剂,将缓解埃塞俄比亚及周边国家药品紧缺的现状。
600天药厂试产创“三圣速度”
据了解,在埃塞俄比亚,当地政府将三圣药业视作该国经济结构转型升级的重要标志。目前三圣药业基建部分已竣工,设备也已安装就位,正式进入了试生产阶段。
值得注意的是,三圣药业埃塞俄比亚项目从奠基到投产仅用了600天。如此快速的进展被埃塞俄比亚前总理赞誉为“三圣速度”,三圣由此走向了进入非洲“产业开路”的第一步。
本地化培养人才稳固投资根基
据介绍,三圣在非洲的发展策略是“产业开路、职教跟进,深度融合、互利共赢”,为了稳固在非洲的产业发展根基,三圣股份把人才本地化放到重要位置,利用本地人才并帮助培养人才。目前,三圣股份在埃塞俄比亚的项目,已使用150多名当地技术人才。
值得注意的是,三圣已联合中国有经验的大学,拟在埃塞俄比亚建设职业教育产业园区,让当地人掌握劳动技能和管理知识,提升自我发展能力,从而开启非洲策略的第二步。
同时,三圣拟联合组织国内企业,将埃塞俄比亚市场需要的或者可以创汇的汽车生产、农机生产、浮法玻璃、包装制品等工厂引入职业教育产业园区,作为职业教育的补充,让职业教育与产业实训相结合,以此为依托实现本土人才培养和国际产能结合。
数读
1984年
重庆市对外经济技术合作工作正式开展,当年签订对外承包工程、劳务合作、设计咨询合同8个,合同额1302万美元,实现营业额105万美元,派出劳务人员410人次。
2016年
我市243家企业在境外设立投资企业284家,分布于全球61个国家和地区。重庆民企对外投资合同额75.28亿美元、实际投资额17.25亿美元,分别占全市总额的98.4%和71.0%,重庆民企成为重庆对外投资的主力军。
2017年
重庆对外直接投资15.3亿美元,位列中西部第一位。
重庆商报-上游财经记者 李阳 孙琼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