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国内 » 全国各地资讯 » 重庆 » 江北区 » 正文

全球报道:惊喜发现!快节奏轻轨站还有个角落等你慢阅读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18-12-19  来源:人民网
核心提示:原标题:惊喜发现!快节奏轻轨站还有个角落等你慢阅读一位市民在书屋内稍作停留书屋内的书籍紧靠方向指示标的书屋最近几天,重庆

原标题:惊喜发现!快节奏轻轨站还有个角落等你慢阅读

一位市民在书屋内稍作停留

书屋内的书籍

紧靠方向指示标的书屋

最近几天,重庆晚报记者在轨道交通3号线观音桥站乘坐列车时,发现这样一个场景——从检票闸机进站后,在选择乘车方向的通道处,有一处镜面小屋,可能称不上艺术品,但也看得出经过精心设计。轨道站里时常有售卖小食品的店铺,但这个小屋显然又不像。凑近一看,小屋旁边写着“城市阅读空间”几个字。

这间小屋有何来头?快速奔驰的轨道交通列车,和代表慢节奏生活的阅读,是如何结合在一起的?

麻雀虽小五脏俱全

说这个阅读空间是个小屋子,不如说是一个覆盖镜面的立方体,镜面留出一个入口进出,把阅读的慢时光和都市的快节奏隔开。

步入小屋,是一个不到10平方米的小空间:右侧是一壁书架,一张小茶几,一株盆栽,一盏小台灯,沙发也是一人位。小是小,但就环境布置而言,的确挺适合一个人安静看书。

看书除了环境,读物本身也很重要。重庆晚报记者浏览书架,约50本书,从类型上看,文学类是主流,有《老人与海》、《苏菲的世界》这类世界名著,也有《月亮与六便士》、《解忧杂货店》等被当今文艺青年奉为必读本的作品,至于《水煮重庆》、《重庆掌故》等接地气的书籍,也没有落下。

平均每小时两人逗留

昨日早上10时,重庆晚报记者在阅读空间里碰见一位年轻女子正坐在单人沙发上看书。一聊才知道,她也并非是路过的乘客,而是主办这一活动的书店中一名工作人员。她告诉重庆晚报记者,书屋在上周末开始运营,书柜上的书都可以自行取阅,就像在书店里一样,只是不作销售用途,原则上不能将书籍带离书屋。该工作人员表示,她刚到这里值守,还不太清楚阅读空间的具体运行情况。

下午3时,重庆晚报记者再次来到这里,阅读空间里仍是上午这位工作人员。她表示,来这里的人不多,过去5小时里约有10人进来,几乎都是看一看屋中陈设,瞧一瞧书架上的书,然后就转身离开。“基本都是20多岁的年轻人,女性居多,也有两三个挑了书坐下看,但都只坐下来翻几分钟就离开了。”这位工作人员说,由于经过者大多是赶时间的人,因此对这一现象也可以理解。

事实上,书屋本身的设计,也让它很难被匆匆而过的人群所注意,没有较大的文字提示,镜面设计更是让书屋本身的存在感有所减弱。

在阅读空间探访时,重庆晚报记者还不时感受到列车进出站时的响动。尽管这是一个相对独立的空间,但在人流如织的轨道站里,站内的嘈杂声还是会传入小屋里。

大剧院等地将有类似小屋

重庆晚报记者打听到,这个阅读空间还有个名字,叫“偶得”。的确,即便是在人流量巨大的商圈轨道站中,也需要有点缘分,才会注意到这一个角落。小屋的设计是由重庆室内建筑设计联合会理事、设计师季青涛完成,他说出了自己的设计目的:“别让匆忙吞噬了我们的阅读。”

谈及对这个阅读空间的设计理念,季青涛认为,镜面是个好物件,能照见不曾见到的自己。“轨道交通一隅,有镜一面,必然引人观望。再作引申,亦可认为从镜子里可以看到另一个匆忙世界,匆忙的自己及匆忙的他人。”季青涛说,倘若有心人驻足,会发现竟有一书屋隐匿于匆忙之下,“一座,一茶,一书,一切重归平静。”

重庆晚报记者从发起城市阅读空间活动的精典书店了解到,活动源自于该书店创始人杨一的一个愿望,就是希望重庆人的阅读量能够提高,因此他希望通过搭建更多的阅读场景,面向大众推广阅读。半年前,杨一开始谋划这次公益活动,邀请了不少重庆设计界大咖加入,而摆放在书架上的书籍,也是他精挑细选出来,力图切合大众的阅读口味。

重庆晚报记者还了解到,这个书屋类似于如今流行的“快闪”,将在3个月后撤场。不久后,在南坪商圈和重庆大剧院等地,也将有其他设计师设计的阅读空间与市民见面。

乘客建议搞轨道图书馆

由于重庆晚报记者在探访书屋时,一直没等到进来阅读的市民,只得采访经过乘车的市民。

对于是否会停下来在轨道站里坐着看一会书这个问题,路过的市民其实大多都希望自己能有时间静下来阅读,但在轨道站里可能不是一个合适的时间和地点,一方面乘坐轨道交通本来就是为了快速抵达目的地,通常有需要办的事情,所以无暇停下;另一方面,轨道站人流较大,闹中取静阅读不太现实。

在观音桥商圈工作的王望告诉重庆晚报记者,自己出现在轨道站的时间,要么是上下班,要么是去业务单位办事,只有下班这个场景有可能坐下来看看书。他在参观了阅读空间后表示:“如果是比较封闭的地方我还是愿意进来看看,这样在门外别人就能看到我一个人在里面看书,感觉还是有点奇怪。”

同样是上班族,肖女士倒是不介意在小屋子里看书,只是她提出了更可行的建议。“如果大家都喜欢看书,当然是件好事,但这个空间也不能容纳太多人,我的意思不是说要把它变大,而是可不可能有一个轨道图书馆?”肖女士觉得如果大部分轨道站都有这样的书架就好了,也不需要看书的场地,乘客可以在上车站点借阅一本,在乘车途中看书,到达后在另一站点归还,“就像早上在轨道站发放的免费报纸一样,不过我也知道,实现起来可能有点难。”

重庆晚报记者 李卓然 摄影报道

(责编:陈易、张祎)

免责声明:本文若有侵权,请联系我,立刻删去!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全球资源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 资讯搜索 ]  [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公益慈善栏目 赞助本站可以扫描支付 | 免费推广计划 | 全球资源网顾问团 | 帮助中心 | 企业文化 | 关于我们 | 全球信息中心 | 隐私政策 | 使用协议 | 版权隐私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本站对所有发布的信息不承担任何责任,用户应决定是否采用并承担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