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12月18日,在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大会上,100名同志被授予改革先锋称号,“用生命践行航空报国”的优秀代表罗阳名列其中。
国之重器,以命铸之。2012年11月25日,罗阳随中国首艘航母“辽宁舰”执行任务时在工作岗位上殉职,年仅51岁。
罗阳生前是歼-15舰载机研制现场总指挥,航空工业沈阳飞机工业(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总经理。他胸怀报国强军赤子之情,带领沈飞人与时间赛跑,率领团队创造了航空工业的“中国速度”,在任期间实现多款新型飞机首飞;作为首个全机、全系统、全状态采用数字化技术设计制造的飞机——歼-15舰载机从设计制造到实现首飞,周期缩短40%。
赤胆忠魂铸长城,殚精竭虑不了情。罗阳矢志报国、无私奉献,勇挑重担、开拓进取,锐意创新、攻坚克难,苦干实干、不尚空谈,他不仅用生命托起了歼-15舰载机,还给我们留下无穷的精神财富。
航空人不会忘记,沈飞人不会忘记。12月21日,提起当年的老搭档罗阳,沈飞原党委书记谢根华说:“40年来,几代航空人立足航空、艰苦奋斗、无私奉献,把对党和国家的忠诚镌刻在祖国的蓝天之上。作为航空人的优秀代表,罗阳是为航空而生,他用生命诠释了航空报国精神。”在沈飞公司采访时,不少人说:“在责任呼唤他的时刻,罗总勇于担当,率先垂范,永远站在第一线,永远冲在最前边。”“英雄已去,精神永存,罗总已把矢志不渝、航空报国的情怀融入生命之中。”
英雄长眠海天之间,最好的怀念方式不是泪水,而是奋力前行。沈飞员工告诉记者,身着航空蓝,选择航空路,就要像罗阳那样“一生执着,一生坚守”,为航空事业不断拼搏。
航空工业沈飞数控加工厂员工、全国劳动模范王刚说:“航空报国,不是一句挂在口头的空话。从罗阳的身上,我学到了什么是敬业,什么是忘我。”创造出“文墨精度”的沈飞员工、大国工匠方文墨说:“兢兢业业工作,为手中的每一个零件负责,是作为一名航空人的使命。”
51岁韶华匆匆,罗阳将全部的智慧与精力献给中国航空事业,用辛勤和汗水铸就了丰碑,用生命践行了“航空报国”的理想。英雄倒下了,航空报国之志永存。在科研生产一线,在外场保障现场,在总装厂房,在试飞现场……记者在沈飞采访时,时刻能感受到罗阳精神的力量。像罗阳一样奋斗着的航空人,正精益求精、攻坚克难,加速推动我国航空工业跨越式发展。
罗阳担任沈飞“掌舵人”的5年,沈飞规模和效益一年迈上一个新台阶。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罗阳不仅仅是一个航空英模的名字,而是一面旗帜、一种基因,融入航空人的精神血脉之中。